婊姐掐指一算,今天一定会有不少女神们被邀请去看了电影。
但环顾最近的院线,相较于直男们喜欢的《金刚狼》。
婊姐更想推荐一部更适合诸位软妹们的贱萌超级英雄电影。
看完这篇影评,即使诸位软妹一点也不了解超级英雄电影,也能看懂这部电影,此处敲黑板。
如今的超级英雄电影,无疑是好莱坞大佬们最为热衷的IP项目。
这首先归功于美国漫画业两大巨头DC与漫威,在将近百年的竞争与对峙当中,不断拓宽超级英雄世界的宇宙版图。
两家公司旗下各有自己的王牌英雄和相应的衍生世界观设定,漫威最知名的便是将自己所有超级英雄归纳在统一世界观的“漫威宇宙”。
主力超级英雄是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为首的复仇者联盟。
而DC相较漫威历史更加悠久,旗下的正义联盟也不断收拢DC漫画历史上的著名超级英雄,其中以超人、蝙蝠侠、闪电侠等为主力队员。
但或许是诺兰大神的给DC超级英雄电影定的基调太高了。
DC近年来的超级英雄电影,无论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超人大战蝙蝠侠》,还是异常平庸的《自杀小队》都让出品方华纳倍受打击。
眼瞅着老对手漫威已经甩开自己一大截儿,心急火燎的华纳和DC,此时急需要一批黑马来救场。
这黑马却不是做电影的,而是一家玩具厂商:
乐高。
乐高积木是风靡全球的积木玩具,婊姐回忆起童年,能够拥有一套乐高积木玩具是当年最大的梦想。
乐高公司凭着旗下的乐高积木的畅销成为世界著名的玩具制造商,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
但对于财大气粗的乐高公司来说,他们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尤其在针对儿童市场方面,玩具和动画以及游戏的结合毫无疑问是最契合的。得益于美国亚文化的熏陶和补给。
乐高公司逐渐同一些风靡于欧美青少年文化圈中的大IP开始了跨界合作项目。
《星球大战》、《指环王》、《哈利·波特》乃至漫威与DC的漫画角色,所有欧美青少年文化中的风靡的IP都随之诞生了乐高版。
走红的乐高动画开始独立制作这类“泛IP”衍生动画,形象无一例外的都是用自家的乐高积木人物作为主角,早期多以DVD发行。
早在2013年,乐高公司便尝试与华纳公司合作,出品了一部名为《乐高蝙蝠侠大电影:DC英雄集结》的乐高积木动画。
该动画根据同名的乐高主题游戏改编而成。
虽然只是针对儿童市场的动画电影,但漫迷们心中翘首以盼的正义联盟,率先在乐高的平台上实现了大屏幕的首次聚会,还是非常值得纪念的。
到了2014年,已经在影视行业建树颇多的乐高公司,同已经多次合作的华纳公司,制作了一部纯粹以乐高积木为主题的动画电影《乐高大电影》登录全球院线。
《乐高大电影》
电影借用乐高积木的人设创意创造出了一个“乐高宇宙”,不仅疯狂恶搞了一些华纳出品的经典电影角色。
影片上映之后全球票房飙红,狂揽四亿六千万美金的全球票房。
口碑更是逆天,烂番茄新鲜度至今维持在96%,IMDb也有8.2 ,豆瓣8.3的高分。
亮眼的票房和口碑让出品方华纳坚定了与乐高公司继续合作的决心,遂有了这部《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
虽然作为前辈,DC进军影视行业更早,DC超级英雄电影也都早已有非常完整的故事逻辑和人物设定,但也让粉丝对DC的漫画人物角色更为熟悉,如何拍出新意是编剧导演首要考虑的问题。
有鉴于此,乐高动画的导演们一开始便决定反其道而行之。
在乐高的超级英雄电影里,即使永远处在孤独和黑暗中的蝙蝠侠也要变得逗比起来。
而乐高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创造力。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100%,豆瓣评分8.2,好于91%的喜剧片,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这部电影的人气爆表。
就连一向严苛的批评者《华盛顿邮报》都评论说: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就像数不清的微小砖块构成的迷你宇宙一样,感觉只能由一屋子的疯狂天才打造而成,影片充满了各种精心设计而且极具创造性的元素,让其极具史诗感而又非常谦逊。
作为一部颠覆性的喜剧动画电影,影片对蝙蝠侠和小丑这对DC漫画史上最著名的CP的形象进行了非常夸张的恶搞。
▲相爱相杀出CP
在这部电影中,蝙蝠侠的形象不再是那副高冷的孤胆英雄。看完这部电影你或许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蝙蝠侠形象,话痨、逗逼、音乐发烧友、自恋指数爆棚、偶尔还卖个萌。
▲即使一个人落寞的吃着皮皮虾也豪迈的笑
但影片又遵循了漫画里的设定,布鲁斯·韦恩的内心其实是孤独脆弱的的。
童年失去家庭的阴影,没有朋友,拒绝团队合作,躲在巨大的豪宅里的他才能卸下伪装。
一个人吃饭、看爱情电影,这样的生活想来也不会多好过吧。
