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中国有一个市场发展迅猛,那就是电影市场。从电影产量,到银幕“产量”,从观影人次,到票房,都是一年更比一年强。然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这个市场开始降温了,至少从票房看是这样。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提供的信息,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那么,2015年是什么情况?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正是基于这一巨大增幅,曾有人发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将冲上600亿元的豪壮预言。结果,预言失败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要告别“疯狂”回归冷静了?
关于票房为什么增速下降那么大有许多人都在分析。票房只是分析电影市场的一个角度。而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下分析,即“产能”,包括电影产量,也包括银幕“产量”。
2015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共686部。全年城市影院观众人次达到12.6亿。全年新增银幕8035块,全国银幕总数达31627块。
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3.72亿。全国新增银幕9552块。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达41179块,成为世界上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
从上述两组对比数字看,2016年故事片产量比上年增长12.54%,银幕“产量”比上年增长30.2%,但观影人次比上年仅增长8.89%。这就是说,两个产量的增长都大于观影人次的增长。考虑到观影人次中还包括进口影片,这国产片的观影人次是否有增长都还难说。在2015年生产的686部国产影片中,电影院上映的有多少?据查有278部(1905电影网2015中国电影市场大数据报告)和320部(中国影协等2016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两种来源较可靠的说法,按高的算也只占46.6%。2016年上映的国产片数量没有查到,但估计能占到国产片产量的五成也就顶天了。这些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一点:产量过剩,不论是影片产量,还是银幕“产量”,都严重过剩。就我个人的观影经历来看,2016年看片满场的情况基本没有,不足10人的情况倒是有过几次。电影生产出来了,结果大约五成连电影院都进不了,上映的那约五成尽管有30%的新增银幕捧场,但即使包括进口片,其观影人次也只比上年增加了不到一成。这就是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调整,调整的一个手段就是“去产能”。产能过剩会给经济带来许多问题。同样,电影产能过剩也会给电影市场带来许多问题。国产片的质量一直不如人意。如果把电影产量降下来,把电影院扩张停下来,将多出的资金都用在提高国产片质量上,那么有一天会不会出现国产片爆棚,电影院爆满的“喜人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