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这部片,五一档的四部片社长就辛苦的检阅完毕了。
虽然我个人最喜欢《记忆大师》,但最让人意外的,还是《拆弹专家》。
这几年香港动作片的质量,你们懂的。
什么《惊天破》,什么《危城》,什么《冲天火》,咖位都是超一线。
但电影的难看程度,恨不得让人自插双眼。
再加上刘德华同学这几年除了《解救吾先生》,也实在没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
所以,没看电影之前,社长对《拆弹专家》并没有什么期待。
但我被打脸了。
《拆弹专家》在五一档的四部国产片中,不仅票房率先破亿,总票房也后来居上,排名第一。
口碑也是相当不错。
《拆弹专家》的火也不算爆冷,4月20日在香港率先上映后,首映票房就已高达135万港币,直逼《速度与激情8》,观影人次更是超越《速度与激情8》。
在内地上映两天,票房破一个亿。
其实,轮起剧情,《拆弹专家》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特效做的相当有诚意,“不像很多大片那么夸张,一看就觉得不可能发生,而是很有真实感,让你为角色的性命担忧。”
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警察章在山是一名拆弹专家,他被安插在一帮擅长制作炸弹的犯罪团伙身边当为卧底。
在一次抢劫中刘德华暴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抓获了团伙头目的弟弟。于是姜武饰演的团伙头目“火爆”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
电影一开场就上演了一段精彩的抢银行戏码,紧接着警匪飙车、汽车炸弹轮番上演。各种枪击、爆炸和金属碰撞的声音刺激你的耳膜,堪称低配版《玩命快递》。
据说了为了展现撞车、爆炸等镜头,剧组动用了超过150辆车。所以片中的爆炸戏给社长的感觉异常真实。
而为了完成影片的重头戏:香港红磡隧的爆破戏份,剧组也算诚意满满。
特地花了两个月时间搭建了一条1:1的红磡海底隧道,一砖一瓦都是按照真正红隧的材料和质感建造而成。
单单特效,还不足以撑起一部电影。
《拆弹专家》另一个优点是刘德华和姜武的人设一直没崩。
刘德华作为一个玩转警匪片多年的老戏骨,演这样一个警察的角色自然手到擒来。最重要的是一个男人能一直帅到56岁,社长也是十分服气的。
作为演艺圈资深老戏骨的姜武,也轻松颠覆了以往憨厚、朴实的形象。在片中饰演的火爆,狠辣、狡猾,还带着一丝神经质的变态感。
相比之下,女主角宋佳就实在没什么存在感了,虽然一出场就是一席红裙,虽然美艳动人,也费了不少笔墨和刘天王谈情说爱,但是情感戏却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这些年,港片里总喜找一位内地女星当一当绿叶,袁泉张静初马伊琍徐静蕾都来过,但效果总是不好。总有一种强行植入的尴尬感。
除了女主,《拆弹专家》也还存在其他一些硬伤。比如flag立得草率刻意,不断穿多条故事线让人情绪很难集中。
为毛派一个拆弹专家去当卧底这件事,我就没想明白。
这些毛病,有的是港片的通病,有的是导演野心太大,没有把握好。
真正让《拆弹专家》与众不同的,是结尾反英雄主义的设定。
在警察不再是战无不胜的英雄,不在有从天而降的完美结局。
拆弹专家也不是全能的。面对小警察的人肉炸弹,他也只能放弃,眼睁睁看着兄弟死在自己面前;面对复杂的隧道汽车炸弹,章在山也猜不透剪黄线还是红线,只能用试错的方式来赌一把。
看到剪黄线还是剪红线,简直一秒钟穿越到90年代港片时代啊有木有?
无论是被炸前仍高喊着“我是警察,我的职责就是远离车群、远离人群,确保将伤亡降到最低!”的年轻警察;还是结尾男主以一种自我牺牲的方式拯救他人,都让人感到角色是“活的”。
而不是编剧或者导演硬生生指派给我看的。
尤其是那个只有5分钟戏份的小警察,非常赞,虽然社长至今不知道这位演员叫什么名字,但被他圈了粉。
要是港片一直这样拍,谁能不爱呢?
【电影辣评社(号:hjmovie)每天一部精彩电影,你想看的都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但可以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