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写“人”最成功的电视剧,不幻想不美化,赤裸裸说真话的剧

综艺
趣闻侠
2018年04月20日 06:35

绝命毒师 第五季的33分55秒:


我曾经精彩地活过

1 这是一部制作很精良的美剧。你如果一口气看下来,你会感觉这部剧像是几个月连着拍完五季的:你能感受到贯穿始终的每一样摆设,每一件道具,以及每一个龙套(APD审讯室老是那两个警察)。编剧会留下悬念,但也不敷衍填坑。而且你也可以找到剧组做的律师的网站DUI? Dealing Drugs? Better Call Saul!和Walt Junior 给老爸建立的募捐网站Save Walter White(真他妈像我小学四年级学Frontpage时做出来的简单网页),Pinkman第一季里那个个人网页剧组没做,可能是因为内容有关毒品和熟妇爱好者,做出来不太好吧。

绝命毒师是在国内大火的第一部完结了的有线台剧集,它的细致感会让看多了公共台剧集的观众眼前一亮。这种细致感,就像你第一次摸到一台做工精美的手机的感觉,你说不上来三星的塑料盖为什么不妥,但你就是喜欢你现在的感觉。同时,这也吸引了更多的考据党粉丝,因为这是一部能挖出东西的剧,它的穿帮极少,所以找到的乐趣就更大。说实话,国内毒师的粉丝总体讨论水平反而比新闻编辑室高多了。

2 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剧集(我暂时不知道“张力”这个词是否合适)。就像很多人说的,绝命毒师是一部相对节奏很慢的美剧,慢到不像一部美剧该有的节奏。但其实每一个看似很慢的场景,都充满着一种“紧张感”,或是一种神奇的魅力。

有时,这些场景散发着Dramedy特有的那种浓郁的黑色幽默。有时,在进展缓慢的眼神、对白中,观众都在期待和思考会不会发生什么他们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了的事情,或者和每季一开始有所联系的事情。就像Skyler从第一季起就发现丈夫奇怪,却在很多次和他的对话中欲说还休,就像Walt每次和毒枭的对峙,都在慢节奏中牵动着一种独特的“紧张感”。

而当节奏快起来的时候,它也充满快感。精彩的对白,激烈的人物冲突。观众的紧张感从中释放,又获得了更大的兴奋。

这种节奏感在我看来其他美剧难出其右。就连《纸牌屋》这样的调用了无数用户暂停、跳过、重播数据的作品,也需要向绝命毒师学习。

3 剧组。绝命毒师拥有近些年最棒、状态最好最稳定的主创团队之一。新闻编辑室过多的沉醉在索金自由派的梦想里,大西洋帝国的上一季整个剧组好像都心不在焉,权力的游戏演员团队稍显逊色。但绝命毒师有Bryan Cranston、Aaron Paul、 Anna Gunn、Jonathan Banks、Giancarlo Esposito这样出色的演员团队。主创编剧兼制片人Vince Gilligan又显然处在其生涯的黄金阶段,并且难能可贵地将状态保持了五年。绝命毒师这五年来稳定的品质,这些人占着最大的功劳。

4 急流勇退。这个和上一条有点重复,但必须要单拿出来说。美剧这种收视就是爹的模式,在我看来是他们不懂见好就收的重大原因。我们看惯了Lost,Hero的烂尾,更看惯了诸如越狱、绝望主妇之类以及各家广播台喜剧的一季不如一季直到最后苟延残喘。绝命毒师至始至终的稳定品质直到最终季的优异表现,虽然不是独一家,但仍然可贵。

下面进入真正的正题:

迄今为止,我仍觉得《绝命毒师》是描写“人”最成功的电视剧,不是好与坏,对与错,而是带给你看,这软弱,善良,贪婪,凶狠,虚荣,以及纠缠在一起无从分割的爱与恨,才是人性本身。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文 / 矮木 编辑 / 金石

《绝命毒师》,这部吉尼斯最高分剧集的保持者,当年在艾美奖完虐《纸牌屋》《权力的游戏》等高分剧集的神剧,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

前段时间,国外有热心粉丝把62集的《绝命毒师》剪辑成127分钟电影,在粉丝群体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其实,在四年中,类似的努力有过很多次,全球各地的毒师粉们孜孜不倦地推出各种剪辑版本,老白特辑,Pinkman小粉特辑,五季剧情的分别梗概等等,热情并未随着时间消散。

对这部剧的熟悉程度,可以让我这个英语渣听着原声没什么障碍地看完127分钟,然后合上电脑,像之前任何一次感叹:剪辑再怎么牛逼,还是装不下这个伟大的故事。对真正伟大的作品而言,或者对于人性的复杂幽暗而言,127分钟,怎么能够呢?

