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真有那么强吗?

综艺
岛主和兔子疯了
2016年06月29日 14:21

第十四期:《最强大脑》真有那么强吗?

【开篇】

大家好,这里是喜马拉雅科技频道独家栏目《锋言疯语》,由兔子疯了工作室制作,主播:刘延锋,兔大王。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最近爆红的综艺节目《最强大脑》。和许多观众一样,我本人在看完这个节目之后也是非常兴奋,但同时也产生了三个疑问。第一,节目中的评分标准是否科学;第二,那些选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第三,这真的就是所谓的“最强大脑”吗?

【第一部分 评分标准】

我们先来吐槽一下节目本身吧。众所周知,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好看”是它的首要任务,为此也就必须要不断制造新奇的挑战项目,比如前几个月就有一期节目是盲打俄罗斯方块,非常过瘾。坦白的说,能把那么老的一款游戏玩出新花样,是不容易的,说明节目组很花心思,也很有水平。但是问题也就来了,像这种很少有人参与过的挑战,你要如何客观的判断它的难度呢?

我们只能知道选手有没有挑战成功,但是并不能知道其他还有多少人能够挑战成功,也不知道这名选手在整个游戏人群中能排到什么位置。因为这个游戏规则是新的呀,根本没有几个人玩过,那么在没有历史数据积累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能去判断它的难易程度呢。

那可能您会说了,节目里是有对照组的,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吗?对了,我觉得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尽管请来的另外几位高手也是很强的大脑,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们可能在某些领域很强,但是盲打俄罗斯方块就不一定了。而且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标准被筛选出来的,我们并不知道。有一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咱们在节目中看到的选手,绝大多数都是经过专业的脑力训练以及专项训练的。举个例子来说,科比打台球输给了丁俊晖,你能说科比体育不行吗?所以,节目组安排的这种对照纯属障眼法,没有参考价值。

另外,节目里也有嘉宾质疑了,我记得好像是任志强,他认为这种挑战是可以通过训练达成的,而Dr.魏作为科学的评价者则强调,主要是靠天赋。好吧,我说句公道话,两者缺一不可好吗?就好比有些人是心灵手巧的,但有些人就是心灵,但手不太巧,通过专门的训练可以提升手和脑的配合度,但是你能分清天赋和训练各占多少比重吗?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也是很难给出客观的分数。

所以说,对于这个节目中的选手,我们可以由衷的说一声

兔大王:“哇,真厉害!”

但是到底有多厉害,就很难说了。

【第二部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看起来很厉害的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我要提到人气超高的水哥“王昱珩”,关于他的微观辨水,网上有很多猜测,大多不靠谱,对此,他曾经在微博里亲自解释过,大致的意思是说,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信息,在他的眼里都能构成不同的图形。而且他所谓的信息,并不限于气泡、灰尘和光影,至于还有什么其他东西,我就不知道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时候看过的故事,说有一个人叫纪昌,跟一个神射手学射箭,他的训练方法就是回家找一根最细最细的牛毛,一头栓上一只虱子,不是树林里跑的猛兽,而是头发上生的那种小虫子,然后把牛毛系在窗口,每天什么也不干,就盯着虱子看,三年之后,他看虱子,就跟一个车轮一样大,从此箭术也就算学成了。

虽然这只是个古代传说,不能太当真,但是我感觉和水哥的观察法有相似之处,同样一个东西在普通人眼里,和在他们眼里是完全不同的画面。这种能力是否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我不知道,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科学的说法,因此上,我把他作为一个特例拿出来介绍。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在最强大脑的那么多选手中,除了王昱珩以外,基本上都是有迹可循,有科学解释,有训练方法的。

通常我们对“天赋”这种东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天赋生来就固定,难以改变;另一种则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大大改变自身天赋。

为此,很多科学家都进行了实验。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一百年前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刘易斯•特曼耗时40年进行的一项天才儿童跟踪实验。他从25万名中小学生中挑选出1470名智商介于140-200的天才儿童,并长期跟踪研究。40年后得到的结果是,这群孩子的收入都还算可以,但是高薪的很少,最出色的一个也仅在州一级的政府担任高官,能够达到全国知名的人物,一个也没有。反倒是当年那些因为智商低而没有被选中的孩子里,出了两个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和一个世界级的音乐家梅纽因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也是近些年科学界比较倾向的说法,天赋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天赋不等于成就。用我们兔大王的话说,这就叫最强大脑,宁有种乎。”所以啊,不用对电视节目里的选手们过分崇拜,只要经过训练,咱们大多数人都能做到。

【第三部分 历史上的最强大脑】

既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训练实现那样的舞台效果,那这些所谓的最强大脑还能叫最强大脑吗?

