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就9.6分,今年口碑最好的片出现了

电影
电影铺子
2017年07月20日 04:02

这两天,关注电影资讯的童鞋都应该刷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暑期档口碑最好的大片,甚至可能是今年最受好评的电影出现了。

包括《好莱坞报道者》、《综艺》、《娱乐周刊》、《卫报》、《帝国》杂志等13家权威媒体,全部都为这片送上了100的满分。

其中,《综艺》杂志撰文称:

毫无悬念,这片已经是明年奥斯卡大满贯的最强领跑者。

著名测评杂志《IGN》同样:

毫不夸张地说,这片不仅雄心勃勃而且的确壮阔宏大,非常规又异常惊人。

好了,不卖关子了,说的就是——

敦刻尔克

Dunkirk

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很大部分是源于一个名字——克里斯托弗·诺兰。

时至今日,诺兰在许多影迷心中几乎是一个“神级”导演。

纵观影史中,比他成就更高的导演也有不少,但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有着这么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对主流电影观众来说,听到这个名字就可以直接去买票了。

无条件的信任来源于他一次一次地创造奇迹,他用作品说话。

IMDb上,他至今导演的9部长片中,有7部杀入前250名。

最上三部:「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

中间左:《盗梦空间》,中间右:《星际穿越》

最下左:《记忆碎片》,最下右:《致命魔术》

其中最高的《黑暗骑士》,是IMDB仅有的3部9分片,

另外两部是大名鼎鼎的《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

综合评分对比,排在他前面的只有两位电影大师: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9部,斯坦利·库布里克8部。

豆瓣里,同样也有7部荣登了TOP250,

不过最高的变成了《盗梦空间》,评分9.2,排行第9。

《盗梦空间》

如此看来,《敦刻尔克》留名影史,也没什么悬念。

而我们做为吃瓜群众,欣赏影片的精彩之余,

见证一个传奇的诞生,参与到史诗的缔造中去,想必也是一种额外的乐趣吧!

但不可否认的是,《敦刻尔克》从立项之初就一直伴随着质疑。

《敦刻尔克》距离诺兰的上一部作品《星际穿越》,足足有三年。

这个项目也是在《星际穿越》上映一年之后,2015年末尾才被确认的。

随后华纳官方(诺兰电影基本都是华纳的)公布了新片的一些信息——

诺兰要拍一部纪实战争片!!!

听到这个消息,许多人甚至一度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者华纳搞错了。

纪实、战争、历史…听着像是梅尔·吉布森、奥利弗·斯通、斯皮尔伯格的菜,

悬疑、科幻、犯罪、脑洞,这才是诺兰电影的标签。

不信,开一下脑洞:

《致命魔术》,磁生电,电生磁,大变活人;

《盗梦空间》,多层梦境,巴黎倒悬,彭罗斯阶梯;

《星际穿越》,五维空间,星际虫洞,引力潮汐;

这次要拍战争片?哪怕是最忠实的诺粉,都觉得很不“诺兰”。

并且行事作风还一改往常,直接公布了基本信息,片名和剧情纲要。

再也不藏着掖着捂着影片信息,要知道,他可是出了名的躲猫猫高手。

片场封得严严实实,用自家孩子的名字,给作品起假片名——

《黑暗骑士》:罗伊的初吻;《盗梦空间》:奥利弗之箭;

《黑暗骑士崛起》:马努斯·雷克斯;《星际穿越》:佛罗拉的信。

新片名“敦刻尔克”,直接就将整个故事说了一大半。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

敦刻尔克,首先来说,是一座城市名,

它是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

其次,这个词代表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二战期间,这里发生了一次超大规模的撤军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

说到这,相信不少人已经脑补出了许多战争场面。

其中最像的可能就是《拯救大兵瑞恩》里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相似的战争环境,气氛都极度紧迫、战斗都十分激烈、走向都动人心弦。

一闭上眼,全是子弹在战场上飞翔、火星在战壕里乱窜、爆炸在耳朵中轰鸣…之景

但如果就是这么传统的拍法,那么诺兰也不值得这么大的期待。

而且有关「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影视作品,早在上个世纪已经有了很多部:

