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观察|难做的偶像团体养成真人秀,为啥在互联网平台做出了动静?

综艺
看电视
2018年04月08日 08:41

【看电视

昨晚,练习生的出道直播在社交平台上刷屏,这场刷屏是互联网平台在圈层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上的又一次突破,这档节目也将偶像养成类真人秀的传播做到了一个新高度。为何视频网站的此次探索掀起了更大波澜?偶像养成类节目的春天来了吗?

文 | 江来

昨晚的社交平台被一档养成类节目的相关话题刷屏,蔡徐坤、陈立农、范丞丞、Justin等一串新鲜名字轮番轰炸,“恭喜蔡徐坤C位出道”之类的话语在朋友圈出现的频率极高。

微博热搜更是被这档节目占据大半壁江山,有网友感慨,“这又是新媒体的历史性胜利之夜。”

是的,这档节目并非出自电视平台的周末黄金档,而是一档根植互联网的偶像团体竞演养成节目,名叫《偶像练习生》,昨晚是最后一期的出道直播。

有人甚至通过这场狂欢,联想到13年前万人空巷的选秀标杆《超级女声》。而实际上,这两场总决赛,刷屏背后的逻辑和意义都截然不同。

这场刷屏是互联网平台在圈层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上的又一次突破和胜利。这些练习生在热衷偶像文化和深谙应援文化的年轻用户中,几乎得到了极致的市场反响,但放到更广范围的全民大众中,影响力显然还未能突破圈层,达到电视平台曾打造的老少通吃的全民现象级水准。

然而,就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这一品类来说,《偶像练习生》的传播效果可以说刷新了近几年此类节目的新高度。为什么蔡徐坤们能在互联网平台掀起如此大的波澜?

黄牛票炒到2.5万、代言费1200万,初出茅庐的练习生们真火了?

昨晚,出道直播的几个小时内,不时有人在朋友圈发布与这些练习生、准偶像相关的内容,媒体记者、宣传、制作人以及众多行业外人士,一大波长期潜水的“路人粉”突然集体露面,这才让人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档偶像养成类节目真的火了。

“Nine Percent”成员的影响力似乎没有大众想象中那般狭小,节目中的标志性词汇“pick”在网络上也有极高的存在感。

昨晚的出道直播更成为黄牛的盛宴,有消息称,黄牛收购VIP票的价格达到2.5万一张,现场的观众票一票难求,这样的待遇以往基本只有流量明星才有。

实际上,在微博等平台上,这群练习生的热度一直很高。其中人气最高的蔡徐坤,一条微博一张照片配四个字,转发量和评论量就达到百万级。粉丝热衷于比较的微博“超级话题”,他甚至力压过鹿晗等顶级流量明星,登顶话题榜。

若与此前的选秀或养成类节目比较,最直观的数据在于投票量。《偶像练习生》“全民制作人”网络投票的方式异于其他同类节目,不过无论是早期的“超女”,还是近两年的《燃烧吧少年》等,网友投票规模都未达到这一量级: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短短三小时内获得的投票数达到4764万。

而出道的这支新偶像团体的市场价值也已逐渐展露。有消息称,爱奇艺给出的“Nine Percent”代言费报价就高达1200万元,而他们的首个代言或是此前由Angelababy代言的某手机品牌。

据悉,很多练习生都获得了不少行业大佬、制作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一些大制作影视剧、综艺节目已经向他们发出邀约。这些新偶像的商业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中。

难做的偶像团体养成,互联网平台为何探索得更为顺畅?

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在国内并非新鲜品类,几年前,卫视平台就曾掀起一波养成节目风潮,推出《燃烧吧少年》《星动亚洲》《蜜蜂少女队》等节目。制作规模、制作力量、明星阵容等也都属高水准,但水花并不大。

偶像养成,在中国电视行业一直被视作难走的路,不少业内人士对今年的新一轮养成也都热持观望、保留的态度。

然而,从昨晚的盛况来看,开年这一档节目便摸索出了比同类电视节目更成功的路径。为何视频网站的这次探索更近了一步?

市场环境的成熟,显然是偶像养成类节目卷土重来且收成不俗的重要基础。相比两三年前,粉丝经济进一步发展,偶像养成的土壤要肥沃得多。长期浸淫日韩偶像文化的年轻观众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对本土偶像团体的需求,也在倒逼国内市场开发符合年轻粉丝需求的偶像产品。

作为偶像产业链中重要一环的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自然有了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而偶像养成节目从电视转战网络,获得更好的反响,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互联网平台在偶像养成内容创作和传播上的优势。

造星,是近两年各大视频网站集体发力的业务板块。从去年“嘻哈”“明日”“快男”三大选秀到今年年初的《偶像练习生》,互联网展现出了卓越的造星力,造星的能量甚至超越传统强势电视平台。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年轻用户比例更高,并且具备更强的聚拢圈层受众的能力,热衷于见证新偶像团体并追随的年轻受众极易通过某一内容入口集结、深耕;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平台上,节目的竞赛和养成机制有着更充裕的创新空间,针对粉丝的运营,也可设置更多样的内容呈现方式和互动玩法。

参与感,是偶像养成类节目最为关键的特质之一,而互联网平台拥有更灵活、丰富的互动机制。以《偶像练习生》为代表的网络偶像养成类节目,均可设置网民参与偶像制造的赛制,甚至网友的投票对练习生的去留和出道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且,观众的参与和反馈,可及时体现在节目中,例如,本周的投票结果就将应用到下一周节目的比赛中,粉丝的参与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

