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1984年5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国内地男演员
王宝强6岁开始练习武术,8岁在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2003年凭借独立电影《盲井》获得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2004年因参演冯小刚的贺岁剧《天下无贼》而获得关注。2011年王宝强凭借影《Hello!树先生》获得俄罗斯、美国纽约、意大利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及亚太电影奖。2012年,与徐峥继《人在囧途》再度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2014年主演科幻动作电影《冰封:重生之门》;以及动作电影《一个人的武林》。2015年,出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道士下山》;12月31日,主演的“急智喜剧”《唐人街探案》片方宣布影片在全国公映。
2008年凭借《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男演员奖以及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9月参加主演《我的兄弟叫顺溜》扮演狙击手顺溜。2010年,出演战争系列电视连续剧《为了新中国前进》。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农村,家中条件并不好,因为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所以王宝强总是穿哥哥们穿剩下的衣服。
如果王宝强没有习武,没有去当北漂,他或许和老家的其他人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结婚生子,而后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
但命运总是在某一瞬间拨动琴弦,如果抓住,人生便从此改变。《少林寺》便是契机,由此王宝强萌生了学习武术的想法。于是,年仅8岁的他不顾父母反对,独闯少林寺,与吴京师出同门。
在少林寺里,入门最初3年是基本功练习。冬季在凌晨5时起床跑步,夏季则提早至4时。周一和周二是素质训练,从少林寺跑到登封市区,再返回来,几乎相当于一个半程马拉松。早上做完基本训练,下午还得学习文化课,晚上再将当天的训练内容复习一次。
在少林寺的7年中,王宝强只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
从少林寺弟子到北漂 成为演员是他的坚持
在少林寺坚持学习7年后,王宝强离开河北老家,独自踏上了进京的火车,追求演员梦。那年他十五岁。同龄人还在为分数苦恼的同时,王宝强在为生存而奔波。
来到北京的那一刹,王宝强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从懂事开始,我就知道,我个子矮,不是彪形大汉;然而却也从来没觉得自己很渺小。但是在这些气派的建筑前,我第一次觉得,我好渺小……”
初来乍到的王宝强甚至不知道北影厂到底怎么走,他小心翼翼使用“大爷”、“大姐”、“大哥”这样的称呼来让自己显得招人喜欢些,好让别人来回答他的问题。那时的王宝强一片青涩,操着一口家乡话。
时至今日,这样的北漂依然不少,他们操着全国各地不知道哪儿的口音,小心翼翼地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眼神迷茫中带着坚定。迷茫的是人生,坚定的是理想。
王宝强北漂初期生活非常艰难,靠着腿脚功夫混进了剧组当武行,干些替身、群众演员的零活,一天最多挣50块钱,每月收入几百元不定。实在没钱的时候,他就跟着建筑队去刷墙。
最难的时候,六个人挤在一个地下室里。他始终记得2001年冬天的某一天,他一大早就赶到北影厂等活干,一直等到天黑也没有拍上戏。
因为不舍得花钱,他一整天都没吃饭,回到租住处,他饿得一口气吃了5个馒头,然后一口水也不敢喝,“喝了怕立刻会胀死,当时就是饿成那样”。
从群演到一线演员 从不只是幸运而已
幸运之神总会光顾努力的人。在北漂没多久,王宝强就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了独立电影《盲井》。出演《盲井》,仿佛是命中注定。他当时的衣着状态和表情,一下子就让导演觉得他就是《盲井》里面那个人的样子。
这部电影让他一夜之间从武行变成金马奖最佳新人,也为结识冯小刚做了铺垫。
2004年,冯小刚找到王宝强,他顺利接替威尼斯影帝夏雨出演贺岁大片《天下无贼》,与刘德华、刘若英、葛优等大腕“过招”。
“山上的狼都没害我,我就不信人会害我?人怎能比狼还坏吧?”剧中的傻根澄明,纯洁,善良。导演冯小刚在上映前就预测说:“这部戏要火也就火他一个人。”
多数爆红的明星都会经历一段沉寂的时期,王宝强也未能幸免,但他只“耗费”了两年。2006年,他凭借《士兵突击》“许三多”一角再度火爆荧屏。
《士兵突击》给了许三多一个残酷的生命绝境:一个特别不容易让许三多这样“木”的人生存的地方。
