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没有120帧,李安新片照样牛逼

电影
抠电影
2016年11月12日 12:28

双十一剁手节,系统崩溃,有钱花不粗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只有马云爸爸又开心的笑了:6分58秒破百亿……不过双十一被刷屏的除了某宝狂欢,还有今天开画的重磅大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以下简称《比利·林恩》)

小抠因为昨晚剁手剁到肝儿疼,今天只能省钱买了普通3D版看 一句话总结:外媒怎么忍心让这部扑街?!亮出我的观影flag:五星满分,请李安大神笑纳

《纽约邮报》:《比利·林恩》是年度最失望电影不过话说回来,差评多出自于观看3D 4K 120帧的影迷(看来我们穷人也有穷人的好)

尤其是对120帧摄制格式的诟病:太过真实反而让观众减少了代入感

相比北美口碑两极分化且倾向差评

烂番茄新鲜度:49%

IMDb:6.5国内豆瓣目前8.5,出手四星、五星的影迷占比超过80%

嗯,小抠认为这是很客观的水准 不说技术,只谈故事,《比利·林恩》依然牛逼

故事乍一看可真是老美的套路化电影啊: 第一步,一个驻伊拉克的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在战场英勇杀敌,成为英雄 第二部,英雄归来,受到全国上下的热捧 第三部,比利·林恩认识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重回战场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故事规整,不痛不痒是我能想到对这类片子的最高赞美 然而,李安这个外表软糯、心有猛虎的有趣老头儿,不缺钱、不缺才,怎么可能平铺直叙,顺手砸了自己招牌? 故事整体的叙事以一条主线——比利和几个美国大兵参加一场橄榄球的中场秀

和一条辅线——之前的伊拉克战场 铺展开来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比利的家庭和爱情

几条线索其实有明显的时间顺序,但是片子并没有按照这个节奏来 而是将辅线全盘打散,辅线已经不能称作一条线,而是比利的大脑,他想到什么,画面就开始不断的闪回

李安接受采访时说:“120帧的媒介允许主观介入,比以前更注重从主角的眼光出发,他希望观众能够达到主角个人的感同身受,不仅仅是以叙事为主,而是以整理思绪为主。” 所以整部片子看起来就是中场秀——战场——中场秀——战场…… 前半段会觉得不断闪回显得片子很碎、很凌乱 但是后半段渐入佳境,中场秀现场长腿大胸、扭捏腰肢的女明星和不断闪回战争中的生死存亡形成强烈反差,冲击力太强

这个画面:大兵换上了颜色黯淡的迷彩站在后台准备出场

李安选择了从背后拍摄大全景 观众眼睛最先看到是一排大兵立正挺拔的安静军姿 然后是LED大屏幕前一堆“妖艳贱货”的集体狂欢 从动静姿态、从明暗色彩进行对比,镜头静静的放在背后,没有任何炫技,观众情绪却翻江倒海

紧接着就是大兵出场,烟花上天立刻闪回到伊拉克战场

明明是和碧昂斯同台的中场秀,傲娇到可以发盆友圈嘚瑟的好事 我们却通过又一次闪回看到了比利的第一反应:那不是烟花,而是战争中的硝烟 就像比利自己说的:“那明明是我最糟糕的一天,却因此成为‘英雄’” 这是这个故事中一直存在的矛盾和尴尬:战场上的“英雄”,却是生活中的“低能”? 有人生气拍桌子,比利下意识的感觉到有危险,吓得魂儿都没了 秀场上有干冰喷雾的声响,大兵也抱头鼠窜,下意识以为是炸弹

亮相结束,大兵们还没有及时离场,被工作人员恶语相向

片方想要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圈钱,却开出了极低的价码

…… 这种反差,洽洽是通过被打碎的闪回,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面是战场,一面是我们透过比利那双大海般的蓝眼睛看到的美国吃瓜群众的群像: 有人觉得英雄很弱鸡,有人觉得睡了英雄赚到了,有人还想急于把英雄变现,当然也有人真的为英雄热泪盈眶

但是无论哪种形象,这都是先入为主,没人真正关心大兵心中的想法 有影评人一语道出:“其实李安说的是人生的别无选择,主角知道自己一定会重返战场,故事讲的是他如何认清自己的宿命。” 说白了,就是比利在外界的纷纷扰扰中,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男人的故事 豆瓣标注《比利·林恩》好于63%的战争片

把它归类为战争片也未尝不可,但它的战争是理性叙事的,较少使用手持摄影突出纪实感,震撼来自本身战争的残酷

而它更是一个人内心的战争:看似拥有选择权,其实他别无选择。除了战场,他无处可去 也许这也代表李安对当下自我心境的剖析:导演拍电影,观众自有理解;导演能做的,只有坚持拍摄这个使命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