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敦刻尔克》是件很“累”的事情

电影
红尘多变1
2017年09月03日 18:04

《敦刻尔克》的好评自七月开片以来,便如漫山遍野一般接连不断,我们赞赏着它的伴奏、画面、编排和主题表达。

但我想表达一些观影进程中的疲倦感,为此我会提及一些影片的相关内容——可是请不用忧虑被剧透,由于这部电影确实没什么好剧透的。

电影《敦刻尔克》的发作背景在二战,有观众忧虑自己并不了解敦刻尔克大撤离这一前史事件是怎么发作的、以及它的含义是什么。其实关系不大,这部电影对来龙去脉并未有过多着墨,乃至某种含义上,它想展示的只是在绝地中的人的正常反响,把场景置换到东征日本的忽必烈舰队也无不行。

所以不了解前史,不用介意。了解不了解都会让人看得很累。

让人看得累是诺兰电影折射在观众身上的外在体现之一,但这部电影是诺兰电影里让我看得最累的一部。

首要,它没有故事。

《盗梦空间》

《星际穿越》

电影故事曾经是诺兰电影最大的卖点。《回忆碎片》直接就让观众以当事人的视角,然后一步步跟着男主回忆过去发作了什么,然后得到观影的愉悦感;《盗梦空间》则提出一个十分风趣的概念,并因而成长出了环环相扣的故事;《丧命戏法》不用多说,一个终究被揭开的震慑观众的大秘密;《星际穿越》平平无奇,可是时刻的法力足以穿透整个故事。

可是《敦刻尔克》没有故事。

《敦刻尔克》有三条线,一条是英国战士撤离回国,一条是英国空军阻挠德军,一条是英国大众自发开船救战士。如果和诺兰之前的电影比起来,这三条线都十分单薄,没有多少能让观众记住的剧情,剧情不在跌宕、惊奇,而是平平、无味,一句话就能讲完。

或许有观众会说,诺兰是有意为之,想让观众感触到当时每个人的生计状况。我想,诺兰确实是想这么做的,可是他没有做到位。

第二点,它没有人物。

不行否认,这是一出群像戏,可是在进场的那么多人物里,能被观众记住的人物少之又少。

有一场英国战士们躲到一条停滞在沙滩上的船里的戏。他们本寄期望于海水涨潮,然后船体能够工作。但由于人比较多,所以必需要下去一个人。这样的景象在《漆黑骑士》里呈现过,可是在《敦刻尔克》里,诺兰将它弱化到了极点,十几个人物中,只要一个一向不开口的法国战士和第一个提出要有人下船的英国战士让人形象深入,除此之外一切人的面孔都是一张白纸。——更有甚者,这些人物贯穿全片一向,却只在这一场戏里有了简略的互动。能够说这条线的首要人物十分苍白。

刻画得比较好的人物是两个空军战斗员,他们有互动、有据守、有失败、有献身。可是这两个人的形象很高大全,因而能让观众感到敬仰,却难以真实代入。

最好的人物是一个老父亲。这时我们发现,其他人物都没有来龙去脉,没有“宿世”,俄然就呈现在了观众眼前,什么也没告知、什么人物性格或背景也没告知,就开端自顾自地发作行为了,这样的人物是立不住的。老父亲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很古典的人物,有着自己的信仰,也有着自己的亲疏,尽管不够出彩,可是在《敦刻尔克》里,足能够算得上是最好的人物了。

在几十个人物里,能被观众记住的人物姑且如此少,那么观众又怎么代入情形,然后真实感触战役的严酷呢?

诺兰挑选了笨办法,用伴奏拟声。

可是,第三点,它伴奏众多。

早在《星际穿越》时就有人责备诺兰乱用伴奏,汉斯·季默的伴奏举目皆是,诺兰用伴奏烘托着他内心的“心思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和“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现已被人诟病了,可是到了《敦刻尔克》,诺兰乃至到了全片只要片尾处无伴奏的状况。

汉斯·季默的钢琴伴奏好不好?很好。紧张、剧烈,十分具有节奏感和压榨感,观众在听到这些音乐时自然会被感染。

汉斯·季默的钢琴伴奏真不真?很真。无论是在大海溺水,仍是在空中飞翔,乃至是在沙滩狂奔,伴奏都适可而止地送上契合剧情的一段音符,必定能够无缝联接。

但正由于这样的无缝联接,观众会十分疲倦。从影片开端就没有停下来的伴奏,时时刻刻催动着你的听觉神经,让你在近两个小时的时刻里一向被这样的声响、心情压榨着,但剧情和人物却又让你无法代入,所以你只能面对着单薄的剧情和苍白的人物进行自我建构,自己在脑海中幻想一个合理的能压服自己的剧情和人物了。

汉斯·季默的伴奏很棒,但伴奏是为电影服务的,而不是反客为主的。当全片随时随刻都充满着伴奏,我想诺兰自己也在嘀咕,如果不这样是不是剧情和人物的短板就更简略被发觉了?

