奥斯卡明星应警惕“小金人陷井”

电影
大众电影
2018年07月17日 06:17

小李子终于获得奥斯卡小金人了今天的专属表情包保存好了吗 趣闻猎奇

孟 岩

哈莉·贝里的“魔咒”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请到了好莱坞“黑珍珠”哈莉·贝里。在媒体见面会上,她表示希望通过电影节能够对中国电影和导演加深了解,并在走的时候希望能知道自己最喜欢哪个导演。于是,记者纷纷发出“哈莉·贝里期待与中国导演合作”的消息。言外之意,奥斯卡影后在好莱坞过得不顺,没戏可拍,钱也赚得少了,于是想来中国拓展演艺事业。

哈莉·贝里最近这几年的确拍戏不多,而且2008年因为生小孩一年没有拍戏,不过若因此得出结论:她想与中国电影或者中国导演发展关系似乎牵强。更为合理的解释也许是,作为奥斯卡影后,她希望找到更好的角色实现更高的目标,所以到中国来仍不漏过寻找好剧本的机会。

哈莉·贝里是奥斯卡历史上首个黑人影后。2001年,她在《死囚之舞》里扮演一名黑人死囚的遗孀,爱上了白人监狱看守,故事背景设在种族思想根深蒂固的美国南方小镇,电影里贝里的身份是个餐厅服务员,长期过着贫穷、郁积的生活,后来儿子又因为车祸意外死亡。当她作为死囚妻子第一次登场,素面朝天,极力掩饰对丈夫的情感,可眼眶还是含满了泪。贝里的表演卓越而有魅力,把一个失去丈夫、儿子,生活困苦、受人歧视的黑人妇女演得感人至深,她也因此击败了另一位大热门《红磨坊》里的妮可尔·基德曼,赢得奥斯卡影后荣誉,从此摆脱“花瓶”形象,也改变了奥斯卡的历史。

获奖后的贝里身价大增,不仅片酬一夜暴涨,寻找其合作拍片的导演也不胜枚举。2004年,她接拍了根据漫画改编的影片《猫女》,结果败得一塌糊涂,被金酸莓奖评为年度最差女演员。2007年,与好莱坞硬汉巨星布鲁斯·威利斯合作《完美陌生人》,票房依旧惨败。从奥斯卡影后沦为金酸莓奖得主,哈莉·贝里无疑尝到了好莱坞“堂吉诃德式的悲喜本质”,也有人说她再次用实际行动验证了“得奖衰三年(或N年)”的奇怪魔咒。

小金人让明星膨胀?

事实上,问鼎奥斯卡的确是获得饰演所谓“好角色”和“重要角色”的通行证,但奥斯卡桂冠也许还是一个包袱和障碍。参照历史就会发现,问鼎奥斯卡并不能百分百保证他们能够在未来演艺道路上收获成功果实,甚至有可能让他们陷入低谷。

从小古巴·古汀到阿德里安·布罗迪,曾经捧走奥斯卡小金人的好莱坞明星最终无不发现,他们的名气仍旧是个“短命鬼”,随时都有可能被人们遗忘。除此之外,亲吻小金人并不能保证他们马上就能接拍最受人瞩目和期待的好莱坞影片,获得奥斯卡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未来的演艺事业一帆风顺。

古汀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1997年,29岁的古汀凭借影片《甜心先生》摘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但之后,他却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问世,所参演的《我老婆是巨无霸》等喜剧片也均遭到影评人炮轰,而饰演的角色更是让他获得评选“年度最烂”的金酸莓奖提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1993年,玛丽莎·托梅凭借在喜剧片《我的维尼表哥》中的出色表现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但在此之后,托梅便交上了霉运,花了几年时间才最终走出阴霾。今年,她又凭借影片《摔跤手》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咸鱼才顺利翻身。在小古巴·古汀和玛丽莎·托梅身上,你能够发现截然不同的东西。获得奥斯卡之后,古汀再也没有塑造过一个令人满意的好角色,他遭遇了可怕的命运。托梅则不然,她只是没有找到立足点,但最终还是重整旗鼓。

有时候,演员在年轻时获得奥斯卡实际上会对他们的演艺事业产生负面影响。美国一家娱乐网站的顾问卢·哈里斯分析:如果你是一个年轻演员,并且在没有什么名气和威望的情况下就获得奥斯卡,那所有人的目光都会紧盯着你。就这样,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到聚光灯下。

