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横扫戛纳的高分电影竟然是一个未成年人拍的

电影
电影杂志
2017年03月05日 23:24

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

虽然充满争议,但用来形容现在童星当道的娱乐圈是再合适不过了。

正在热映的《金刚狼3》里饰演小狼女劳拉的达芙妮今年才12岁

而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房间》里的小演员雅各布拍那部电影时只有10岁。

别看他们年龄小,演技可是杠杠的,镜头对准他们的时候,连旁边好莱坞大牌明星都黯然失色。

但接下来影sir要说的这位童星却有点不一般。

他16岁写剧本,17岁拍电影,19岁凭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拿下戛纳三项大奖。

没错,就是有着“戛纳亲儿子”之称的泽维尔·多兰

他的那部震惊四座的处女秀还有一个十分反人类的名字——

《我杀了我妈妈》

豆瓣评分8.3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叛逆儿子和苦心老妈之间因为沟通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兰兰的处女作,电影本身就带有一些自传性质,毕竟在创作剧本时,他本人才16岁。

电影里的主人公叫于贝尔,他今年16岁。

父母在他7岁那年因为感情不和离婚,然后他便跟着妈妈一起长大。

小时候的他总是和妈妈无话不说,亲密无间。

但现在,他能喜欢上除了母亲以外的所有人。

连母亲吃东西的动作在他眼里都是各种的不忍直视。

他讨厌母亲在开车时化妆,讨厌她自私的闯红灯,甚至讨厌她说的每一句话。

这天早上,母子两人又因为一件小事吵到不可开交,

一气之下母亲将儿子扔在了路边,自己开车离去。

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一些看法,但必须要询问自己家长的意见。

于贝尔找到老师,问可不可以换成其他亲戚。

面对老师的疑问,于贝尔犹豫了几秒后,说了一句话。

— 我母亲已经去世了。

对片名不解的观众到这里应该明白了,电影里于贝尔并没有真的杀了他的妈妈。

但事实上,在他心里,他妈妈已经“被杀”好多次了。

在成长的历程里,孩子总是渴望妈妈从一个“老师”转变成为“朋友”的身份。

但对于贝尔来说,母亲根本不是他的朋友。

因为她从不守信,出尔反尔,明明白天答应好好的安排,到了晚上就翻脸不承认。

拿自己和其他小孩做对比,一抱怨就用辛苦做挡箭牌。

公共场合下从来不给自己留情面,大呼小叫让周围的人看尽笑话。

除此之外,她还虚荣,喜欢和别人攀比,总是穿着又俗又艳的衣服来显摆自己的品味。

没理辩三分,最后实在没招的时候,还会用不给零花钱来压制自己。

虽然于贝尔有几千几万个嫌弃母亲的理由,但明显这种嫌弃里夹杂了太多的爱。

— 其实我还是爱她的,尽管有些不情愿。

— 奇怪的是,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会有杀了那个人的冲动。

正是因为这份割舍不断的亲情,他才会在每次吵架之后主动选择和母亲妥协。

但主动做家务和亲昵的行为无法阻止“控制欲”和“追求自由”之间带来的裂痕。

母亲在发现儿子是个同性恋之后,决心将他送完寄宿学校。

在校车前,于贝尔将所有的怨气全部撒在了母亲身上。

骂她是个独裁者,还以断绝联系为要挟狠狠刺痛她的内心。

最后丢下一句“如果明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便扬长而去。

灰暗的灯光下,她看着儿子离去的身影,许久。

— 那我明天也会死。

叛逆期的少年与更年期的母亲的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堪比一颗炸弹。

生活细节上的争吵和对立仿佛看到了自己青春期时样子。

和父母赌气时会产生极端的想法,会故意说些让父母伤心的字眼。

电影开始时,导演用莫泊桑对亲情的一段话引出剧情。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爱着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有多深。

是的,关于母亲,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能不爱她。

话又说回来了,实在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对母子情感描绘如此细腻的电影是出自一个只有17.8岁的少年(虽然今年已经27岁了)。

另外在色调和镜头运用上也颇有王家卫的风格,比如开头母亲吃东西的那个慢镜头设定。

那本是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但在导演授意下,它成了主角情绪的表达一种方式。

而结尾处儿子和穿着婚纱母亲的追逐也指明了两个人之间如情侣般相爱相杀的纠葛。

但时间总会过去,成长终将来临,最后的我们一定会握手言和。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