诺兰是知道自己这部新片有着剧情和人物的短板的,由于当人物和剧情都对观众不友好时,诺兰把全片最大的亮点放在了编排上。

我看到有人盛赞编排炉火纯青,确实是炉火纯青,能够说《敦刻尔克》的编排现已抵达了电影工业的一个极高水准,但很明显诺兰是成心的——

诺兰在成心把玩叙事结构,成心弱化剧情和人物,以突显整部电影在编排上的特殊技巧。

第四点,它编排炫技。

诺兰的电影历来在编排方面要做上一点四肢。

二十年前的处女作《跟随》还好,两年后诺兰拍了《回忆碎片》,就在编排上玩了一个十分大的把戏。《回忆碎片》用的是肯定倒叙结构,男主自己不记得发作了什么,只能记得每隔多久之前的一些回忆,因而观众跟着男主,代入进去,一点一点地看之前发作了什么,总算,当真相在最终一刻揭开时,观众的观影体会无以复加。

《丧命戏法》与其说是科幻片,不如说是奇幻片,当然它推出了特斯拉这样一个看似传奇的科学家出来解释一切问题,因而一切的疑点都在最终一刻得到解决,当观众带着疑问看得云里雾里时,尽管进程中有一些bug,可是到最终那个点出来时,我们便都得到了满足感。

再后来的《盗梦空间》更是如此。在编排方面,我们能看到最终一场决战时,几层梦境一同工作,惊险之处一触即发,就在这时诺兰用他的剪刀手将故事收网,所以几重梦境在同一刻收场,环环相扣,煞是好看。最终还留下了一个转动着的陀螺,让观众回味。

《星际穿越》的编排则弱化了许多,它更多是在顺叙,可是它的顺叙却安身在两个国际里时刻流逝速度不同这样的命题上,因而对时刻产生了许多引发,然后丰厚了整个故事的内在。

从上面的评论中我们能够看到,诺兰十分拿手的一些编排方法有:时刻叙事、多线叙事、集合叙事。而在《敦刻尔克》里,诺兰把这三样悉数会集在了一同。

上文中提到,《敦刻尔克》有三条线,这三条线其实发作在不同的时刻点,我们姑且称之为A、B、C时刻点,它们的发作时刻不同、时刻长度不同,可是收束时刻是一样的。

诺兰玩的就是这样的技巧。

在A时刻里,一个英国战士落水,汉斯·季默的伴奏响起,很轻又很重,没有杂音,却有着让你感触到溺水的味道,所以画面遽然切到了飞翔员从飞机上掉下来落水的场景,你刚刚准备代入到英国撤离战士的心情,又要被强行拽到飞翔员身上……

在B时刻里,当老父亲的儿子真实和一个落水的战士争斗时,汉斯·季默的伴奏响起,乱糟糟的你来我往打斗声,遽然就变成了战士们在械斗的画面,所以你好不简略准备好的心情又被打乱……

心情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编排次数太多到你必须专心致志地去看着每一处改动,一开端仍是A、B、C三个时刻每次呈现十多分钟,到最终一分钟内就会转换数次——

在让你眼花缭乱的一同,影响着你的感官神经和听觉神经,让你在将近两个小时聚精会神、全身心肠投入到这场和你无关的疲劳体会中。

这是诺兰的电影,也是前面一切的平平无趣,到最终诺兰都会给我一个震慑的告知,所以之前一切的种种都能串联起来了,也因而就在我不断想“怎么还不完毕”的时分,却在暗自期望它能够有一个好的回转。

当然,这是不存在的。故事到英国战士回来后,三条线就悉数消失了。

等电影完毕后,我给了《敦刻尔克》的评估是:一部很老练的电影,但我看得很累。

其实我想,我能猜到诺兰想表达什么。

在电影一开端,诺兰就暗暗泄漏出了他想要体现出的个人生计状况表达。诺兰想拍的不只是敦刻尔克这样一个前史事件,而是想体现在战役这样的绝地中,不同的人是怎么生计、有什么心理活动和行为的。

小人物的生计状况。(关于生计状况的电影,引荐《海滨的曼彻斯特》。)

电影最终,诺兰怕观众没看懂,还特别强行拔高了一下。当战胜了的战士们回到家园时,他们本以为会得到家园父老的咒骂,没想到却迎来了他们的理解,这让他们俄然充满了期望。

但一方面人物没立得住,另一方面前面的主题和后面的主题是割裂的,所以这一部分其实是败笔。

这让我想到上一年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在北美口碑很不好,可是我却极为喜爱,它全程将心情投入到比利·林恩的内心里,让比利·林恩在不断反思、回想,解构又重构了许多庄严、崇高的战役符号,这是真实的战役片,尽管战役场面很少。

如果想简略一点拍,《苦战钢锯岭》也能算得上是一部不错的战役片,当然《苦战钢锯岭》就是很一般的拍法,只由于主角自身具有神性,故事才引人入胜。

一向没有提《漆黑骑士》,这部“蝙蝠侠”系列的第二部,也是诺兰最好的电影,它的好不只是在于艺人演技好、故事情节好、背景音乐好,最重要的是,它更方面的体现都是均衡的,无论是希斯·莱杰的精深演技,仍是全片传达出的漆黑空气,亦或是好事多磨的剧情深度,都是诺兰电影里极为罕见的。

诺兰之前和之后的许多电影,艺人演技、故事余韵都让位给了故事的最大卖点和编排的炉火纯青,而这些元素一旦看过后,再看时是难以得到第一次观看时的感触的——简而言之,《漆黑骑士》是一部足能够重复回味的电影。

每个人在看电影时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也因而《敦刻尔克》的好评如潮,可是对我自己来说,它让我很累。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人物 李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