1

《奇葩说》第一季海选,谈到“悲伤”,三个脑满肠肥的老男人调侃一个女选手,还有什么比“我30岁了”这句话本身更悲伤的吗?

“我50岁了。” 《绝命毒师》第一季开头,小混混小粉问自己老实巴交了半辈子的化学老师老白为什么制毒,老白的回答很干脆。

50岁,在中学教书,不管怎么调动热情,学生们还是不愿意听你的化学课;老婆意外怀孕,没有正经工作,有个小儿麻痹的儿子,善良又窝囊;工资不够支撑每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教完课还要去洗车店打零工看老板脸色,学生开着豪车在一旁嘲笑,你毫无脾气;好不容易弄了个生日party,但是所有人都围绕在身为缉毒警察的妹夫旁边,包括自己的儿子,眼神里的崇拜,全部给了别人——这就是《绝命毒师》的刁钻之处,开篇就告诉你,波澜不惊的人生是多么让人绝望。

这实在是一个衰得不能更衰,丧得不能更丧的故事设定,以至于这个故事原本可以早点面世:早在2005年(《绝命毒师》首播于2008年),Showtime、FX、TNT、HBO等多家电视台不约而同把《绝命毒师》剧本扔进了垃圾箱,高层们的理由很简单:“没人愿意看一个中年大叔在新墨西哥州贩毒的故事,而且他还是个大反派。”

让老白没有在这种庸碌里完蛋的催化剂有两条,一是,他的日子已经压抑至此,结果得了癌症。二是,白老师在成为白老师之前,本是个化学天才,结果被好朋友算计,一手创办的公司日后成了巨头,当时的女朋友也睡在了敌人身边。

于是,说完那句“我50岁了”,老白紧跟着说了一句:“我醒过来了。”

2

大多数热剧的走向都是可以预测的——我们热爱《越狱》,是知道不管茶包怎么捣乱,米帅还是能想到办法逃出监狱;我们热爱《神探夏洛克》,是知道再怎么千奇百怪的死法,卷福都能给你理出个头绪来;《权力的游戏》就是实力此消彼长,你杀我我杀你,谁去领盒饭都不奇怪……

但到了《绝命毒师》,没有人知道,这个出场时窝窝囊囊、畏畏缩缩,穿着白色内裤在荒地里被警笛声吓得浑身颤抖的中年倒霉蛋,会被自己的天才和欲望拖拽到何处。

在癌症被家人知晓之后,老白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从没有为自己而活过。所有成功的影视作品都有共性,就是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在这个层面上,《绝命毒师》开头的铺垫异常精准,放眼望去,他的五十岁,就是庸众们的五十岁,你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必将经历,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年轻时因为生活所迫5000美元卖掉股份后,可怜兮兮的老白每天都会关注公司的股价,眼见着公司一天天壮大,追悔因自己错误的决定而错过的巨大财富。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谁没有过一两次人生选择让自己耿耿于怀,但即便无法释怀,也还是得这么活吧,不然还能怎样呢?

