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约撰稿人 伊人
编辑 │ 崔百珎
曾经红极一时的国民综艺《奔跑吧》已经开始了第六季,但口碑已经开始江河日下。没曾想,一档不温不火的“老龄化访谈节目”连做了三季,口碑却一季比一季高。
对,笔者说的就是最近因为韩庚“如何看待偶像”的话题博得广泛关注的《圆桌派》。从2016年开始播出,不知不觉这档网综已经播到了第三季,三季豆瓣评分分别为8.9、9.2、9.3。按照每季24期的节奏,《圆桌派》第三季也快到了收尾的时节。

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话题来看,这档综艺话题并不局限:有生活中常常提到的社交、星座、失眠、瘦身、亲戚等感兴趣话题,有给予观众思考的出身、考试、移民、求知等指点迷津式讨论,也有结合时下比较热门的网红、烂片、人设、佛系、鲜肉、抄袭等词汇。但对不看《铿锵三人行》、不熟悉窦文涛的观众来说,这档综艺着实没太多印象。
窦文涛与他的《圆桌派》为什么评价这么高?
《圆桌派》每季都有24期节目,从2016年开始播出第一季,这季豆瓣评分已经有8.9分,这档综艺的大部分受众也多是慕窦文涛之名而来。
窦文涛的《铿锵三人行》是陪伴很多80后、90后观众的节目,记得这档节目被下架时,朋友圈不少窦文涛的粉丝和综艺观众发出一阵“哀嚎”。
《圆桌派》将窦文涛和《铿锵三人行》的特色延续下去,不矫揉造作、立足网络探讨包罗万象的话题,场景多变且与嘉宾有着诸多互动,让《铿锵三人行》和窦文涛的粉丝有着继续追逐的动力。
窦文涛的特立独行让他在主持界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不同于鲁豫的抛砖引玉式访谈风格,也不同于金星的犀利毒舌、不太留情面,更不似蔡康永展现渊博常识的刚柔并济式聊天。窦文涛会以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方式跟嘉宾侃侃而谈,相比高晓松的针砭时弊,看窦文涛的综艺会比较轻松。

有观众说,窦文涛最大的价值是没有统一观点,给人反思回味的空间。不过,真实和真性情,是窦文涛和其主持节目受欢迎最重要的一点。
在当下一众事先写好剧本的真人秀和选秀节目中,窦文涛和《圆桌派》应该算是一股清流。窦文涛本人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看书、研究古玩、字画、旅行等,也让他主持的话题比较包罗万象。例如,第一季的师徒、异国、音乐、网红等话题;第二季的出身、古风、瘦身、作女等截然不同的话题;再如第三季有着较高热度的人设、佛系、鲜肉、抄袭、烂片等话题;也都体现了主持人多变的风格。
“不奢望在一期节目中收获什么直接东西,但这样一种谈笑风生的交谈,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一位热爱这档综艺的观众曾如是评论,节目中设置的观点没有直接的“对与错”,而是交由观众来评判,实现多种观点的碰撞。
这个节目没有人设包装,没有撕逼没有明星光环,没有高潮,只有谈笑有鸿儒般的机锋。
热度和传播率难上一层楼,
《圆桌派》的小众在于平淡、真实
有人将《圆桌派》比喻成《铿锵三人行》plus版。
窦文涛说过,如果《铿锵三人行》传递的是新闻信息,那么《圆桌派》更倾向讲社会生活。随着年纪的增长,窦文涛的主持风格也变得柔和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爱讲实话。
窦文涛丰富的兴趣爱好也让他主持的这档偏向生活类节目,话题从星座、综艺、音乐、影视到考试、出国、古风,几乎每位观众都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其每期节目都是从有着资深经历的嘉宾出发,用嘉宾资深经历来探讨一类话题,并没有盖章定论,内容上基本都立得住。
虽赢得了不错口碑,但《圆桌派》的传播度和热度实在有限。记得最近窦文涛热度最高峰时,还是因为政策问题及《铿锵三人行》的下架,而《圆桌派》最近引起关注和争议也在于韩庚担任嘉宾出席的《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但观众关注更多的还是曾经大火的人气偶像韩庚对于“偶像”一词的言论,但对节目本身来说传播有限。

