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于香港电影
文:三婶
是的,又一个令影迷既兴奋又心痛的消失来了。
4月13日,《大话西游》加长版要在全国公映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加了11分钟的《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由原来的电影东家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
可当我看到海报上至尊宝望向红缎阶梯时的背影,却已厌倦得不想再多为这部被我们消费了22年的经典再多花费一秒点击购票的精力。
原因很简单,22年前的那份爱就只停留在那里了。
1994至1995年,由刘镇伟负责编辑和指导,周星驰担当主演和制片,邀请90年代的香港明星吴孟达、朱茵、莫文蔚、蓝洁瑛等人共同参演的古装爱情奇幻电影《大话西游》分由上下两集上映,但这现在看来胜似黄金的组合,换来的确是票房的惨败和糟糕口碑的谩骂。
在大陆地区,《大话西游》在南方地区的票房情况稍优于北方,但却没有预想中火爆,在北京,《大话西游》被当作发行失败的典型。
1996年2月,《月光宝盒》还是作为寒假影片推出,三个月后《大圣娶亲》登场,可是两部票房都只在20万左右,甚至不少场次的观众是以个位数计算,有些电影公司在放映两天后,就决定用国产影片替换掉《大话西游》,以免更多损失。
聪明的香港电影人万万没想到,同样在90年代,大陆却有着一群依靠贩卖偷渡来的光碟挣大钱的家伙,这些光碟被运输到大陆各个黑暗的小房间里,培养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看电影长大的影迷们,我们亲切得称呼那个地方为:录像厅。
这部没能在香港本土回本的片子意外地在大陆兴起,不仅在影迷间口口相传,乃至学术界都乐此不疲得拆解其中含义,爱恨情仇、穿越轮回,从台词到剧本,再从人物到内核。
1997年2月的春节期间,《大话西游》在央视电影频道首次播出,一经播出就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从而开始培养起第一代“大话西游”迷。
终于,在数年后周星驰决定北上的旅途中,第一个被问及的角色便是《大话西游》里这个叫人又爱又恨的“臭猴子”至尊宝。
《大话西游》从此与“经典”划上等号。
电影的原出品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现已改转型为西安电影集团,在她即将迎来自己的60岁诞辰,香港迎来回归20周年之际,在整理素材库时发现了《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长达十小时的未曝光电影素材,于是萌生了将这部诸多人眼中的“神作”再造的念头,重新修复扩充,从原片99分钟时长的基础上,增加到110分钟。
是的,他们是想说:“你们该还电影票了!”
根据网上的通稿查阅: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在这15万帧画面、长达10小时的未用素材中,包括“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电影中的大量剪余片,还有很多有趣的NG镜头、拍摄花絮。
在加长版中,会出现一些在老版本中剪掉的一些人物,比如蚌精, 还有就是对其他剧情的某些补充叙事。
加长纪念版影片中还会有台词的增加。至于是否会出现新的金句,还需要等到上映后看观众的反应。
以上是出品方西影厂对于此次加长版的增添内容的回答。
正如一开始他们发现了这些珍贵素材时的态度一样,这些从未曝光的花絮能够给予《大话西游》的更多的叙事补充,或者是先前人物的再补充。
但是,对于一个热爱《大话西游》原版本的影迷而言,这11分钟的补充是否值得我们再掏出腰包走进电影院一次?