此外,非线性排播的视频网站,也让节目的播出更自由,衍生内容的布局空间更多。《偶像练习生》单期三个小时的时长远远超出常规综艺的体量,但在播出平台看来,这留给用户充分的自我投射、见证练习生成长的空间,对于养成类节目而言是更好的方式。

《练习生的凌晨零点》《偶像有新番》等衍生节目的搭配、泡泡社区“给偶像练习生的信”的互动活动,以及邀请粉丝参与节目录制、个人生日会等线下运营,都进一步满足用户全方位了解偶像、接近偶像的诉求,而这些基于互联网独特优势的新玩法也使得粉丝运营更为奏效。

另外,《偶像练习生》《produce101》的模式与以往养成类节目不同的一点为,节目中的选手并非传统选秀中常见的“白纸”、草根,而是来自大小经纪公司的练习生。

《偶像练习生》的100位练习生除了8位个人练习生,来自31家公司,既有乐华、华谊等老牌经纪公司,也有香蕉娱乐等新成立的公司。而这些练习生的共同特质是都经过专业培训,时间长短不一,但具备了一定成熟偶像所需的基本素质,这让他们通过节目与大众初见面时就已有了偶像雏形。

节目所承担的也并非选拔功能,而是真正为“养成”服务,记录100位练习生的成长和出道过程,将这些观众普遍陌生的练习生魅力最大限度展现,从而获得粉丝的喜爱和守护。

可以说,节目是播出平台与各经纪公司联合为新人搭建的出道平台。作为新偶像的养成和推广平台,实际上与此前同类电视节目的宗旨和诉求存在一定差异。

这场由播出平台和经纪公司合力推进的新偶像养成运动,势必会在更多资源的加持下,取得更好的运营效果。

每家经纪公司都对输送到节目中的练习生投入了大量宣推资源,采用花样百出的运营策略,倾尽全力助推偶像新人获得大众市场的认可。

在节目之外,节目组与各大经纪公司通过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产品,丰富练习生的形象,打造独特人设,积攒人气。

如名不见经传的坤音,此次派出四位练习生参与节目,在节目播出前公司就在B站和微博等平台为他们建立vlog,发布各种画风清奇的生活片段短视频,树立了独一无二的“坤音四子”的形象,为这些此前零知名度的练习生们积累了大量人气。

着重于“人设”的建立,是《偶像练习生》较为突出的一大运营策略。在新偶像时代,塑造生活化、个性化、立体化偶像形象,打造反差萌的人设,已成为收割粉丝的重要法宝。

另外,相较于以往的偶像团体养成类节目,这一模式也更合理地处理了个人竞技与团体养成的关系。

不同阶段的差异化赛制,都在偶像养成进程中拥有不同的功能,既紧密围绕偶像团体的养成这一根本目标做文章,又着重于突出个人特质、塑造典型人物,这是内容层面的突破所在。

出道后,新人热度如何延续、偶像产业链条完善了吗?

实际上,通过今年养成类游戏“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的大火,便不难理解如此偶像养成类节目的价值与潜力。将粉丝与偶像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养成类真人秀,在优质偶像团体稀缺的国内市场环境中,显然有着充足的生长空间。

而目前,整个偶像团体产业链条的不健全、市场机制和生态的不成熟,也是偶像养成类节目输出新人后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此前一些节目在内容层面表现尚可,但由于缺乏完善的产业布局做支撑,选手们的后续发展较弱,未能延续节目积累的热度。

今年,视频网站在推出一系列此类节目后,能否配备相对成熟的经纪和运营机制,充分释放新偶像团体的能量,也是备受行业关注的。

爱奇艺此前曾公布,将与曾打造F4、飞轮海等男团、参与制作《康熙来了》等综艺的台湾制作人葛鸿福共同创办新公司,对“Nine Percent”进行包括艺人培训及唱片、团综、演唱会等制作的后续运营。出道日,爱奇艺也宣布将启动团综、粉丝见面会、演唱会等。

接下来,新鲜出炉的“Nine Percent”将在未来的18个月内以团体形式在大众面前亮相,18个月后,组合就将解散,成员各自回到原本的经纪公司以个人身份发展。而18个月期间的收益,爱奇艺将会与原经纪公司共享。

这支组合也将成为娱乐行业为数不多的出道之时就已确定解散之日的“临时组合”,更有网友笑称,这个特别的组合或基本只有“唯粉”。而如何让这支生存时间固定的组合拥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团魂,也是接下来平台和经纪公司需要共同努力的。

开年这场声势浩大的造星运动后,更多播出平台、制作公司、经纪公司都来势汹汹,涌入这片蓝海。

腾讯视频购买了韩国版权的《创造101(produce101)》播出在即,优酷也宣布将上档同类型节目《这就是偶像》,偶像养成真人秀俨然已成为今年各大视频网站的布局重心。

据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人民币,市场的无限想象空间,让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偶像养成。接下来,养成类真人秀还将在视频网站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会否诞生下一个国民偶像团体?众多谜团等待一一揭晓。

看电视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关注“看电视”!

深度行业透视、独到客观评论、新鲜内幕资讯

广电行业、文娱产业资深媒体人运营打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行业自媒体。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蔡徐坤 偶像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