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中有很多人很有个性,但要跟王朔这位“爷”恐怕没有几个能望其项背的,娱乐圈中有太多人都是他捧起来的了,导演冯小刚、赵宝刚、姜文等,演员葛优、徐静蕾、王子文等,不是桃李满天下,都是朋友与兄弟。
其实无论什么影视作品,其灵魂都是文学作品,只是在导演与演员加工下让其变得有血有肉,只是加分项或是减分项的问题,王朔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称为“痞子文学”,大多反射现实生活最人性真实的一面,所以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
他的作品大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且大多用来捧身边人了,1988年,米家山将其作品《顽主》改编成电视剧,他便把葛优推荐去了,也正是这部电视剧,改变了葛优的人生,从默默无闻到开始走红,这才有了后来的葛大爷。
他作品《动物凶猛》被姜文拿去,改变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由此成名,在国内获奖无数不说,该片还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姜文因此奠定国际大导演的地位。
他的好哥们赵宝刚自然也不例外,他特别用心由他编剧参与策划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就是由赵宝刚指导,由葛优主演,这部电视剧也是当年的神剧,让赵宝刚一夜成名,葛优也因此获益。
跟他关系最微妙的就是冯小刚了,冯小刚其实不是他朋友圈里的人,他的朋友圈大多是大院子弟,冯小刚是硬着头皮混进去的,在冯小刚眼里王朔就神一样,而这些人里却并不是十分看得起他。
叶京曾指导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改编他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这是一个半自传性质的小说,描述就是他朋友圈的故事,而影片中的“冯裤子”就是冯小刚的原型,一个成天哭哭啼啼形象,最后也是去拍电影当导演了。
不过冯小刚却是他朋友圈中获益最大的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冯小刚改编成电影了,如《一声叹息》《甲方乙方》《非诚勿扰》等,可以说冯小刚是他一手捧起来的。在拍摄《甲方乙方》时,里面有几个道具,就是他通过朋友借来的。
王朔身上有北京爷们那种局气,很多朋友都受他恩惠,大家都是铁哥们,以至于女儿婚礼他都没去,而是让冯小刚、赵宝刚、陈丹青等人主持的,陈丹青在婚礼也提到,不是他不爱女儿,而是受不了嫁女带来的伤感。
他身不在娱乐圈,但影响力却一直都在。而他在感情上也很丰富,这个结婚的女儿,是他与妻子沈旭佳所生,她第一次见沈旭佳惊为天人,两人热恋时他还写下《浮出海面》一书,两人相恋三年,最终在1987年结婚,次年女儿便出生了。
不过婚后刚过七年之痒,两人就离婚了,原因是因为他喜欢上了徐静蕾,妻子带着六岁的女儿去美国,他曾被问道过关于婚姻忠诚度的问题,他说:“谁要是认为谁是谁的私有财产,至少在我们这些人里头,就太丢份。”,没有一丝虚假就是这么直。
徐静蕾当时只有19岁,只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完全没有任何名气,当时王朔十分喜欢她,于是就找来好友赵宝刚,让她参演电视剧《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她因此一炮而红,而由他小说改编的电影《我爱你》也让她主演,这才捧红了徐静蕾。
两人关系好到什么程度,用王朔的话就是:“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不止一手捧红了她,还为她与妻子离婚,将妻女送到美国,而且还表示死后所有钱全归她,两人是完全上升的精神上,即便后来徐静蕾交了别的男友,他依旧对她非常好。
圈子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朔最好的两部作品,一部留给自己的女儿,一部留给徐静蕾。”,就连最近的作品《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也是由他亲自操刀担任编剧,可以说没有王朔就没有徐静蕾。
而在与徐静蕾分手后,他的绯闻女友变成王子文,两人相差24岁,她虽然出道多年但一直默默无闻,于是王朔拉来好友冯小刚,让她参演《一九四二》与《唐山大地震》这两部影片,但未能走红,直到《欢乐颂》王子文才走红,不知道与他有没有关系。
他一直是一个鹤立鸡群的人,从不会特意去讨好谁,写一些歌颂的文章,他虽然观点犀利,但大都直击人性真实,他曾在节目中爆料自己嫖娼过,他说:“那些在性产业中挣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王蒙是这么评价他的:“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这个你说他不好,为人有才气讲义气,你说他好有称不上,但你在他身上能看到俩字“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