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真实,直抵人心的千钧力量

电影
沙沫评
2016年09月28日 00:21

《釜山行》大热之际,起初看《釜山行》是因为其热度,再看时是因为其另一维度的真实,而真实自有直抵人心的千钧力量。

丧尸片谈真实可能是可笑的,但是影片中,社会的恐慌、政府的应对、人性的展现却是相当真实,你甚至可以从任何一场现实灾难中找到影子与碎片。

影片中,女孩的奶奶临难前,用最后的理智给儿子拨通了电话,确认儿子和孙女安然无恙。现实中,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临死之前给母亲的最后一通电话内容,仅仅是“妈妈,我爱你!”五个字。

影片中的父亲牺牲自己保护了女儿的周全。而现实中,还记得汶川地震中,那位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瘦弱的身躯撑起倒塌物,庇护孩子安全的母亲么?身旁的手机里还留有母亲的遗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感动了全中国。

城市满目疮痍、死气沉沉的画面,是否让你想起《汶川没有死去汶川依然活着》这篇报道中记录的,地震时汶川人民的慌张、神志不清、游荡……

政府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的言论与网络上疯传的画面截然相反,这样的情节是否令你想起关于2003年那场声势浩大的传染病的种种反思?

一部优秀的灾难片,会引起人们对现实灾难深切的关注与思考。

此外,在人物的设定方面也尽显真实。

整部影片中没有超级英雄,没有心怀天下、拯救苍生的领袖。每一个人都平凡如你我,每一个人守护的不过是自己珍惜的人或事,每一个人都在想方设法地活。

网友对男主角的点评是:原本自私自利,不断进行自我修正,最终自我牺牲。

这让我想起了经典的韩国电影《辩护人》。男主角宋佑硕身为一名律师却从不打官司,靠不动产代书业务发家。就是这样一位没有职业操守、唯利是图的小人物,最终成为一名不畏强权、坚守正义与良知的卫士。这种角色转变会带给观众巨大的震撼,因为其展现的是真实可感的生命。

因为,勇敢的人并不是生来勇敢,伟大的人并不是生而伟大,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会苟且、庸俗,却在生命轰然转变的关口逆流而上,无畏成败,选择升华。正如《追风筝的人》所言: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伟大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

人设的真实在于,善非至善,恶非至恶。影片中最主要的反派在逃亡的过程中不断陷害和牺牲他人保全自己, 是自私自利的坏人典型,但是影片最后还是给予了他一个表白内心的机会,以表现电影的人性关怀。

当反派号召全车人抵制主角们进入安全车厢,造成无谓的死亡后,男主给了他重重一拳, “明明都可以活下来的!”但是在反派质问女高中生如何确保来者未被袭击时,我竟然能够理解和认同。毕竟在现实中,是不会有导演和编剧告诉你,其实那些“闯入者”们是主角,他们将顶着主角光环乘风破浪而来。谁来保证我们的安全呢?接纳,是善良还是愚蠢呢?

这是生长在我们思想深处的毒草,我们曝光人性之恶,我们批判人性之恶,是为了反思自我,是为了在现实中有那么一瞬间会不顾个人安危,打开那扇安全门。

我们看的是电影,看到的是灾难中,自己的无数种可能。

《釜山行》火爆以后流行一种说法:一部《釜山行》让韩国电影又甩中国电影十年。但是我认为,中国电影与韩国电影的差距不是时间问题,而是空间问题。你永远看不到无能的政府、恐慌的社会、罪行累累却逍遥法外的官员、操控社会且无所不能的资本家、无处伸冤而绝望无助的小市民……那样真实可感地活在我们的电影中。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