▲谁能想到高冷的蝙蝠侠会喜欢《甜心先生》这样的爱情喜剧呢
尤其在电影当中,阿福、蝙蝠侠、罗宾之间“三代人”的设置。
也让观众看到了黑暗骑士的“脆弱的一面”,一直隐藏在黑暗中的他,其实对于家庭有着恐惧。
而作为与老爷相爱相杀了长达77年之久的劲(ji)敌(you)出现的小丑,则被导演有意刻画的更加逗比——
他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不懈的跟在哥谭市作恶,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老爷心里最重要的敌人。
然而习惯了孤独的老爷为了保持自己高冷的性格,严词拒绝了小丑的示好,这让可怜的小丑伤透了心。
为了证明自己在对方心里的重要性,小丑又一次筹划了毁灭哥谭市的邪恶计划。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关于小丑这一角色可以说是《蝙蝠侠》漫画中最出彩的反派。
从1940年小丑,所谓角色第一次出现在系列漫画上,他的设定就是“蝙蝠侠最大的敌人”,然而在《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这里导演似乎决定要将这段关系反转到底。
影片的结尾,蝙蝠侠在宽恕小丑的时候。
二人所说的话可谓是基情滚滚,羞耻度爆表,让看得情动意切,彻底颠覆了吃瓜观众对于这两位漫画界资深“网红”的固有印象。
I hate you~
I hate you too ~
I hate you more~
I hate you the most~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英语好像没什么感觉,那么婊姐给大家翻译成中文版:
小丑:对,你无情!你残酷!你无理取闹!
老爷:那你就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
小丑:我哪里无情!?哪里残酷!?哪里无理取闹!?
老爷:你哪里不无情!?哪里不残酷!?哪里不无理取闹!?
小丑:我就算在怎么无情!再怎么残酷!再怎么无理取闹也不会比你更无情更残酷 更无理取闹!
对此,婊姐只能说,蝙蝠侠和小丑的情话真的不是琼瑶阿姨的粉丝吗,小丑对蝙蝠的爱也是深沉。
影片当中,小丑对蝙蝠侠因爱生恨,于是找来了一大帮华纳电影里的经典反派。
组成了最豪华的反派天团:
电影《指环王》里的暗黑魔君索伦,《金刚》里的大猩猩,《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
各种反派大咖的客串,让影片结尾的大战也拍的高潮迭起。
按照好莱坞的标准套路,蝙蝠侠在这次危机当中找回了对家庭和朋友的信任,他开始相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当小丑率领大军袭击哥谭镇之时,他也和罗宾、阿福及蝙蝠女协同作战,一起铸造新的“城市英雄”的传说。
作为一部最不蝙蝠侠而又最蝙蝠侠的动画电影,《乐高蝙蝠侠》展现了非凡的创作水平:
它在喜剧和戏剧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时又不像DC近年来出品的真人电影那样故作深沉。
《乐高蝙蝠侠》虽然是主打青少年观众的动画电影,但借助好莱坞工业体系的标准化叙事和极高的娱乐水准。
整部影片情感充沛而又逻辑清晰,毫无疑问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动画电影。
而且对于DC漫迷来说,影片也足够具有诚意。
在这部电影当中DC仿佛打开了自黑模式,恶搞和吐槽贯穿始终,搞笑卖萌搞基的剧情设定笑翻了整场观众。
当然,不可不提的是影片中各种让DC粉丝会心一笑的各种致敬梗儿。
比如,电影开篇就是小丑带着《蝙蝠侠》原著漫画当中的各路经典反派:
小丑女、鳄鱼人、毒藤女、猫女、稻草人、双面人等几乎全部出场,不可谓不隆重。
▲同时也是《蝙蝠侠》系列电影中的反派天团
中段又有正义联盟的各位大咖撇开蝙蝠侠搞57周年庆舞会,而一向是正义联盟的领袖的蝙蝠侠,却被当做不合群的对象被正义联盟无情抛弃,最后得知真相的老爷眼泪掉下来~要知道在漫画史上,正义联盟第一次登场于1960年3月出版的《英勇与无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第28期,到今年正好是第57年。
▲正义联盟57周年聚会,唯独少了蝙蝠侠参加
而电影结尾阿尔弗雷德和罗宾的装束都还原了亚当·韦斯特在1966版电视剧中的造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阿福穿的那身黑衣是致敬《青蜂侠》电视剧的加藤,该角色最著名的扮演者便是李小龙。
尤其是在1966版《蝙蝠侠》中,李小龙饰演的青蜂侠曾经客串出场。
▲李小龙饰演的青蜂侠曾客串1966版电视剧《蝙蝠侠》(左一)
值得一提的,DC在此片不仅恶搞自己家的人物角色,还顺带嘲讽了一波对手漫威。
蝙蝠侠进入蝙蝠洞的密码是"Iron Man Sucks"(钢铁侠太差劲了),看到这里一定会让对漫威和DC有所了解的影迷击掌赞美一句:
乐高大法好!