后来有一次,老白跟妹夫Hank推心置腹,他说:我这辈子过得战战兢兢,担心这个那个,整整50年。每天在凌晨3点惊醒。得了癌症后我反而睡得安稳,意识到最糟的是恐惧本身,恐惧才是真正的敌人。

看腻了美式超级英雄的戏码,这个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的故事更容易让大家心有戚戚焉,我们离蝙蝠侠、钢铁侠、雷神和X战警都太远了,但离老白的世界却很近:不明不白活了几十年,妈的,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3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在同一副肉身里面,窝囊的白老师渐渐死去,凶狠的海森堡渐渐醒了过来,简而言之,《绝命毒师》的故事,就是表象人格和真实人格一明一暗两条线撕扯纠缠。

知乎有个讨论是,老白为什么给自己起艺名叫“海森堡”,一个原因是,向自己的偶像致敬,海森堡是二战时期纳粹方的核物理学家,因为一次有意却致命的计算失误,延后了纳粹对原子弹的研发。另一个是,海森堡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暗喻自己像核外电子一样,老子就在那儿,但你就是抓不着。

老白与海森堡

为什么《绝命毒师》不能拍成电影,因为这个故事一定需要那么长的篇幅去铺垫,从第一季第一集白老师接过妹夫的手枪胆战心惊、无所适从,坐到警车后排会下意识地扣紧安全带,到第五季最后一集,海森堡依靠自己的聪明狠绝把贩毒团伙都突突了而毫无惧色,老白的全面黑化层层递进,逻辑上找不出什么破绽,大家看着这个窝囊的角色一路变成一代毒枭,大概都会暗爽一番,与其怂逼地活着,不如轰轰烈烈地挂掉。两种人生摆在面前,鬼才不想成为海森堡壮烈一把呢。

与老白的黑化同步的,是他身后整个家庭关系的崩塌,家庭被视作现代关系中最稳固的部分,但置于绝境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像纸糊的一样脆弱,老白为家人做出的全部牺牲,并非因为高尚,而是试图求一个心安理得。Skyler在危险来临时第一时间推开丈夫,把救命的钱给了自己的情人,Hank嘴上说着会陪老白度过人生的每次难关,真相大白后,支撑他抓捕老白的并不是正义感,而是男人可怜的面子和虚荣心。

全剧最高潮的地方在老白跟妻子Skyler最后的告别:我喜欢制毒,我也擅长制毒,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这让我觉得,我真的活过。

就这样,《绝命毒师》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片,把所有伪装都撤掉,虚与委蛇和一团和气都撤掉,暴露出来的部分,或许更接近人性的真实样貌。

美剧编剧以爱挖坑闻名,跟大多数美剧习惯性烂尾不同,《绝命毒师》是一个越拍越精彩的故事,第五季更在权威评分网站“烂番茄”上取得99分高分(满分100),入选了2014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4

《绝命毒师》的另一个迷人之处是轮回,故事开始于老白50岁生日,Skyler用培根给他拼了“50”的字样,这时候,老白的脸上嘟噜的都是50岁男人的悲哀,平庸的发型,平庸的装扮,开平庸的车,过平庸的日子,身后的家庭是沉重的负担,他想要属于自己的、能痛快地喘口气儿的人生。

在不断黑化的过程中,他剃光了头发,戴上标志性的礼帽,脸上起伏着一半是凶狠一半是自信的沟壑,他不再毫无存在感,成了江湖闻名的狠角色。毒贩把他的名字当作冰毒品质的保证,他戴墨镜留小胡子的头像成了街头少年万分崇拜的隐秘符号。

他目空一切,可以不眨眼睛杀掉一个无辜的孩子。可以对着胆战心惊的Skyler叫喊:I am not in danger , I am the danger.旁人看,老白是坠入了无边的深渊,谁知道老白自己不是觉得终于建立了自己可以主宰的帝国?

在这中间,他一面抛弃过去的自己,又一面害怕随之而来的巨大孤独。所以不管天性纯良的小粉怎么废物和捣蛋,老白都愿意一次次冒死去救他,也无比自私地为了把小粉留在身边,一次次伤害他身边最爱的人。

故事结束于老白52岁生日,这时候老白孤身一人,众叛亲离,自己在小店用培根拼了“52”的字样,他脑袋上重新长出乱糟糟的头发,眼睛里的凶狠和欲望都已消失不见,汽车后备箱里塞满美元,但是濒临绝境之时,他最想见的是已经把他当成魔鬼的家人。人生难就难在,从来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你选了一样,就得放弃另一样,此事古难全。

迄今为止,仍觉得《绝命毒师》是描写“人”最成功的电视剧,不是好与坏,对与错,而是带给你看,这软弱,善良,贪婪,凶狠,虚荣,以及纠缠在一起无从分割的爱与恨,才是人性本身。

最后与Skyler见面的时候,Skyler说出了编剧最想说的,“你TM还想说这是为了这个家?!”

