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安一部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故事》正在热映,褒贬不一。但在中国,评分算是蛮高的,闲来无事,我也去看了下。
整个故事以一段被破旧的摄像机拍下来的男主—比利林恩在战场中营救班长蘑菇的视频展开。因为这件事,男主和他的战友都成为了美国的英雄,被邀请回来参加中场表演。
接下来就是战场、中场表演及男主家庭之间来回切换的镜头。刚开始对这种随意切换的镜头的表现形式,我简直想骂粗。什么时候李安也得靠这种技巧性的东西来博取大家的好评了?难道李安也江郎才尽了?看了半个小时后,我改变了心中的想法。正是因为3个不同场景的来回切换,我才能读懂男主参军的前因后果,才能读懂他虽然想摆脱现在的生活,但迫于无奈还是得回到伊拉克的种种无奈。在这些镜头中,他的内心一一体现在我们面前。
这部电影一直在平淡的诉说着整个故事的前前后后,也正是在这种平淡的镜头下,恰恰能看到暗藏的波涛汹涌。
我们可以看到男主及他的战友是作为国民英雄被邀请回来的,然而很多小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很多人对他们不屑,甚至谩骂。
中场表演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是充当表演的人肉背景。男主的面前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但他的眼睛和内心闪现的是战场上一幕幕的残酷,为了生与死的搏斗。这种狂欢和内心的落寞一对比,我差点哭了。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一幕是,无良的奸商想要用仅仅5000美元买下他们的故事,这种做法让我看到其实美国人也一样,他们并不真正的崇拜国家英雄,只会在乎自己的利益,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丝毫不会在乎为了国家而背井离乡的战士们。所以这也印证了前面很多人对战士瞧不起的原因。歪果仁对这部电影并不看好,他们认为这样的情节违背了他们的主流价值观。而值得一提的是,战友拉着比利林恩去和奸商谈判,虽然很显然谈判会失败。最后他们无奈的说算了,有一点总比没有的好。所以其实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故事卖给谁,而是太低的价格他们接受不了,所以才去谈判。
中场表演的时候,比利林恩对一位叫菲珊的女生一见钟情。他以为他可以和她有未来的,所以这也促使了他想要逃离现在生活的决定。他对女主说,我差一点就想带着你逃走了。然而,菲珊的眼睛里只有惊讶,她不可思议的问道,你不是英雄吗?你不是应该要回到战场上去的吗?菲珊这种小女生不谙世事,她有的只是对于英雄和偶像的崇拜,她并不爱比利林恩。只是可怜了我们的男主的一片真心啊。
之后,比利林恩在战友和跟姐姐回家的选择中,他还是在我们意料之中的选择了回到战友的身边,回到伊拉克的战场。因为他真的没有选择。
影片的最后一幕,比利林恩幻想着班长与他在聊天。班长说,我们都是在他乡才能成长的人。感慨至深。
整部影片充满着无奈的气息,让我很压抑。因为直到最后,比利林恩既没有救到姐姐,也没有救活班长。这就是李安的风格,消极、无奈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正是这样,才浸透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