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边缘人的一天生活日记——评《橘色》

电影
Dreamers电影评论
2016年07月05日 14:51

本文作者鲜有废客是Dreamers电影评论授权作者。

如果只是因为在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上赢得满堂彩的话,这部电影并不会达到它更深的影响,恰恰相反的是,那届的圣丹斯正是因为《橘色》的独特和不拘一格更加彰显了“圣丹斯”三个字在美国独立电影人心目中的地位。

电影主要在两个变性黑人妓女——辛迪和亚历桑德拉的一次餐厅对话中插入片段化的洛杉矶边缘生活,这种“昆汀式”的谈话其实代表了美国底层社会的一种常态,两人不经意间的一次对话,将本片的戏剧冲突展开——辛迪的未婚夫在她坐牢28天期间就和一个白人妓女出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国内常见的原配追打小三的常规套路,不过本片并没有打算在这样的俗套故事中浪费观众的88分钟,而是选择了更加深刻的母题——边缘人的生存、孤独和身份认同。

之所以谈到边缘人的生存,并不仅仅是电影的两个主线人物——变性黑人妓女,更是在于另一条支线人物——一个亚美尼亚出租车司机拉兹米克,电影在前半部分展开了辛迪和亚历桑德拉各自行动的同时,也在描述这个“特拉维斯式”的边缘人物,本片在镜头上明显有向《出租车司机》致敬的构图和人物情感刻画,但是《橘色》更加重了这种边缘性的范畴,因为拉兹米克不仅是一个底层出租车司机,而且还是战乱频繁的亚美尼亚移民,更是一个喜好变性人性交易的木讷不语之人。

电影在甜甜圈高潮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辛迪执拗地找寻和男友出轨的白人妓女、亚历桑德拉四处分发自己的小型“演唱会”传单,而拉兹米克则是在街区形形色色的乘客以及自己的“怪癖”中度过。这三人的行为其实代表了边缘人物的不安和困顿,缺乏社会安全感的“关注点寻租”。辛迪通过和男友难以敲定的未来婚姻作为自己变性后的有力证明;亚历桑德拉则试图在演唱中找寻最纯真的自我;而拉兹米克则在外裔边缘人的身份中难以适应,只能用更加“边缘”的方式——和变性人性交易麻醉自己的“异乡人”困局。

本片的声画效果堪称先锋主义潮流,但是并没有故作晦涩难懂的“雅态”,人物处于动态时用各种音乐来拼贴内心的即时气氛,诸如工业电子乐、hip-hop街头乐、古典交响乐、抒情钢琴曲等音乐都能即刻反映角色状态;同样在画面上也把片名——《橘色》染红在电影的每一帧画面上,价格为8美元的app应用Filmic Pro看来的确物超所值,让暖色调的“闹腾”弥漫其中,最终也演化为高潮部分没有任何背景乐的聒噪争吵,三位主角互相纠葛,像一团“火烧云”一般将所有的秘密、边缘、丑陋以及羞耻都陈列在公众面前,任凭观众宰割。

而电影最后的那一幕无声长镜头——辛迪和亚历桑德拉除去头套四目相对时,她们终于敞开了心扉,相互舔舐对方的心灵创伤。

可能导演西恩-贝克行事过于剑走偏锋,但是至少他实现了这种在极端条件也可以成就佳片的信条,仅凭这条,这部电影就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