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内参导读:尽管在今年Q1网综大战里,腾讯有些姗姗来迟,但是无论哪一方竞争,最后受影响的不会是优爱腾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电视台。

来源: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
文/Q小姐 已获授权
“网综头部内容”,从来都没今天这样重要。
当爱奇艺和优酷正因各家关注度颇高的街舞节目在持续拉锯战时,不少人会以为这次暂时没有跟上步伐的腾讯受到了影响,但实际上受影响的是一线卫视们。

移动互联网已经到了后半场,格局已定,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已经经历了起步阶段由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野蛮拆迁、异地重建”阶段。
所以从《奇葩说》到《中国有嘻哈》再到《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主流的内容市场逐渐开启大投资大回报的模式。
头部网综影响力凸显
如果评判一部网综可以量化的话,那么冠名费用和点击量是两个客观且极具说服力的维度。
首季冠名1.5亿的《中国有嘻哈》,接近或超过现象级电视综艺《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我是歌手》等的首季冠名费,节目在当时一度被市场预估之后冠名费或将更高。

百度派指出,按照爱奇艺的招商方案,《中国有嘻哈》除了独家冠名1.5亿外,还有联合赞助1亿,首席特约8千万,行业赞助5千万以及指定产品3千万,重金下注的《中国有嘻哈》截止到目前累计播放量为31.1亿(数据来源于艺恩专业APP)。
从节目的后续价值来看,借助“嘻哈”的IP开发以及网综授权,《中国有嘻哈》引领的嘻哈市场正在打开中国打开。
除了大而优质的平台能天然为节目带来较高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外,节目内容上的垂直细分化,还能为其带来二次传播、社会化传播的效应,因此格外受到资本方的青睐。
《中国有嘻哈》的火热也给业界带来了更多思考,当“超女”“快男”这种传统选秀进入疲软期时,选秀综艺也急需探索垂直细分,比如要把小众内容做成大众爆款,就得借助大众的逻辑规则和游戏玩法。

对于市场和资本的嗅觉,视频网站的自制综艺相对更加敏锐。
借助选秀开始垂直细分的东风,目前正在播出的《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以及即将播出的《创造101》《明日之子2》获得来自资本市场、观众和粉丝们的多方面的关注和青睐。
粉丝基础决定商业价值,尝到了粉丝经济甜头的农夫山泉此次冠名了目前正在热播的《偶像练习生》,据悉费用在2亿元以上。
一叶子冠名的《这!就是街舞》广告招商近6亿;大力支持多档热门综艺的vivo手机也在今年顺利拿下广告费6.5亿的热门网综《热血街舞团》的冠名权。
还未开播的《明日之子2》也获得来自华润雪花勇闯天涯超过2亿的冠名,预计招商将超过7亿,IP整体变现预计将超过10亿,各种数据也令《明日之子》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综艺IP。

在播放量上,《偶像练习生》,《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的播放量也远超同档期的其他综艺。
尽管在今年Q1网综大战里,腾讯有些姗姗来迟,但是无论哪一方竞争,最后受影响的不会是优爱腾中的任何一位,而是电视台。
毕竟互联网之间争夺市场的大战中,当关注度全部集中在视频网站方面时,留给电视台的关注度自然就少了。
“四面楚歌”:省级卫视综艺正遭遇“综N代”疲软、优爱腾头部内容和内部人才流失多面冲击

肩负起开年综艺重任的第一季度综艺,它们对于各平台的意义都格外非凡。Q1阶段的综艺表现大多数情况下会影响卫视频道一整年的综艺表现,因此各家全力以赴。
从图表来看,从2018年Q1电视综艺的表现来看,尽管央视和一线卫视仍是优质综艺制造的主力,在数量上电视综艺超越网络综艺,但从爆款的内容和数量上来看,电视综艺中并未出现太多的佼佼者。
算起来,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央视的《经典咏流传》《信·中国》,北京卫视的《传承中国》《非凡匠心2》得益于内容的优势,节目口碑良好,但不足以称之为爆款。
而在Q1阶段的电视综艺里,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综N代”节目,比如《歌手2018》《王牌对王牌3》《二十四小时3》《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欢乐喜剧人4》等,从这一类节目的表现来看,表现四平八稳,无论话题度还是收视率点击率离爆款的还相距甚远。

另外,网综转台综的《我是大侦探》(原芒果TV《明星大侦探》)也面临着节目时长压缩、表演痕迹重、推理部分少等网综转台综的尴尬。
受到优爱腾头部内容的挤压,尽管Q1阶段的电视综艺仍有话题量,但是电视综艺的关注度、话题量等与《偶像练习生》、“街舞”等综艺相比,却能以有肉眼可见的差异存在着。

值得注意的是,打造这些网络爆款综艺的团队正是从电视台走出的精英们,例如《热血街舞团》的导演车澈,曾经执导过《蒙面唱将》《盖世音雄》等优质电视综艺。
去年的《中国有嘻哈》之后,车澈导演团队便深耕嘻哈文化类的网络综艺,节目获得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偶像练习生》陈刚曾担任过《快男》总导演;《明日之子》总监制、导演马昊曾担任过2009年、2011年《快乐女声》的总导演、曾参与《快乐大本营》编导工作以及全民益智类节目《以一敌百》总制片人等。
大批电视精英的出走,也令电视台可以出现危机。
电视台需紧抓综艺这颗救命稻草,重点发力爆款内容
“爆款为王”的现象已经成立,它不仅成为了平台的制胜法宝,也影响着内容生产方的制作逻辑。无论是观众还是资本市场,越来越倾向看热门内容,也就是爆款头部内容。

得益于精良的制作和观众所的寻求的“共性”,也就是社交属性,头部综艺能引发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的广泛讨论。
在消费升级的刺激下,私生活和穿衣打扮会越来越个性,但视频内容往往是越来越寻求共性。视频内容是一种谈资,社交中寻找共鸣的话题。
同时,视频内容作为虚拟商品,传播成本并不高昂,且无需等待,直接观看。这就加速靠内容的快速传播,让爆款更容易爆。
如果电视台转型做视频网站,只是把视频网站当做是电视台的补充,让一些在电视台没有位置摆放的内容,堆积到视频网站上。
殊不知视频网站是一个爆款为王的时代。所以,以补充思维做视频网站的都会失败。这个规则适用于芒果TV,以及后面其他卫视将要成立的视频网站。

而对于电视台,在制播分离下,或与做头部内容的公司深度合作,或聚焦某个垂直细分领域并加以垄断,目前市场格局远远没有稳定,未来会出现更多的并购整合,以及淘汰一些小作坊。
用广告思维来做内容,和用户付费思维做的内容存在本质上的不同。toC比toB更容易出爆款,例如《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这样的现象级的爆款网剧;《中国有嘻哈》《偶像练习生》等这样现象级的网综。
在内容层面上,超级IP在爆款头部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爆款,看似难以打造,实际把握了用户思维,也就不难出爆款,换言之就是主营模式从toB的广告模式,变为toC的付费模式。
而目前电视综艺都是toB的广告模式,并非toC的付费模式,受困于传播渠道电视综艺的模式一时间从toB转为toC并不现实,但内容上却可以向爆款靠拢,尝试垂直内容。
视频网站进入爆款为王的时代,平台发展越来越依赖头部内容时,电视台也需要向视频网站借鉴学习制造爆款的内容以及适合自身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