的确,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大到全人类,那么今天站在舞台上这些选手可能就不那么耀眼了,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位我眼中的人类最强大脑。

有请约翰•冯诺依曼,大家都知道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数学家之一,在现代计算机、博弈论、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全才。

他的弟弟就曾经说过,冯诺依曼看书的方式非常野蛮,不管多大部头的书全都一口气读完,比如《双城记》、《大英百科全书》之类的,更让人吃惊的是,几十年后他还能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要知道那个时候他才只有8岁呦。

当然,像这种过目不忘的能力虐一虐普通老百姓是可以的,真到了天才堆里并不稀奇。然而,我之所以推举冯诺依曼作为最强大脑,就是因为他虐天才跟虐普通人是一样一样的。

这么说吧,对于同时代的天才科学家来说,冯诺依曼的存在简直就是一种恐怖的威胁,大卫•布莱克维尔就曾说过,我有一次给冯诺依曼大概的讲了一下我最近的研究课题,十分钟之后,他知道的比我还多。

冯同学的老师乔治•伯利亚也说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他在苏黎世给研究生们讲课,课上就提出了一个尚未解决的数学难题,结果5分钟之后,冯同学举手上台,把这题给解了。

我刚才举的这两个例子,可能还不太有对比性,下面我就讲一个尤金和费曼的故事,听完之后您就知道冯同学有多强了。

尤金•维格纳,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被誉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论物理学家。就是这两位大神,曾经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说费曼这个人特别爱显摆自己的心算能力,有一次,他趁维格纳不在,就把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台计算机搞坏了,然后等维格纳回来的时候,交给他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当然费曼自己是知道答案的,他就是想显摆一下。结果万万没想到,几分钟之后,维格纳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当时费曼很吃惊,说计算机不是坏了吗?维格纳也很吃惊啊,说我从来都没用过计算机啊。费曼还是不死心,随口问道:”5.5的5.5次方是多少?“

维格纳秒答,11803.06。

这在我们普通人看来,尤金可以算是神一般的存在了吧,至少一点也不比最强大脑的选手们差,可是您知道尤金是怎么评价冯诺依曼的吗?

这俩人是在上中学的时候认识的,都是十几岁,尤金比冯诺依曼高一个年纪,在他们成名后的一次采访中,尤金提到了冯诺依曼,他说:”无论多聪明的人,只要和冯诺依曼一起长大,就一定会有挫败感。“这话实在是太吓人了,一开始记者还以为尤金是在谦虚,后来才知道,想当年,尤金的不少数学知识,比如”集合论“,都是在礼拜天下午散步的时候,由11岁的冯诺依曼教给他的。

其实历史上类似于冯诺依曼这样的大脑还是不少的,比如被认为是穿越者的达•芬奇,再比如被称作数学界大魔王的高斯,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特斯拉,论舞台表现力,他们远远不及我们现在的这些选手,但是我知道,就在他们去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不少科学界的最新发现或是数学界的最新成果,都能在他们当年留下的手稿中找到。

【尾声】

好了,是时候来总结一下我对最强大脑的看法了,我承认这样的节目确实带给了我智力上的愉悦,以及感官上的刺激,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我心目中的最强大脑却不是这样的,像冯诺依曼和高斯这样的大脑,绝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项目的反复训练上,而是去不断拓宽人类的认知领域。如果说我们目前对最强大脑的期望是在某些结点上不断挑战新纪录,那像冯诺依曼那样的大脑,早就已经抛开人类能够理解的程度,进入星辰大海了,而正是这些人,才让人类的科技文明不断发展啊。

好,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综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