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电视受众老龄化加剧 收视冠军易主,倒逼卫视格局变化

综艺
电视人
2018年05月12日 04:08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来源 | 金牌舆情官 文 | xian

回顾最近的收视大盘,《真爱的谎言之破冰者》、《下一站,别离》、《温暖的弦》等剧情的深入推进,晚间剧场收视竞争愈发激烈,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成为常态。

除了五大卫视的王牌剧集以外,央视八套的年代情感剧《娘亲舅大》也表现不俗,几度问鼎。

值得思考的是,相较于同期的都市情感剧,《娘亲舅大》既没有亮眼的流量明星,也没有现代化的场景架构,画风平实而朴素。这样的电视剧在以往要么几度流转沦为积压剧,要么落户地面频道,收视惨淡,此次却强势突围,收视亮眼吸睛。

也就是说,在电视剧制作越来越精致、华丽的大趋势下,一直被定位于中老年市场的年代伦理剧异军突起。收视人群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开始从收视端发力影响卫视布局。

剧集旋律趋同:现实题材霸屏,年代抗战收视坚挺

据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早在2014年,我国电视主体观众群体就已经向中老年倾斜,35岁及以上的观众比例达到了54.1%。而收视率作为卫视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晴雨表,最先释放出受众老龄化的信号。

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湖南卫视的“青春进行时”剧场,作为国内首档专门定位于年轻受众的剧场,其上档剧多为青春偶像、仙侠玄幻、古装武侠等新锐时尚的剧集类型。但近年来,除了《花千骨》《楚乔传》以外,该剧场播出的其他电视剧一直反响平平,平均收视一直在0.4左右低位徘徊。

反观同期其他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等现实题材电视剧表现极为亮眼,领跑卫视收视,成为年度现象级大热剧。

从剧集类型与受众反应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卫视逐渐把握住受众结构老龄化的风潮。开始紧盯受众群,大量采购现实题材电视剧,唤醒观众的情感共鸣。

从数据上来看,2017年前三个季度现实题材占比均在60%以上,在第三季度发行的798部电视剧中,现实题材独占48部,数量遥遥领先。开年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热度更是居高不下,《下一站,别离》《美好生活》《老男孩》《恋爱先生》等凭借广泛的社会共情赢得观众的青睐。

在即将上线的众多电视剧中,现实题材仍旧是收视主力军。

除了现实题材以外,一些风格老派、情感细腻的年代剧也成为卫视排剧时的重要选择。开年以来,《奶奶再爱我一次》《幸福照相馆》《养母的花样年华》《娘亲舅大》等年代情感剧接连上线,并且一直以0.6左右的平均收视稳居前列,《南方有乔木》《好久不见》等大热剧集也难以企及。

同时,对于50后、60后等观众群体而言,相似的生活轨迹与审美倾向致使他们对抗战剧有着极深的依赖感。因此,即使有“手撕鬼子”“石头砸飞机”等槽点满满的情节出现,抗战剧依旧没能走下神坛,占据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

总而言之,时下的电视剧市场几乎都着力于创业、婚姻、家庭、爱国等元素,迎合中老年的审美倾向,培养其收视惯性,维持卫视收视的基本基调。

综艺风格:“怀旧“情怀”成关键词

剧集已经应时而变,作为收视引擎之一的综艺自然也不会墨守陈规。

一直以来,综艺节目一直延续着幽默、诙谐的画风,过度的娱乐化使其一直被老派观众所诟病,因此,综艺一直被称为年轻人的消费品。但“限真令”等政策出台以来,全明星综艺逐渐冷却,卫视开始着力于挖掘普通大众的生活点滴,力求综艺节目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题材上:转谐为庄,文化类综艺层出不穷

2017年,央视接连推出《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沉稳平静的节奏,丰富多元的文化含蕴以及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在舆情官看来,一方面或许政策利好,导向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中老年受众追求写实、内涵的审美倾向不谋而合。这样的“慢综艺”获得了不少观众的认可,在收视与口碑两端获得了双丰收。

自此,文化类综艺开始成为综艺节目的大势。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声临其境》《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综艺更是表现不俗。据统计,2018年还有超50档文化类综艺蓄势待发。

内容上:情怀、年代感成为主诉求

近日,《极限挑战》第四季强势回归,在第一集中,黄渤、黄磊、孙红雷、罗志祥、张艺兴、王迅6人重返1978年的农村,体验时代生活。“知青”“夜校”“高考”等经典场景的重现唤起了不少中年观众的共鸣,被网友大赞诚意之作。

同样打出怀旧牌的还有《金曲捞》《嗨!唱起来》《异口同声》等音乐综艺。在节目中,嘉宾协同素人唱响年代金曲,谭咏麟、张信哲、孙楠等将歌曲中蕴含的珍贵回忆娓娓道来。在《异口同声》直接演唱时用LED屏幕一一盘点该年度发生的大事件,唤起观众的共鸣。

旧事为逐渐“老化”的受众群营造出穿越感,在激起人们怀旧情绪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其对综艺节目的固定认知,增加了收视黏性。

演员格局:老戏骨事业回春,新人遇冷

舆情官大胆揣测,老龄化的受众结构对节目风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从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以往的明星格局。

近年来,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流量明星成为商业营销的主要策略,更成为各大剧组曝光度的重要保证。而尴尬的是,这些明星大多为网络流量下的“速成品”,蹩脚的台词表现力和尴尬的演技受到观众的一致吐槽。

相较于新人不甚满意的荧屏表现,而常年被观众眼熟的老戏骨们则受到中老年受众的热烈欢迎。在最近的大热电视剧《下一站,别离》中,男女主角扮演者于和伟、李小冉都是70后,代表作《凤穿牡丹》《三国》《历史的天空》等更是电视剧市场中的口碑佳作。

根据舆情官的调查分析发现:17年的大热电视剧主演的年龄逐渐向35—40岁段靠近,而在爆款电视剧中出现的年轻演员越来越少。老戏骨们凭借着扎实的演技、充沛的感情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沉浸其中。

凭借着观众的青睐,一些沉寂多年的老戏骨开始成为荧屏主角,迎来事业的第二春。如:赵立新、吴刚、张国立、张嘉译等。而新人一炮走红的情况极为少见,不少作品更是遭遇收视扑街的尴尬局面。

显然,老龄化的受众结构已经对现有的卫视布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卫视未来的如何,尚且还是未知数。

就目前来看,一线卫视正凭借手中资源优势和资本实力逐渐转型,调整市场与受众的平衡点;而二三线卫视收视一边深耕中老年收视市场、稳定收视,一边寻求突破,等待弯道超车。

最近,山东卫视凭借《魔都风云》等剧集的精准布局跻身收视前五。或许,卫视格局将会随着受众结构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行业观察|趋势分析|精彩剧评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张嘉译 李小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