《圆桌派》讲究的是说真话,没有“表演”的元素,基本看下来比较平平淡淡,看这类节目的也多为中产阶层。与当下观点越极端支持者越多正好相悖,所以这档节目很难得到大众的欢迎。
但网综终究需要靠人气和流量吃饭,从第三季的话题风向来看,《圆桌派》也有意在不跳脱自己的立场来选择一些时效的热点话题。如演员人设崩塌的一年,它在第一期节目中就探讨了《人设:粉丝时代,人设属于谁?》,邀请批判成名的编剧汪海林探讨了《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还有结合当下正在进行中的《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话题。
第三季已经过去大半,唯一引发高度关注的一期却是韩庚关于“偶像”的定义,这与近期刚刚结束的《偶像练习生》大火综艺也可谓话题“呼应”,这才有了不错的关注度。
《圆桌派》讲究真实,节目的话题设置也会让嘉宾不知不觉进入这种氛围,不知不觉就会知无不言,不过在有了韩庚的“前车之鉴”后,对于一些习惯按照剧本表演、有着“人设”包装的公众人物来说,来这档节目就需要慎重考虑了。
韩庚恐怕就是个负面例子,在人气低沉许久,终于凭借《前任3》大爆和在交女友方面,重新找回了热度和好感,一期《圆桌派》可谓把他再次打回了原型,有人看来,韩庚的言论虽然真实,却前后观点不一,“在我看他韩庚是个利益至上没有原则的人。”多年的粉丝们纷纷粉转路或黑。韩庚在节目里讲真话的时候,恐怕没想到这个后果吧。
话题包罗万象不一定是好事,
博识的窦文涛也有尴尬的时候
前面提到,《圆桌派》的话题从生活、影视到出国、考试等都有涉及,如果在关注度高的情况下,这类综艺确实是一档适合男女老少的综合类访谈节目,这也符合窦文涛的主持个性。
不过,《圆桌派》的尴尬也在于话题的包罗万象。比如在影视行业,有的营销公司为了想多拉点业务,业务方面从电影、电视剧、综艺到网络里的网剧、网综、网大等都开始涉及,步子迈的过大,甚至建立了一系列营销号,水到极致的营销稿充斥着朋友圈,让朋友圈的高质量体验大大下降。再比如乐视的贾跃亭,其打造的多类业务,最终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成为行业的“笑话”。
事实上,做的越垂直的项目往往会得到比较大的关注。比如音乐选秀比较火的时候,《中国好声音》出来了,父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有着不错的市场,就连网综也开始倾向打造垂直综艺,如去年大火的《中国有嘻哈》关注的是嘻哈这个小众群体,今年的《偶像练习生》探讨的是年轻偶像的话题。

《圆桌派》的各种话题虽然有着挺多不错的话题,在受众广泛度上却难以维持下去。而不停的寻找话题,也让这个节目缺乏进行下去的深度,只能泛泛而谈。这就如记者行业一样,记者见识的人多,采访对象接触的多,但在专业度和深耕领域却很难跟某方面专家相提并论。当然,这并不是对记者行业贬低的意思。
窦文涛作为主持人,也会遭遇着这样的尴尬。再用韩庚那期举例,窦文涛对“偶像”的定义明显看出来还不如韩庚了解,韩庚也有意在后面纠正他对偶像的看法,而其余的老派嘉宾也不太给力,对“爱豆”等新鲜词汇也有着粗浅的认知。
对于新鲜事物,看的出来这类老派主持人们有着追求潮流的意识,但刻板固守的思维也让他们的思维局限在一些表面,这明显难以匹及年轻人的思维和脚步。对于当下来说,看网综的大多为年轻受众,《圆桌派》在维持一股清流外,如何开拓匹及年轻人思维的话题,是需要着重思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