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剧《法医秦明》引热议,其中大部分吃瓜群众应该是被该剧“重口味的道具”吸引入坑。
“逼真道具”应该是片方设置的宣传点,作为一部整天跟尸体打交道的发证剧,倒也算是量身定制。
今天就来扯下(国产)影视剧的宣传。
电影电视剧拍出来要想办法播,播出后要想办法有高收视,要有收视就离不开宣传。
早年间一部影视剧的宣传卖点大多是剧本精良演技精湛。
观众一看,呵,这剧本这演技,莫说精良,得个中评都勉强,愤然弃剧不看吐槽全开。
毕竟剧情、演技这类维度好劣分别太过明显,后来脸皮薄点的片方也就不在这上面自爆其短引人注目,转而宣传起别的方面。
比如,大明星,大制作,大“容量”。
演员表一拉,预算费用一帖,源文件大小一截图,瞧吧,我可没诓你们,是真有这么回事儿。
这招管用了一阵子,直到观众发现,那么多“大”字眼加一块儿,依然不能满足“看的舒心”这点“小”要求。再看到宣传海报上的“大”字,未免比先前更多几分犹豫。
再者也不是所有片子都能扣上形容词最高级的帽子,那些卡司平平预算有限的作品,也得宣传呀,怎么办呢。
让主角欲拒还迎你进我退三十集后,三十一集突飞猛进大力发糖。
或者将主角塑造成洞若观火“大明白”,打包一堆点拨人生的“金句” 。
热点是一定要追的,时刻记住——用别人的热点传自己的剧。
曾几何时,低成本小制作的网剧还上不了大雅之堂,精明的营销人反其道而行,“穷雷简low”摇身一变成了卖点,博同情一笑,期另类走红。
一千部影视剧有一千个宣传点,大家绞尽脑汁登峰造极也无可厚非。
毕竟观众选择太多时间太少,每个剧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求关注”。
但要留住观众“不取关”,就不只是宣传一个人的职责了。毕竟说到底,观众是看剧,不是看一堆猪下水,或者一群演员的红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