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内地“通告艺人”兴起,价格高昂竟成影响节目招商的关键

综艺
传媒大眼
2017年06月23日 05:19

观点

过度依靠通告艺人是内地综艺繁荣下的隐忧,终究国产综艺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节目本身内容,而通告艺人的活跃空间也将会变得狭窄。从长远来说,通告艺人们还是应该找到自己的看家本领,找一个专业性更强的职业进行深耕,方为长久之计。

作者:小鱼

来源:金牌舆情官(ID:cesuozazhi)

已获授权

从各大卫视的王牌综艺到势头迅猛的网综,观众一定发现了不少熟悉面孔在各大节目中无缝切换,薛之谦、杨迪、于莎莎,乃至寇乃馨、黄国伦等都是各大综艺节目的“熟脸”。

内地通告艺人的兴起与内地综艺节目爆炸式的发展不无关系,但当综艺模式和内容以燎原之势被消耗,内地通告艺人的命运又将奔向何方?

于莎莎、杨迪

通告艺人曾是朝不保夕的边缘人

“通告艺人”一词最早来自台湾艺能圈。虽然其形式和重要性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工作的实质仍然相同——让节目更好看、更有趣。

和内地砸钱找明星的综艺节目不同,台湾综艺是以各种重口味的挑战整人节目起家的,后期又有大量的话题节目来撑场。在这样的节目中,明星所拥有的光环使他们无法让节目获得更好的效果。于是乎各种擅长耍痴卖乖、做嘴皮子买卖的“通告艺人”开始出现。

不过虽然是艺人,前面加上“通告”两个字,身价立马就下来了一大截。真正的明星艺人,上综艺的收入也会大打折扣。即使是在台湾综艺的全盛时期,通告艺人的收入也是少的可怜的。

据说,通告艺人录一个节目的收入在250至640元人民币左右,最高也不超过4000元人民币,而他们在台北的租金、服装、造型、保养,甚至雇佣助理的费用都需要自己来承担。为了贴补生活,很多通告艺人除了上节目,还去摆地摊,在衣食住行方面也极其节俭。

内地观众比较十分熟悉的台湾通告艺人谢依霖和陈汉典,都属于转型成功的典范。前者虽然以“一秒变格格”的技能出道,如今却再也没有人随随便便叫她“Hold住姐”了。陈汉典则是靠模仿起家,后来成为了《康熙来了》的助理主持,至少有了铁饭碗。再加上电影的邀约,也算是熬出了头。

随着《康熙来了》的停播,台湾综艺在内地逐步没落,但台湾这种特有的综艺文化却开始在内地生根发芽。

价格高昂的内地通告艺人竟成招商法宝

在如今的内地综艺节目中,薛之谦、大张伟、宋小宝、岳云鹏、费玉清、贾玲、贾乃亮、王祖蓝、ELLA、蔡少芬等可以说是内地综艺语境中的“通告艺人”。

其中,薛之谦、大张伟、岳云鹏、贾玲和宋小宝更是成了热门综艺的标配。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综艺咖们参加节目的数量估计已经囊括了全年的综艺节目数量了吧!

有综艺制作人披露,薛之谦、大张伟、宋小宝甚至已经成为制作方提案时的“PPT神兽”。不少现在综艺节目制作人都打趣说,“没个大张伟、薛之谦都不好意思跟广告商提提案”。

可以说,内地的通告艺人们,早已不是早期台湾综艺圈中的边缘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频繁出现在观众视野中,已经不是出于本人增加曝光度的需要,而是节目自身依靠嘉宾取胜的不二法宝。

而这些综艺咖,通告艺人的报酬也是颇为丰厚,以大张伟来说,凭借语出惊人和永远接得住梗的独特天赋爆红后通告费飞速增长。曾有综艺从业人员透露,去年春节前,大张伟的节目报价还是30万左右一期,但之后就是70、80万一期。如今,这70、80万已经不是决定条件,还要参考同台艺人的私交、档期是否方便,以及如何更节省时间。

还有不得不提的薛之谦,微博大火后,仅仅五个月薛之谦就收到了二十多档节目的邀请。无论是台综网综、真人秀还是棚内,只要有薛之谦,很大程度上就预示着这期将是本季收视率最高的一期,就是综艺制作人和投资者们最放心的时候。

喜剧演员宋小宝目前的综艺酬劳已高达90万-100万一集。而“小岳岳”岳云鹏现在上节目的价格也高达100万左右一期,像谢娜、贾乃亮这样的“老司机”,做节目一般都按“打包价”走,他们的价钱都是按一线明星的价位走。

如此高昂的通告费让不少节目组叫苦不迭,不过,对节目方来说,重金邀请“综艺咖”也是希望拉动节目的收视和受关注度的无奈之举。有综艺制作公司直言:“薛之谦、大张伟这类型的艺人已经成为二、三线综艺节目的嘉宾标配,如果没有他们可能都拉不来投资。”因此,网络上关于“综艺咖可以影响投资”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通告艺人稀缺,靠消耗人气和人设能走多远?

薛之谦与大张伟耍酷耍宝、插科打诨曾刷爆了社交网络,岳云鹏、宋小宝的表情包至今可能都被人频繁地使用着。不可否认,这些综艺咖,通告艺人确实给综艺节目带来了很高的关注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频繁露脸也有可能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不同节目的邀请一直不间断,“包袱”再多,也总有抖完的一天,此前准备的套路很容易被迅速消费完。

不管是“雨露均沾”还是“我的天呐”、“45度角仰望星空”都已经看过多次,一味地用老梗与套路取悦观众,观众真的会永远买账吗?因此,“综艺咖”如果再拿不出带新意、更好玩的段子,会让观众失望。当观众失望的情绪积攒久了,对明星们的期待值会降低,“综艺咖”的人气或会下滑。

这或许国内综艺发展初期,艺人综艺感无法和综艺质量同步成长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外援——韩国艺人的语言障碍、北上台湾艺人的笑点差异还是内地艺人们仍然在牢牢守护自己的人设——都让国内的通告艺人的稀缺成为当前的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通告艺人本身似乎也并不能心安理得地维持着“通告咖”的title。不少歌手、演员转型成“综艺咖”后,他们自称压力也很大。岳云鹏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顶着取悦观众的巨大压力经常演唱《五环之歌》,大张伟说自己不想接受“综艺咖”这个名号,原因是觉得“很low”。

比起台湾,内地的通告艺人不仅外表更光鲜亮丽,收入也更为可观,但人气增减不由人,人设崩坍也是常有的事,依靠短时间内络绎不绝的综艺通告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在接受采访时,薛之谦和大张伟都表示,做这么多综艺节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补贴音乐方面的花销。大张伟坦言,其实自己一直希望重心都在音乐上,“但是你知道这人生不让你这么做啊,所以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始终有热情和最努力的都是在音乐上”。

薛之谦不止一次表示自己想红、想赚更多钱是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然后为大家献上更好的歌曲,所以每次录节目都会很投入,“你答应来录制,又不好好做节目,那人家下次就不会用你了”。他坦言相当珍惜事业又逢春:“我很害怕再过气,比如接受采访时一台摄像机都没有,我就很害怕。”

过度依靠通告艺人是内地综艺繁荣下的隐忧,终究国产综艺的成功越来越取决于节目本身内容,而通告艺人的活跃空间也将会变得狭窄,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但从长远来说,通告艺人们还是应该找到自己的看家本领,找一个专业性更强的职业进行深耕,方为长久之计。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内地综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