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死主角的心都有,为什么还继续追剧?

电影
立青时
2016年11月30日 00:08

喜欢看剧的同时欣赏弹幕。因为弹幕往往比剧情更精彩(当然不包括那些低俗的、暴力的、色情的弹幕),也是大众观剧的情感交流场。

但很多时候,弹幕表达的不是对剧情的客观评价,而是恶意的愤怒。那么,如此让你愤恨的主角的剧,自己为什么还要追?难道是中了这部剧的毒,还是影视行业的毒?

毒是什么?

在以往的生活经验里,我理解的毒,就是让人生病或死亡的不良物质,比如有害食物、有害气体或有害接触物,都是具体存在的东西。

现在我逐渐了解,毒,不是指有害物质,而是指“太过且不及排解”,物也好、气也好、液也好,甚至光也好、思想也好,都可以成为毒,所以才会有水毒、毒瘾、洗脑这样的事情发生,都是毒的一种。

而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毒,就是这种欲罢而不能、怒骂也没够的情况。

可为什么,当主角的演技越来越看不下去,剧情的智商越来越让人捉急,漫长的进度条和无休止的回忆杀让人恨不得掀桌而起,你还不想放弃?即使一直在快进,即使一日二十集进度地“蔑视”,也要地把整剧看完?

从职场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因素组合的能量在发挥作用,照耀着中毒人的诗和远方。

对于影视剧来讲,吸引观众的要素无非这几点:

剧情引人入胜,明星人气红利,演员演技大赏,题材新奇且不重复,当然,还有永远那么“燃”的预告片。

这都是聚拢人气的有效手段,即使不全有,只要每个观众哪怕“瘾”上了仅仅一条就可以。这种组合而来的神秘力量,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可能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宣传一款产品时,即使只有一个算不上卖点的卖点,只要搭配的广告模式能戳中人心,照样也是一个成功的行业案例。

不过,以上所提,在下面这条面前,都算是浮云。

那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弃剧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呢?大多数都发生在看剧的初期,尤其是第一集第二集。但若是最初没有弃剧,而是不知不觉地看完了一半甚至一大半时,即使剧情已经完全脱离了你的良好想象,大多数人却会坚持看完,哪怕是快进的,哪怕是中间暂时搁置一段时间不看,哪怕是直接跳到片尾。为什么?

这就是完整故事的作用。不完整的故事会让人时刻惦记,尤其是那些会藏包袱设悬念的影视剧,更是让人无法狠心离开。因此,再差的影视剧,也会力争做到“虎头蛇尾”,即使是狗尾续貂,也能保证收视量以及广告收入。

也就不难怪,一些结尾太过敷衍的影视剧,仍然超火,比如花千骨,最后一集的点击量也丝毫不让人担心。现在想来,哪怕结局是由广告搭起来的,也不会妨碍它成为现象级剧目。

可以说,只要行业的脉切的好,再普通的药都能起作用;只要喜欢,就不用讲道理。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