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手撕鬼子的国产抗日剧,这部《血战钢锯岭》简直燃爆了!

电影
新影评
2016年12月22日 08:12

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巨制《血战钢锯岭》已于12月8日在内地全面公映。上映首日,这部堪称影史最伟大的北美R级战争片便火力全开,斩获单日票房冠军。并被观众和众多业内人士称为是“2016年底最值得一看的视觉盛宴”。本片成本虽然只有4000万美金,没有任何3D、120帧的高科技噱头,却收获了一致的好口碑,IMDb评分8.6,烂番茄新鲜度稳定在86%,观众好评度高达95%。在国内,豆瓣也给予了其8.8的高分。专业影视媒体《好莱坞报道者》盛赞本片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

《血战钢锯岭》的剧情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他因为在冲绳岛战役中勇救75人生命而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非典型”的救死扶伤的英雄,在拍摄他事迹的影片时是不是应该保持剧情与画面的和谐美好,歌颂和平呢?恰恰相反!在我们面前的是“史上最血腥的战争电影”。如此多的暴力血腥场面导致影片在北美的分级达到了R级,12岁以下儿童需家长陪同观看。影片的后一小时几乎全部是战争场面,虽然只聚焦于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却完整地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炼狱般的战场里,一个反对暴力,拒绝杀戮的人,如何被同僚误解、排挤,却不改初衷,一心只救人,救生命垂危的战友,甚至包括敌人。当这样一个极端矛盾又复杂的个体,被放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宏大背景中,又被安上了宗教与信仰的符号后,一场精彩的戏剧便自然发生了。

电影前半部分清新简单,也具体交代了男主道斯成长背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全是基督教徒的家庭,上学也是去教会学校,很坚信第六诫,认为所有杀戮都是错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他决定参军。在医院遇上了美女护士,开始搭讪恋爱,这段懵懂,青涩,有些神经质,但真诚善良的恋爱算是整个灰色旋律里一点小粉红,让你可以暂时忘却后边将要上演如何残酷的故事。

紧接着,镜头转向战场,电影的节奏突然变了,子弹穿透身体预示着真正的死亡就在眼前。绝大多数影迷在看完《血战钢锯岭》后的第一反应是,超燃!但何止是燃,简直是燃到残暴的地步。

影片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叨妹看过最长,最血腥,最真实的战争场面。剪辑和音效把握得非常好,没太多噱头,但相当有诚意;电影的美术设计团队放弃使用3D构图等现代特效技术,而通过人工雕塑等比模型,模拟搭建高仿真度的战场地貌。

更夸张的是导演斥资5000万美元炸毁了澳洲悉尼郊区一个大农场,营造出最贴近人间炼狱的战争场景。并且在角色动作场面上使用原生态的镜头语言,最大限度减少后期CG的使用。于是观众就会在影院看到最真实的战场惨状:

士兵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匍匐翻爬,分辨血肉模糊的躯体,把尚有气息的人拖走,用绳索放到崖下,直到双手血肉模糊,精疲力竭……而实景拍摄极为逼真的爆炸场景直撞眼球,比任何电脑特技都来的实在。加上震撼的环绕立体重低音,如身临其境般,代入感超强。

并且,这部电影没有变成手撕鬼子的抗日片,就是因为他尊重了敌方的实力。日本人的恐怖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决战时,每个士兵面刻不屑死神的表情,雄赳赳气昂昂的把大杀四方的气势倒灌到每个观者的脑神经。双手握拳,汗毛直立。当我们看到了士兵们目睹战争时那种恐惧的眼神,观众仿佛跟他们同样身处战场,不论情绪还是行动,都像被焊枪定住了一般,不听使唤,这就是战争的阴影。人心都是肉长的,再坚强的心脏,看见鬼门关就在下一步,也会恐惧要不要继续。

真实的燃,过后就是一团灰。

这种燃,也不单纯是肾上腺激素冲破重重关卡,汇入血液直顶脑门引发的冲动,更多的是男主“再救一个”精神感染每个观众,触发的情绪迅速在心中集聚,就等一颗炮弹落地,瞬间点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过瘾,更是心里强有力的震撼!眼眶干了又湿。让即便没有宗教信仰的观众,也能认识到信念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竟真的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看完这部电影,脑海中满是道斯的那句:Get one more。

脱离了假大空的个人英雄主义煽情,导演很清楚如何愉悦观众,该残暴的时候残暴,该煽情的时候煽情,在不知不觉间,跟着电影的节奏一起燃一起流泪叨妹想这就是一个部好的战争题材影片带给观众的,视觉和心灵的久久震颤。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