在2003年凭借《钢琴家》戴上奥斯卡影帝桂冠之前,阿德里安·布罗迪大部分出演的都是一些小制作或者故事围绕多个人物展开的影片。获奖之后,他的演艺之路便被念了“紧箍咒”,饰演的都是一些同类型角色。奥斯卡不仅仅改变了制片方赋予演员什么样的角色的标准,同时也改变了演员挑选角色的态度。《好莱坞报道》称:“奥斯卡得主可能迎来更多剧本,他们会从中挑选出自认为最完美的角色。整个过程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这个角色是否能够走进奥斯卡评委视线,如果不能便会选择放弃,他们绝不会让自己去冒险。”

最近几年,很多演员都曾成功染指奥斯卡,但随后就在聚光灯下消失,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格温妮丝·帕特洛曾凭借2000年影片《莎翁情史》问鼎奥斯卡影后。在此之后,她就一直没有改变表演套路,演艺事业从此一落千丈。凭借2003年影片《女魔头》,查理兹·希伦顺利登上奥斯卡影后宝座,但自此之后,我们却只能在一系列不知名的影片中看到这位表演天才的身影。

其他一些演员则掉进这样一个陷阱——靠着问鼎奥斯卡留下的短暂余晖,赚取了大把的钞票,此时的这些演员只重视影片数量而忽视影片质量。一些演员总是想快速利用奥斯卡这项荣誉的宣传效应,其结果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饰演了一个又一个最终损害自身演艺事业的角色。分析这些明星的心理,他们过于渴望保持上升势头,接受了错误的建议,并且自认为既然有能力将小金人捧回家,他们就不会作出错误选择,但最终结果却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小金人让明星变得膨胀。

心理“清零”

《纽约时报》几年前也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发现奥斯卡的获奖者能够延续个人成功的人仅占到7.2%,获奖后能对票房号召力产生实质影响的仅占3.2%,而沦为票房毒药、插科打诨、彻底消失及其他自甘堕落行为的,却占到36%。换句话说,在奥斯卡那里得到的瞬间幸运,很可能让人用一辈子的挣扎和失落去平衡。尤其对于某些女演员来说,奥斯卡奖似乎更像是坏运的开始,一个影响事业运程、破坏恋人和夫妻关系的魔咒。瑞斯·威瑟斯彭、哈莉·贝里、希拉里·斯旺克都是拿完小金人没两年就与老公或男友分手。

妮可尔·基德曼从前也老是演一些花瓶角色,还被人说是靠着丈夫汤姆·克鲁斯的关系得到的机会。与阿汤哥离婚后,妮可尔发奋图强,非要证明自己的才华。2001年的歌舞剧《红磨坊》,她亲自演唱,优美的歌喉令人吃惊,表演得也很动人,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提名。2002年,妮可尔出演《时时刻刻》里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人们普遍认为妮可尔演不好这个角色,但是她居然演活了几场难度极大的内心戏,因此获得金球奖和奥斯卡双料影后。这是妮可尔戏路的大转变,岂料从此她竟陷进魔咒里无法自拔。此后她接片的眼光似乎有了问题,烂片一部接着一部,票房也总是惨淡收场,被扣上票房毒药的恶名。她现在的角色定位极为尴尬,演动作片不够机灵,演喜剧片让人发冷。2007年,两部以她为台柱的片子,特别是成本高昂的《黄金罗盘》,也砸了锅。距离获得奥斯卡奖已经不止三年,可是魔咒的威力却有增无减。去年,她主演的史诗片《澳大利亚》因大制作和大明星大导演的组合而备受瞩目,但电影上映后票房口碑一塌糊涂,被影评家们批得体无完肤:“年度大烂片”、“澳大利亚旅游风光片”、“休·杰克曼的肌肉秀”……本想凭借这部电影摆脱魔咒束缚、二次开拓事业春天的妮可尔,没想到因为表演僵硬反而陷得更深。

今年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获奖之后,也有人发出疑虑,担心奥斯卡魔咒会在她身上应验。温丝莱特是性格演员,她不喜欢被定型,老想演不同的角色。她有时宁舍传统角色而故意选择不讨好的角色,比如今年带给她影后桂冠的《朗读者》里的纳粹女人汉娜。《时代周刊》评论:“在好莱坞这个期望每个女演员始终保持无脑、柔顺、公主模样的地方,凯特·温斯莱特算是个异类。电影明星习惯电影为自己量身定做,可凯特只会为一部自己能够给导演和脚本提供必要帮助的影片出镜。”更重要的是,如果说摆脱奥斯卡魔咒,可行的方法是把自己心理“清零”,不再沉迷在对现有成就的满足,从而转化成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寻找更高的理想和目标的话,曾经五度获得提名奥斯卡,又五度失意小金人的温丝莱特,显然并未被这种反复挫折打击到信心,她演技的进步在《朗读者》中臻至完美的境界。对温丝莱特而言,她的后奥斯卡时代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胡晓英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奥斯卡 文章 角色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