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影评:青涩的体验式暴力

电影
电影院线抢先看不费钱
2017年01月29日 20:01

 “上帝之城”听起来很美,现实却很残酷,初听名字一种荣耀感,信手拈来,详看,惊悟不已,原来这里每个人只要你敢想敢干,都可以是“上帝”但是这里不是普度众生、解决疑难的上帝,而是主宰别人命运的上帝。

不收敛自己的欲望,过度自大,难以成佛只能成魔,这是我对这个剧作的评定。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显然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个对“发展歧路”的城市的代表。这里并未受到上帝的眷恋,而是被上帝抛弃的上帝之城。

电影的整体构造非常合理,虽然并未用太多的技术,但是剧情的落地性,非常优秀的表现了青涩感和不可控性。开篇亮目,一只从屠刀下分离奔逃的鸡,宛若善良无辜者在分离逃脱自己的命运,一群拿着枪的娃娃们奋力追赶,进而一阵激烈的枪声,仿佛在为这只鸡诉说它的命运,但是更是在显露追踪者的特质。“杀鸡焉用牛刀”这个中国典故已经反映出,这种场面的荒唐可笑。

人对鸡,多对一,枪对跑,多种对比,在开篇一目了然为整个电影进行了定性。“杀鸡焉用牛刀”再强调一次,这是整文的定性,从而反映出故事主人翁的青涩。

这种青涩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对武力的习以为常,一群孩子习惯于枪支武力,往前延伸则是,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种生活。而为什么是一群孩子主持大局呢?未发一言,却反映了“上帝之城”的残酷,年长者均已经过世,这是这里的一个不鸣的伏笔。

但是,回到这群孩子本身,枪击,杀戮,血浆飞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性格,也是可怜之处。因为,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机会选择。这种习以为常,更显示了这里逻辑的残酷性。

意气风发少年时,怎奈寸草未落根。

无根,则善赌。在这里,生命就是一次次的赌博,而活着,反而是偶然的结果。生命的存在性变得如此随意,无理由可以杀害任何人,无理由就被任何人杀害,法外天地吗?

自然不是,而是警察与利益群体的勾结。凡是勾结必有利益,对的。枪支只是表象,而利益才是根本。上帝之城,从某种意义上却切合其意,因为任何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但是选择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变恶。这里任何最有势力的人一瞬间都可能死在孩子枪下,勇者的天堂如何不能算是一座“上帝之城”呢?

毒品、黄金、尊显,只有这些才能让欲望得到释放,也是娃娃们青涩而无惧的暴力源泉。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无论多么残忍无稽的事情发生,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残忍的日子,过成了一种常态,这座城就变成了一座“无望之城”。

导演想陈述一种城市的无奈感,但是无奈的基础上,情绪上“青涩”是我对这部剧中人物的触感。

所谓青涩,便是世界没有给你选择,你的路只有两条,一是被人杀害,二是杀害别人。因为你没有逃离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枪口的方向。而青涩是这份枪口的重量,不是老年将军,不是中年砥柱,不是青年才俊,而是青涩少年。

完全的把整个城市的色彩和基调,一下子拉到了底部。瞳瞳少年无知时,一言不合落红花。这才是一座城市的悲哀无望。

在这部影片中,一群孩子的主色调,大的十七八岁,小的五六岁,同声映射,心何其凉?

电影的结尾更是绝笔之处。两大帮派血拼之后,警方不得不干预,警察私吞赃物之后,帮派大哥被抛弃。故事的延展性来了,警察走后,一群孩子蜂拥而至,这个头目被乱枪打死。而那群孩子们,自然又称为一批更小的“上帝之城的上帝”。最后一幕:孩子们挥舞着枪,扬言要立下一个黑名单,将欺负过他们的人都杀死、杀死、杀死、杀死。。。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被欺负过”。如此轻描淡写的原因,既是对生命的轻视,又是对“青涩”的演示。

上帝之城的上帝更加年轻了,而暴力却未曾停止。青涩暴力,不仅仅是无知无惧,更是无望。导演的功力,不加修饰,已经展现无遗。

若有问题,请私信小编,有问必答,最最关键的是绝对免费,也可以在这里讲述你的故事,快来信哦,小编很忙的~~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电影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