确实,整部剧与其说是为了家庭,为了积极面对死亡,不如说是Walter的自我认识。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角色,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学生老师,employee employer。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有认清楚自己吗?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自由吗?我幸福吗?真的很难回答,我们真的很难像Walter一样清楚,一样自由。说一句可能不太负责任的话,做自己喜欢的,没有错。

最后还是给毒粉们一张刚刚发现的彩蛋,来自老白驾车回到new mexico。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段很细琐的剧情。

第二季,瘦子被街上的瘾君子逼到了角落里,劫走了身上的冰毒,小粉因为老白的怂恿,带着枪想要去找回场子。小粉在门口踟蹰半晌,终于进了屋子,眼前的场面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对吸毒丧失理智的夫妻,他们的住所也理所当然是杂乱无章的,导演真是花了功夫,屋子里的空气幽暗浑浊,陈设更是乱得像是人间地狱。

但是,看完整部剧后,这番场面却一直反复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花了很久去想这是为什么,后来得了一点端倪,心想伟大的艺术其实都是相似的,这一幕其实就是整部剧的预演,同一主题的不断重复和深化,才能使得背后的冷冽刺人骨髓。

这个场景一直没忘记。

我们可以发现,精虫夫妇那杂乱的家,可以一直呼应到老白第五季重新回到故居的情节,罪恶暴露之后,原来温馨的家变成了混乱破败的废墟。

精虫夫妇身上反映出来的,是毒品最野蛮原始的破坏力,没有任何掩饰,丧失了神志的两个人可以去抢劫,可以去杀人偷一台自己砸不开的ATM机,也可以因为口角用ATM砸死丈夫,然后萎顿在沙发上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而老白的故事则有一层精致的掩饰,我是为了这个家,我是为了妻儿和襁褓中的女儿,但掩饰去掉之后,为了家,家毁了,白宅在故事的最后,变得如同精虫家一般混乱晦暗。

如果说要为《绝命毒师》加上一个关键词,我想其实就是:混乱和秩序。

我经常会去想,生活的真实是什么样的呢?

举个例子,每一次换手机,都觉得有一种无可奈何。无论那块屏幕是如何高端,康宁大猩猩好几代、2K分辨率,等等等等,拿在手里还是会沾上指纹,用过一天之后,如果不去擦,拿着屏幕对着光,你就会察觉到那种无可奈何的混乱。

又比如说,我曾看网上的人晒悠闲的生活,地板上铺一块圆毯,置办一张精致的小桌和用来倚靠的沙包,可以喝着茶看一下午的书。但等我凑齐这一套后,却发现开着窗户,毯子不过几天就已经沾满了灰尘。

是的,我有点轻微的洁癖,所以在这一点上我的感触尤甚。我发现无论我们如何用力去维持让自己舒适的秩序,秩序总在朝向崩溃的方向滑落。

可以一下泼出去的水,却永远收不回来;一杆下去满桌的台球四散,却永远无法一杆打回那个三角形的秩序。后来我知道,这是这个宇宙最根本的铁律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个宇宙是一个主题为熵增的宇宙,所有的一切都在朝着混乱走去。

而我们?我们螳臂当车,我们饮鸩止渴。

很多人都在说这部剧的主题是要折射出每个人心里的丑陋和欲望,我表示赞同,但却不认为这是最深处的东西。个体面对永无止境混乱的惶惑,对于坚守秩序的乏力,恐怕才是《绝命毒师》中最深邃的母题。

老白的大半辈子,是战战兢兢的。汉克在墨西哥边境目睹同事被炸死而消沉不已时,老白第一次明确点出了这个母题。他说,我前半辈子都在战战兢兢,循规蹈矩,都在害怕不好的事发生,晚上睡不着,早上醒得早。但是现在癌症来了,他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居然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了。

而前半生战战兢兢坚守秩序带给他的是什么呢?故事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他空负一身好本领,却好似折了翅膀的鹰般萎顿在地,昔日背叛自己的好友名利双收,坐拥万贯家财,自己却不得不沦落到洗车店打零工还被学生羞辱。

