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 选择《一次别离》,便越走越远

电影
一铃一
2016年09月27日 16:09

选择,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的。向左还是向右走?喝一小口还是一大口水?马上起床还是再过一分钟?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的各种选择中,故事也走向了激烈与不可挽回。

关于电影有关伊朗阶层的分离、精英的逃离等隐喻我们不论,但看故事的人性生活层面。

面对开头移民与否的真正别离,男主选择了留下来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女主选择了离家作为发泄与威胁,六年级的女儿Termeh以自己作为家庭不破裂的筹码留了下来。

影片就此拉开了一系列的选择:

护工Razieh在知道需要帮老人洗澡却因丈夫入狱选择了继续看护男主的父亲;选择了对丈夫隐瞒自己在“光棍”家帮佣的事情;选择以不能确定的推搡导致流产将男主上诉;选择承担家中一团糟的事情包容情绪濒临崩溃的丈夫;选择心中的信仰将流产前一天被车撞的事实说出来......

男主纳德选择了任由妻子离家,选择了帮护工对其丈夫隐瞒其在自己家做事的情况;选择隐瞒自己知道护工Razieh怀孕的事实;选择据理力争为自己澄清真相;选择不再上诉护工对自己父亲照顾不周;选择对妻女妥协愿意支付钱款了事......

选择一个面就别离了另外的一面,这种选择与别离交织中,故事真实又牵人心魂的发展了下来。

只是,

生活,没有赢家,

却总要走下去。

【关于男主是否知道帮佣怀孕问题】

男主从一开始就斩钉截铁的否认,家教前后两次不同的证词,女主察言观色的感知,男主在面对孩子时候的坦诚。在道德与信仰面前,男主没有犹豫,可是在孩子单纯的坚持与信任面前,溃不成军。

【关于流产是否是男主推了一下造成的】

护工Razieh可谓是其中承受痛苦最多的,家庭内外的所有压力都倒向了她,片中最让人痛心的流产也发生在她身上。面对金钱、真相、与信仰,从故事的情绪开始走高到最后的跌落,她都经历着煎熬。

这种煎熬也只会发生在内心还有信仰的人身上,放到我们的身边,不知会不会有同样的煎熬。故事的最后,真相大白,结局没有提到Razieh一家如何了,只愿好人好报。

【关于法律的训诫】

不论人情。任何一个人坐牢或者罚款都会导致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没有了Razieh的一家,几岁的小女儿跟着情绪奔溃债务缠身的父亲,会如何?没有了男主的一家,就算女儿可以跟着母亲,老年痴呆的老父亲呢?这该是“有多自律就又多自由”的最好诠释了。

【关于感情的漩涡】

亲情,男主与父亲的亲情引发了故事的开端,片中所有人对老人的关切与尊重是赤心可鉴的,我们的社会若能至于此,风尚该会缓和很多。

爱情,男女主角在一次移民与否的问题上拉开了距离,就算离婚对簿公堂亦没有两相攻击恶语相向,反而毫无不满,除了一个移民问题。只是在故事的发展中,距离便越走越远了,本来只要双方相互妥协示弱就依然是幸福一家,却走到了结局的离婚无言的局面,甚是惋惜。

友情?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懂得,桌上足球两家女儿放肆的欢乐,哪怕大人间已是腥风血雨,你看,在以钱了事的现场,大孩子还抱着小孩子在外面欢笑。那双方相见的眼神对视瞬间,满是读懂。

当然,就演员表演层面来说,个人认为只要在观影过程中情绪跟着故事的发展自然进行下去,就是成功的。尤其这种国外的,完全不认识的演员,整个故事没有突兀的跳脱感。自然的,就是好的。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2011年2月15日德国上映

2012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主演:蕾拉·哈塔米、佩曼·莫阿迪、萨蕾·巴亚特

影片讲述了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流产的女钟点工等诸多问题,他们在道德与法律的纠结中痛苦挣扎的故事。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