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不行,因为好的舞台剧本≠好电影

电影
当代电影人
2016年11月05日 06:27

《驴得水》的营销是足够成功的,早在上映前就点映了将近一个月,口碑在社交网络上刷爆。上周五正式上映时我就想去看,奈何因为工作一直拖到今天。

本以为口碑爆了之后票房也会随之而来,但是周六周日始终在2000万徘徊,我还有点意外。

今天看了影片之后,我只能说《驴得水》不行。

它不仅算不上好电影,连电影都算不上。

该片由同名话剧改编而来,网络上盛传该剧剧本非常之优秀。从对话内容以及影片内容形式来看,话剧的原剧本或许发人深思,但是电影剧本却难称及格,连基本的场景转接都没有,而是像话剧一样一幕完了,下一幕。

整个所谓的电影也像是在看话剧。所有镜头都放大了聚焦在演员身上,他们们大声嘶吼,字正腔圆的说话,这是小剧场里舞台剧的需要,但是放在荧幕上表现就丝毫没有电影本应有的时代感,颇让人出戏;全程甚至像话剧一样基本只有寥寥无几的配乐,说真的,我的观影过程是尴尬的。

是的,如果一部片子进了院线,我认为花了钱的观众还是需要用商品的眼光来评审他——人物站位都是舞台式的,人物性格的转变与剧情的转折也是荒诞话剧式的,说白了,这个片子缺乏足够的电影语言与场景,所以让人感觉生搬硬套,算不上合格的电影产品。

许多人都在赞美该片反讽之深刻。在我看来,在当下的创作环境里,反讽不易,但是该片的讽刺也并没有有多么深刻,所有讽刺都像是为讽刺而讽刺,浅白露骨,值得深思的地方寥寥无几,这也就失去了讽刺最有意思的地方。

令人感觉讽刺的或许是豆瓣的评分。8.4分之高,在今年国产影片里夺魁,让我感觉不敢相信。豆瓣的文青相对多一些,比起旁些群体,他们更在意这些讽刺现实社会的声音,这其中一些人也更擅长通过标榜自己的口味来秀出优越感。

而片方和营销团队也非常之精明,他们知道今年观众苦于没有好电影,所以“《开心麻花》第二部电影”被旗帜鲜明的拉了出来吊观众胃口;他们更懂这部电影的优点和缺点,懂现在社会和年轻人关注的痛点,所以他们就利用这些年轻人和文青的痛点,来无限放大这部电影的优点。

可惜片方的精明没有更多的用在打磨影片上。如此剧本匆匆上映圈钱,真是让人深觉遗憾。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