同样作为高富帅和技术流,钢铁侠托尼·史塔克和布鲁斯·韦恩一样没有超能力,而是通过设备来增强技能。
当然,作为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不可不提的是片中的隐藏彩蛋,如果你能看懂这些,一定会对电影的了解更完整。
由于诺兰对蝙蝠侠电影的贡献实在太大,《乐高蝙蝠侠》甚至连开篇的华纳Logo都用了和诺兰版一模一样的深蓝色。电影中出现了《蝙蝠侠》系列的经典反派双面人。
他的配音比利·迪·威廉姆斯。
曾在蒂姆·伯顿导演的1989版《蝙蝠侠》里扮演过该角色原型哈维·丹特。如果你看过诺兰版的《黑暗骑士》一定会对他印象深刻。
丹特曾是哥谭市检察官,惨遭恶人毁容后拥有双重人格,成为黑帮老大双面人。
电影中老爷最爱的电影是阿汤哥主演的爱情喜剧《甜心先生》,在这部电影中阿汤哥有一句台词:
You complete me。
对于DC粉来说,这一定会让你涌起无限回忆。这句话后来被《黑暗骑士》借去了,成为了小丑的经典台词。
▲《甜心先生》剧照
而电影中最大的彩蛋则是导演通过管家阿福讲述老爷以往的经历时, 画面以乐高风格重现了每一部蝙蝠侠电影的经典场景,回顾了老爷在电影当中的一些经典形象。
这其中包括《蝙蝠侠大战超人》(2016)、《黑暗骑士崛起》(2012)、《黑暗骑士》(2008)、《侠影之谜》(2005)、《永远的蝙蝠侠》(1997)、《蝙蝠侠归来》(1992)和《蝙蝠侠》(1989)。
而《蝙蝠侠与罗宾》(1995)和《蝙蝠侠:大电影》(1966),则以真人影像出现。
因为这两部片实在太……尴尬了,不仅造型丑陋浮夸,更在剧情和人设上遭遇了粉丝的无情抨击。
除此之外,在芭芭拉就职演讲时,大屏幕也以乐高形式重现了《黑暗骑士归来》、《蝙蝠侠大战幻影人》、《蝙蝠侠:动画版》、刘易斯·威尔逊版蝙蝠侠电视剧和《侦探漫画》第27期(蝙蝠侠第一次登场)等早期蝙蝠侠作品。▲可能是老爷一生的污点的就是这部《蝙蝠侠:大电影》
整部电影就像一个充满了各种DC彩蛋的超长狂欢,如果你对美漫文化和欧美影视文化有所了解,一定会看得非常满足。
但反之,影片正是因为各种梗儿的存在,会让普通影迷看得不明所以,尤其是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引进大陆。
影片的部分漫画式的情节和各种密集的美式喜剧的台词会对儿童观众有一定观影门槛,所以这部电影在大陆遭遇的“水土不服”也源自与此。
除此之外,主打高还原度的乐高积木画风,也许会让此前并未接触过这个系列的观众难以接受,加上影片过于饱满鲜艳的色彩和特效场景,给观众造成的视觉疲劳也在逐渐增加。
不过,对于蝙蝠侠的真爱粉而言,看《乐高蝙蝠侠》的最大乐趣无疑是其对漫画高度的致敬和片中有趣大胆的自嘲。
正如同发现寻找各种彩蛋致敬梗儿的过程一样让喜好者乐此不疲。
最后,婊姐给这部电影打分四星,推荐。
如果担心带女神看DC的超级英雄电影会很无趣的话,那么不妨看这部电影,也许会颠覆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