其实说实在,谁都知道,比起这11分钟,真正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的,无非是弥补在1995年未能交上这张电影票钱的遗憾,说是惊喜,不妨说是对自己观影时代的追忆。
奋不顾身的紫霞,无可奈何的至尊宝,舍身娶义的唐三藏,猜得到故事的开头却猜不到这故事的结尾,“爱你一万年”的台词能够倒背如流……
这些人物、台词和桥段是编织80及90一代人青春成长的记忆,在《大话西游》中我们看到付出与牺牲,看到那个自己错失而后悔不已的他(她),我们再也没有遇到过第二个《大话西游》,正是因为我们再也没有遇到第二个自己,所以才显得第一次尤为珍贵。
所有的痛苦在初尝时最痛心,后来者,皆不过浮生尔尔。
在当时的整体影视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能够出现《大话西游》这样颠覆原著小说,又达到了以喜演悲的爱情电影的高度的作品实属难得,怦然心动乃是意料之中,天时地利人和的际遇成就了《大话西游》,致使后来的追随者皆乏善可陈。
即便是后来刘镇伟的《情癫大圣》、《大话西游3》,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都无法与95年的原版相比肩。
2004年12月,周星驰开始在中国内地巡回宣传《功夫》,在一次媒体访问中,他说道:“请大家不要再问《大话西游》的问题了,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十年,很多事情已经淡忘了。”
自1996年《大话西游》在全国火爆之后,周星驰在各种公开场合已经被无数次问过《大话西游》的相关问题了。
周星驰在《西游降魔篇》中借唐僧之口说出:曾经执着,才能放下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2年前,那个懵懂的少年被《大话西游》中旷世的爱恨所吸引,再到22年后,再看《大话西游》暗自神伤,不再赘言。
我们和周星驰一样,经历了那么久、那么多才学会放下,方知《大话西游》的难能可贵,她的难能可贵便是经不得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费。
但情怀不是病症,可怕的是无情可怀。
德国电影《浪潮》中说:浪潮是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从众便成了无法回头的无目的漂流。无情也怀,造成一片虚妄的假情泡沫,《大户西游》也好,紫霞也罢,成为了一个爱情神话的符号,懂的、不懂的,都逐渐变为“装懂的”,然后一窝蜂的涌上去,此时的《大话西游》被推向了神坛,他也开始不那么纯粹,不那么值钱了。
倘若作品如此难得,谁能忍心将她暴晒荒野,任人玩渎,我们从不欠周星驰电影票,更不欠《大话西游》一张回购券,22年前躺在家中的那张光碟才是心中最真的西游一梦。
至于那些冲着周星驰这块金字招牌的粉丝而言,这次《大话西游》的加长版和星爷有没有关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周星驰是《大话西游》的投资人之一,也就是这套电影的老板,这套电影本是他的转型创业之作,但可惜当时票房败北,让他的电影理想状态迟来了几年。该片在被引进到其他地域发行之前,已经卖掉了所有版权。
还电影票的事和任何一个主创都扯不到关系,这完全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一家的想法,这份情怀与偶像毫不相干。
早在22年前,这帮香港主创们就已经把利益干系划分得一干二净。
将《大话西游》引进到内地则是北京新影联,这次重制上映缘由是华夏电影公司举办的“那些年错过的好电影”活动第二季,版权方是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简而言之,此次的修复加长上映,一部分是为了弥补修复的技术成本,另一部分是购买版权的成本。
所以这次的加长版是一场赤裸裸的商业行为。
而那些真觉得欠周星驰一张票的人,也早该在他新片《西游伏妖篇》中偿还殆尽了吧。
22年了,《大话西游》所创下的神坛地位是现象级的,已经不单只是电影层面,而辐射到了文化的范畴,22年里陆陆续续掀起的关于集体缅怀《大话西游》的意识行为是一个在整体社会环境下创造的意识机制,此时的《大话西游》更像是一个精神图腾,以符号式的崇拜主义形式存活在世人的思维模式中。
当我们再次谈起《大话西游》,谈起紫霞和至尊宝,谈起最后一幕的城墙之吻,我们是在谈论爱情价值观,我们是在谈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是在谈论能够突破时空桎梏的人文关怀。
至于《大话西游》是否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神乎其神,已经不重要了。
这从未出现的11分钟真的重要吗?
重要,对于一部在华语电影史上如此高地位的影片研究,固然重要。
只是,这11分钟以及西影厂找到的其他史料花絮似乎应该以其他形式展现在众人面前,而不是以如此赤裸裸得“用现金代替情怀的圈钱”行为来让观众买单。
经典无可复制,共鸣不易二次。
西影厂的副总经理张昆峰称这次是为经典作品的“补缺”艺术,是对时光的记忆,也是对大师的致敬。
不好意思,我怎么听着有点高级销售的味道呢?
有 一 种 电 影 叫 香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