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小女儿阿樱(颜卓灵 饰)在失踪12年后回到袁家。家人本以为12年前她在被绑匪撕票后就死了。随着阿樱的归来,袁家接二连三发生命案。而十二年前的那场绑架,真相似乎比想象中要复杂许多。阿樱同大姐(宋佳 饰)、阿樱同神秘人(胡歌 饰)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羁绊……
作为胡歌转战大银幕之作,影迷们自是很期待。在影片中,胡歌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演技,眉宇间都是杀气。电视明星拍电影,又会有很大的挑战。原因在于播放载体的不同。在小屏幕里,观众是受限的,所以演员需要加大自己的肢体幅度和台词力度来表情达意。但在电影里,演员的微小动作都会被放大,稍微拿捏不准,就会过了火候。所以最检验演员演技的,除了话剧,就是电影。有些电视演员,因为惧怕自己露怯,所以表演上内敛到极致,以至于成了僵尸。但胡歌,还是可以的。
本片的导演思维还是很棒的,由点及面,如数条小溪汇成河流。观众见及故事全貌之时,自会心生感慨。简言之,就是拼图游戏。先展现一个个独立的小块,最后成形。但片子的问题也在这里:多视点多线索的叙事方式,显得有些凌乱,作为观众移情的角色——阿樱,因为一直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也对观众心理产生了阻碍。笔者以为,可以尝试前后两个视点转换的叙述方式,在前面以阿樱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并以他的眼睛和行为来一点点地展现事件的各个部分;而后在反转完成后,从胡歌的角度来丰富事件样貌。故事因为不同人物的讲述而会有辩证的关系,而人性则得到了探讨。
影片本质上是家庭伦理剧,因为故事的激烈程度而有了悬疑的外壳。它探讨了父子、父女和姐妹三对关系,因为不集中,所以针对性弱了许多。父子、父女可归为一类,而姐妹情则单独开来。两者择一,故事可看性会更好。
此外,作为影片实际的主角,阿樱的形象塑造缺乏了一些转变,从头至尾都是僵着脸心事重重的模样,而显得死板。也许更好的处理方式是,从开始回到家中的可爱少女,到一点点展现她隐藏起来的邪恶但观众有些疑惑,到最后赤裸裸、血淋淋地呈现花样少女的凶狠。观众有一个自己发现的过程,这样比较好。
“刻意”一说,则是镜头设计上:太轴了,很不自然。在《少年派》里有这样的镜头,派从船上往远方扔了一个罐子。机位首先是正前方,大远景,派甩手后,罐子正巧落在镜头前。这样做,完成了一个影片三维空间的建立。但即便是《少年派》,作为一部3D影片,导演也没有滥用这样的镜头。但本片用的太多了:后视镜的坠落,镜子的破裂等等。这些设计,都显得太匠气了,显出手艺,但没了灵气。
冲胡歌,电影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