中年危机,大家都会给出这样一个简洁的叙述,但一般的中年危机却和老白的不一样,老白是一个有真本事而沦落到尘埃的悲剧。他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感受,并不是无奈,而是愤怒。他心里肯定觉得,是前半生战战兢兢维持秩序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你看他在加油站遭遇开着豪车、高声用蓝牙耳机打电话的男人,心中想的无非是你这样的人渣居然也能阔,而我居然这么惨。

所以,他炸了耳机男的车。

炸车事件看似很小,却是老白整个故事中心理动机的缩影。老白的内心有不甘,别人毁坏了某种秩序,名利双收,我呢?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催化剂来了,他得了癌症,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他跟汉克说,得知自己得病要死了,他心里反而松了一口气,居然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了。这才是他的理由,他接受了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没有什么是值得恐惧的了。所以,不妨去破坏一些秩序,拥抱混乱,看看我能不能做得比那些人渣强。

他释放了自己心中的恶魔。欲望、破坏、邪恶,这些东西都是混乱的好朋友。他成为海森堡的这一路上,虽然从来不想遇见混乱,但混乱就像一个幽灵纠缠着他们,从埃利奥特和crazy 8的死开始,一切其实都早已注定好了,那个被腐蚀见底的浴缸、泼洒得满地都是的内脏和血迹,绝对不是为了噱头。

而“为了家庭”就成了一个预设在心里的精神避难所。我死了,家人就过不下去了,我要给家人留下一笔钱,精确到百位数的钱。每当老白作恶之前,他都会这样告诉自己,当他抱着自己的女儿,展示那高高摞起的钞票,说:“爸爸赚的,爸爸为你赚的。”他心里满足自尊心的想法是有的,但是更深层挖下去,其实是在说,我是为了怀里的小女儿,所以我做恶是有理由的。这样,他吃得下饭,睡得着觉。

但,你既已经把自己献祭给了混乱,那么混乱就不容你窝在自己的避难所里。老白的家庭线,唯一的内在驱动力就在此。因为制毒引发的怀疑、猜忌、背叛、恐惧、绝望,让这个家不断走向最后的一片废墟。所以,老白心里觉得自己是为了家庭,但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也像是生意场上一样状况不断了。

我们都记得,妻子从一开始因为他得癌症痛哭到诅咒他去死,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也从儿子对他的爱变为了最后一通电话中的引以为耻。

老白还是太幼稚了,以为自己可以在破坏那些束缚自己的秩序的同时,可以维持另一些让自己舒适的秩序。但混乱是个魔鬼,老白伸出手去,却拦不住秩序总在朝向崩溃的方向滑落。

小粉的经历更加无奈,他基本上是被裹挟着的,他所爱的人,一个一个因为自己受到了不可挽回的伤害。在故事的后半程,小粉的精神基本上是麻木的,他在家里开成夜成夜的派对,音乐开得震天响,甚至别人顺走了他的钱都无动于衷。

和老白恰恰形成了一对绝佳的对比:

一开始的小粉,是不在意秩序的,他单纯的心里甚至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后半程的他却因为生活不断被混乱摧毁而陷入了战战兢兢,想要维持某种秩序而不可得,被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毁掉了。最典型的是开始他为了一个孩子做过恶,最后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无法阻止杀一个孩子的局。

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到了后来都在维持自己所赖以生存的秩序,却干不过命运的蛮横。我们随手可以找到无数个例子,小粉租房导致飞机坠毁的蝴蝶风暴,招揽杀手导致自己被反杀、不恰当的人总出现在不恰当的场合……对于主题,这样重章复沓的表现像是一幕交响乐,一齐把我们推向了最终的无可奈何。

迫不得已,不得不尔,形势所迫……我们的一生中也有着数不清的混乱,甚至很多时候我们总在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往往都是混乱。虽然我们的生活不像电视剧一样惊悚夸张,但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某个投影。

正如萨特的那句烂大街的话: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我想,这部剧所要传达的,除了赤裸裸地给我们展示秩序的毁灭外,恐怕更多是关乎对秩序的坚守吧。

以上。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自己的 小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