1958年的《敦刻尔克》;1964年的《碧血长天》;1969年的《伦敦上空的鹰》…

《伦敦上空的鹰》

进入新千年之后,也有2004年的BBC短剧《敦刻尔克大撤退》,2007年的《赎罪》。

《赎罪》

关于“敦刻尔克”,我们已然知晓,不需要再重复了。

而诺兰的最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总是能把电影拍得很新颖。

「蝙蝠侠三部曲」中,他让蝙蝠侠从英雄退化成了凡人,

布鲁斯·韦恩从罪恶克星变成了行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人物,

超级英雄电影也变成了犯罪片,他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

他的改编,让蝙蝠侠登上了美漫的神坛,从此超级英雄电影被分成了两大类:

一类是诺兰的蝙蝠侠,另一类是其他超英漫改。

同样,《敦刻尔克》也是充满新意的战争片。

甚至诺兰还强调,这是他“最具实验性的电影”,前卫而先锋。

除了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演员希里安·墨菲和汤姆·哈迪这些诺兰御用,

汤姆·哈迪饰演一名空军

其余好像都不找出一点诺兰式的风格。

影片时长只有107分钟,是诺兰生涯第二短的电影,仅次于处女作《追随》。

台词极少,据看过首映的观众的反映,汤姆·哈迪的角色一共只有不到十句台词。

而在以往的诺兰作品中,大量台词和两小时的时长一向是他的重要标志,这些构建起了电影强大的信息量,形成了极强的故事节奏。

《敦刻尔克》无疑是他颠覆自我之作,一个结局明确的故事,更追求的是气氛的营造上,务必要让观众感同身受。

诺兰自己也说:

"重点在于令人窒息的困境,

那种排除万难、突破重围、挣扎求生的渴望。”

这个构图真是没谁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诺兰其实要拍的不是一部战争片,

《敦刻尔克》本质还是一部剧情片,甚至说悬疑片。

在预告片中,多次出现了一句话:

我们绝不投降

这句话出自大撤退成功之后,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的演讲。

演说名字就叫我们绝不投降(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听着很励志,但其中所遭受的苦难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1940年,德国人凭借闪电战,很快攻下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近40万英法联军,被逼退到敦刻尔克,困在海滩上。

家乡距离此地只有26英里,却没法回去。

纳粹步步逼近,他们只能在死亡与投降中选择。

此时,丘吉尔发起了代号为“发电机”的营救行动,

那些平时用来保卫家国、守卫人民的士兵,这次却让老百姓所守护了,

他们用自家小船、木筏…英格兰所有能漂浮的东西,都去了敦刻尔克。

正是有了民众的加入,才让这个原本只计划撤退三万人的计划,

最后足足拯救了三十三万人,成为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但撤退完成后该高兴吗?NO,不要忘记敦刻尔克的性质。

这不是一场胜仗,本身就是吃了败仗的无奈之举。

这段史实中,诺兰找到了最有戏剧性的情节,勾勒出了最能打动人的一点。

为生存权利而战,濒临绝境时的求生本能。

这是战争最可怕的地方,它连人最基本的天性追求都会剥夺。

也是战争最特别的地方,为了生存,再懦弱的人都变得无比强韧。

为了展现这种紧张压迫感,诺兰参考了很多默片,《日出》、《党同伐异》…

尤其是他的英国同胞希区柯克的作品,少台词,用视觉去叙事。

因为图像是最诚实的,也是最会欺骗人的。

每个人都能看懂,但每个人看到的又不一样。

根据7月18日,在北美地区口碑解禁后的表现来看,诺兰又成功了。

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96%,一众影评人不吝好评,称这是诺兰的封神之作。

同诺兰以往作品相对比,这个分数也刷新了他的个人成绩,职业生涯最佳。

更为苛刻的MTC上,专业媒体夸上了天,给出了97分的超高综合评分。

这个成绩创下暑期档口碑新高,也足以记入影史。

之前的《极盗车神》、《猩球崛起3》、《蜘蛛侠:英雄归来》都是在70~80分段位,就已经被称为优质大片了,《敦刻尔克》这分数,则足以被称作神作。

同MTC所有电影评分相比,这个分数排名第十四。其中,《敦刻尔克》是评分最高的商业电影。

至于IMDb的评分,有点丧心病狂了。

荣光至此,许多诺兰的影迷完全可以借用一句广告词:

信诺兰,就是这么自信。

虽然诺兰这个发际线很英国。。。

《敦刻尔克》即将于本周五在北美地区大规模公映。

我们还得再等等,等到炎炎夏日过去,秋风开始扫落叶之时。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北美 见证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