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电影是《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本想与另一部同样教育相关的电影一起介绍给大家,但是这么好的电影还是应该通过一篇影评来好好说说。
文中涉及部分剧透~ 还有多图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这部1989年上映的电影,现在来看除了画面带有上个世纪特有的色调,剧本和故事情节完全不输现在任何一部好电影。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海报
故事发生在威尔顿预备学院,这个学院某些方面让我们十分熟悉,如注重升学率、注重课本知识的僵化传递、严格管控等等。
而当新任文学老师约翰·基汀上任后,对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非常规的教育。
允许学生们叫他『船长』。
向学生们传递『及时行乐』,及时行乐并非是行乐主义,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可以理解为享受当下。
我们读诗写诗,并非因为它文字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热情。
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思想。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约翰老师在第一堂课,让同学们撕掉课本序章对诗好坏的评价,而后对同学们说了上面的一系列话。
约翰老师赋予学生们不是课本知识而是自由思考的能力
约翰在教学生们走路,启发学生做自己。我承认这部电影中的约翰老师让我内心有一丝嫉妒,嫉妒为什么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没有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
如果这部电影的内容就是如此恐怕还无法使它成为经典,其中一位学生的自杀把电影推向了经典。
这个选择自杀的学生是尼尔
一个在学生中非常开朗、活泼的人只是在他父亲面前并非如此。
他父亲为他安排了一切,并不顾及他的感受。
悲剧的开始是他发现了自己喜爱表演,而他父亲却希望他去当医生,当他登台进行一次表演之后便被他父亲带回家准备转学。
通过上面几句话不难理解,尼尔的父亲年轻时候想做一名医生只是条件不够没有办法实现,之后便把梦想转嫁到孩子身上想尽办法让孩子帮助他完成梦想。
尼尔最终服从了安排然后选择了自杀。
有些人不理解尼尔为什么要自杀,这里我想说的是自由意志一旦给予遍不可被剥夺除非死亡。
尼尔一样的父母并不少见,我能理解尼尔是因为我也有被父母的爱胁迫过,这种出于爱的胁迫只会把爱的人越推越远。
我真的有梦到过自己在梦中当着父母的面自杀,就是为了证明他们错了,证明他们没法控制我。还好这只是个梦......
其实看到尼尔的死亡,有想过是不是不应该赋予孩子自由意志,之后想通了尼尔的悲剧并非是过早的赋予了自由意志,而是自由意志被赋予的太晚了。
最后一幕当约翰为尼尔的悲剧背锅被赶出学校,学生们站在课桌上向他致敬那一刻触动了我的泪点。
PS:最后一句话,看一个好电影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