王宝强说,对这样的生命绝境,中国的现代人,尤其是打工者——北漂族、南漂族,都有深切体会。 王宝强认为自己就是许三多,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要努力,一个人是一定会到达自己梦想的彼岸。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能演一部大红的戏已经不容易,但王宝强每隔几年就有一部大红剧作。《士兵突击》后《我的兄弟是顺溜》成为央视收视率第一。2012年王宝强出演《泰囧》,该影片打破了以往票房纪录。
王宝强: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突破
许三多之后,外界开始来用“朴实的农村小伙子”来给王宝强定位。王宝强喜欢傻根,喜欢许三多。但他不想永远局限在这些角色里,王宝强渴望有新的突破,“我想让大家看到王宝强是一个多功能演员,而不是只能演傻根”。
为了摆脱傻根的限制,王宝强出演了《Hello!树先生》,这是一部纯粹的文艺片。《人在囧途》、《泰囧》之后,王宝强被外界定位成一个喜剧演员。
渴望突破的王宝强当然不会甘于此,于是就有了纯武打片《一个人的武林》,在片中王宝强饰演疯魔武痴封于修,王宝强想要证明“不仅说能演喜剧,还是说演一个纯一个,就是一个很生虎的,很真实的,通过这样的一个艺术片,还是能考验实力和演技的。”
之后,王宝强在陈凯歌导演执导的《道士下山》担当主演,这与喜剧完全无关。不谙世事的小道士,因为闹粮荒离开道观下了山,一脚踏入了光怪陆离的万丈红尘之中,他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一切,才发现这个世界与他的想象有多么不同,他终于明白了临下山前师傅说过的一句话:“不择手段非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从北漂到现在,王宝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当一名好演员。坚持从不意味着不改变,王宝强一直在坚持发掘不同面的自己,以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接受鲁豫采访时,王宝强表示“当演员,不玩命这观众哪能认你呢,哪能喜欢你”。
不抛弃,不放弃 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
年底,王宝强的新电影就要上映,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拍摄的第一天,王宝强骨折了。当时的王宝强在疼痛之余更多的是发愁。
在陈思诚来看他之前,他早已有了辞演的打算。但陈思诚进病房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强,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所有拒绝的词语都堵在王宝强嗓子眼然后被咽了回去。“不抛弃,不放弃”,《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台词,王宝强无数次在剧中强调的话,他怎能食言呢?
四十天后,王宝强出院来到片场拍戏,此时他的伤并没有痊愈。他要拍摄的是动作片,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即使在宝强来《鲁豫有约》的片场,他腿中的钢板依然没有取出。
王宝强的每一个突破 都离不开坚持
从《盲井》到《天下无贼》再到《泰囧》,王宝强从一个每日蹲守在北影厂门口的北漂到如今的一线演员,有人觉得他全靠运气,但仔细琢磨其人生的每一个重要的突破,都离不开坚持。
当王宝强住在六个人的地下室里,他没有选择离开,而选择了坚持。当他饿得吃五个馒头不敢喝水时,他依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当他腿部骨折的时候,他想过辞演,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
让普通观众熟知王宝强的,是《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和《暗算》中的阿炳。在王宝强自己看来,“完全可以代表我王宝强的则是许三多”。
8岁那年,王宝强决定不能在村里待一辈子,一辈子种地没意义,一定要出去闯闯。于是他去了少林寺,因为深受李连杰电影《少林寺》的影响,王宝强以为去了那里就可以拍电影。
在少林寺当了6年的俗家弟子,除了习得了了一身“真功夫”之外,王宝强连拍电影的人都没见过一次。这时,他才相信了寺里的和尚对他说的话:这里真的不是拍电影的地方。
16岁的时候,王宝强来到了“能拍电影的地方”——北京。“北漂”生活是极端艰苦的。那时王宝强每天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在北影门口等待一个群众演员的机会,如果等到了,每天可以挣20块钱,还有剧组的盒饭吃。这个机会不是经常有的,为了生活,王宝强就在北京的各个建筑工地上做起了农民工。
当我们在为港台,以及海外那些胡编乱造的,所谓的“青春励志”剧中人物唏嘘长叹时,王宝强用自己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演绎了一个真实的青春励志故事!
关注"漂泊的蚁族",查阅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