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
法国战争喜剧片
[虎口脱险]
上映了
通常情况下,没人会去开战争的玩笑,因为它涉及到了无情的死亡和至高无上的国家尊严。于是,战争几乎成了喜剧片的禁区。
纵观影史,迄今只有两部战争喜剧片轰动世界,一部是卓别林的[从军记],还有就是杰拉尔·乌利的[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风靡全球的法宝之一就是:如果战争是一场梦,这部电影就是唯一的美梦。
[虎口脱险]的成功,其实主要还得归功于法国国宝级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斯,他的喜剧曾是法国的象征。
▲菲奈斯最擅长的喜剧表现方式便是脱离剧本,进行即兴表演,往往会给影片带来更精彩的效果
在[虎口脱险]中,菲奈斯的很多场戏都与剧本所写不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被奉为经典的“格洛博旅馆过夜”那场戏里,所有镜头基本都是菲奈斯的创意。
剧本里原来写的是房间里有两张小床,但菲奈斯建议让剧中人物睡在大床上。
导演热拉尔·乌利起先默不作声,但是片中另一主演、菲奈斯的老搭档布尔维尔马上表示赞同,前者只好修改了剧本。
▲布尔维尔(图右)超出剧本的出色发挥也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精彩画面
片中德国军官野兽般的鼾声,与菲奈斯拍打金属床架的有趣场景,也是这个天才喜剧演员的即兴发挥。
两个演员互相启发着对方,他们越演越兴奋,电影镜头越来越精彩。
菲奈斯还设计了用嘘嘘声来诱骗打呼的德国军官的桥段。表演过程中小心翼翼的模样自然而搞笑。
▲导演乌利(图右)后来承认,在拍摄过程中,他常常忍不住笑出来
还有一个重要的笑点,当两个法国人穿上纳粹军服,试图越过边界线时。菲奈斯建议在一处翻围墙的戏里,不要摔在布尔维尔身上,而是骑在他的肩上。
于是剧务拿过来一个板凳,让菲奈德踩着板凳,坐上布尔维尔的肩膀。前者一爬上去,两人就演了起来,无论时动作表情还是神态语气,都协调一致、默契十足。
▲电影在法国和海外上映时,都采用菲奈斯骑在布尔维尔肩上的剧照作为海报
两人这一上一下的“构图”倒是象征着他们一直以来的“主仆”关系。
这种强制的“主仆”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原因就是布尔维尔角色的宽容和大度,使他甘愿做这个“仆”。
于是,平凡人油漆匠在平凡人居多的观众那里博得了同情,精英指挥家则契合了观众一贯以来对精英的想象,他的作为使精英阶层再度沦为供大众耻笑的标靶。
正因为菲奈德与搭档的即兴发挥,才使得影片脱离剧本原有的生硬与匠气,浑然天成的表演与桥段才是让观众会心一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