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论李安120帧每秒的电影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电影
电影的山南水北
2016年11月15日 12:21

文 | 健叔

图片 | 来源网络


这几天媒体已经从各个角度普及关于电影帧率的知识,但想要分清和理解个中差距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暂时抛开120帧不谈,光是电影院普通3D厅、realD厅、IMAX厅、中国巨幕厅、杜比全景音厅,已经让人眼花缭乱,当小北菌站在电影院被这些术语包围的时候我就在想差别在哪?我要不要挨个进去试一下?

就在大部分人还像我一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李安又带来了一个新概念:120帧。这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电影拍摄技术上为电影史带来了一次革新。

如何理解120帧每秒?

翻页动画大家应该不陌生,尤其常见的火柴棍小人,像这样:

称之“革新”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之前我们看到的普通电影都是24帧每秒。所谓24帧每秒,假设演员完成一个动作需要耗时一秒钟,若要保证动作连贯,在翻页动画里就最少需要24张图快速翻过,少于这个数字这组动作看起来就是跳跃不协调的。

如果是60帧每秒,就需要在一秒钟内插入60张图片

当然这个数字越大,动作完成的清晰度和连贯程度就越高,我们可以细腻地看清某一组动作的完成情况。李安叔叔把24帧每秒一下提高到了120帧每秒,你就知道他真的是搞了个大事情。

同样是这个“I ❤U”的动作,用120张图片来表现,效果绝对比24张细腻得多,这就是李安正在做的事

不过如果实在搞不清也没关系,如此高帧数的画面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逼真的沉浸感,主角就在你眼前,触手可及。你只需要走进电影院去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带来的惊艳。

电影中有很多人物的面部大特写:

比利的迷人的笑容、眼角的泪痕

斯图尔特脸上的疤

范迪塞尔的皱纹等等

可以看出有一些是为了体现120帧的逼真画质,有炫技之嫌但它真的能把观众带入到电影中去,好像你就是比利,悉心查看姐姐脸上的疤痕;好像拉拉队就在你面前跳跃展现美好的胴体;好像比利和菲姗就在你面前接吻。

电影通过斯图尔特饰演的姐姐角色表达了对伊拉克战争的质疑:

「 一直在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找到了没有?」

「 我们都是知道这场战争是为了什么?——石油 」

美国人打着正义旗号入侵伊拉克,士兵相信他们真的是到别人家乡送温暖,帮助他人建设他人的祖国。然而伊拉克平民恐惧、排斥的表现说明一切,美国人给他们带来的只有一团糟的生活

记者们认为比利的英雄事迹是一种风光无限的谈资

橄榄球运动员们要比利描述杀人感受

在中场表演伴舞的年轻人眼里他们是一群“傻大兵”;舞台布置人员认为拖延他们工作的都是在找麻烦;场边观众一边尊称他们为“美国英雄”一边拿战壕里同性恋开涮

菲姗觉得比利不可以有退缩的想法,在她眼里比利因为是英雄才可爱。

姐姐极力促使比利留下来,她找医生安排好了一切只等比利点头,当她得知比利去意已决怒摔方向盘。

一群经历短暂回国的美国大兵,在不同境遇中面对不同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却没人理解……

姐姐不明白比利为什么非要回到战火硝烟,她不理解比利作为士兵的责任和义务

菲姗不明白比利居然想要留下来,他不理解生而为人士兵也有柔弱的情感

记者、观众们不明白为什么比利不能够详细描述战场的感受,他们不理解那是战场最不堪回忆的残酷

球场老板不明白为什么不接受“有点总比没有好”的理论,他不理解战壕里的感情是不能贱卖的。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理解,有的顶多是了解,要知道没有人能做到“感同身受”,他们看得见你风光无限,看不见你伤痕累累;知道你的选择却完全不知道你的无奈。

你遇到困难、你留了伤痕这些都不要随便揭给人看,听到故事的人脸上一副痛苦,心里暗自庆幸没有像你一样

另外,当我们意欲对别人指手画脚时请牢记一分尊重。记住:闭嘴然后转身……

反过来也一样,当他人对你肆无忌惮评价的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你经历过什么,所以告诉他们:闭嘴然后滚……

最后感谢时光网赠票,有幸在120帧+4K+3D一票难求的境况下,体验60帧每秒的李安——仍然震撼

注:文章原载于“电影的山南水北(dydsnsb)”欢迎搜索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带原文链接 不要调皮哦!!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