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霸凌的电影很多,最经典的莫非是岩井俊二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还有前苏联电影《丑八怪》,韩国电影《小校风云》,中国电影《红衣少女》,而刚刚上映三天已经取得3000多万票房的日本动画电影《声之形》同样也是涉及这一主题的影片,因其救赎与和解的诠释,使得这部影片有着更加温暖的力量。
你会永远记恨少女时代霸凌过你的渣男吗?
文 末园房东
《声之形》的原作就已获奖累累,作者大今良时细腻的多角度剧情表现手法和对人物情态(尤其是女性)的丰富描写,让得知它将要动画化的我,一时间想象不出将六十多章的漫画内容压缩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而当我看到制作阵容里的“京都动画”和“山田尚子”这两个名字后,我又觉得,这简直是世间难有的绝妙组合了。
京都动画,昵称京阿尼(后续文中将以京阿尼指代京都动画),以善于描写校园日常系题材和甜萌软妹而拥有大批忠实追随者。
而本作导演山田尚子,则被称为“京阿尼的天才导演”以善于运用各种隐喻以及电影运镜手法、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和心理表现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表达方式闻名。
果不其然,影片上映后屡获殊荣,不仅获得了第16届东京动画奖电影动画部门年度动画大奖、第4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优秀作品奖等大奖,在日本本土票房收货了23亿日元的佳绩(超过了《魔法少女小圆》剧场版的收入,成为了深夜剧场版票房排名的第三名),并且IMDb和烂番茄分别给出了8.3的评分和94%的新鲜度,可谓是叫好又叫座。
由于早已在海外上映,网上关于这部片子的讨论也随着即将在国内首映而愈加激烈起来。不管是褒是贬的言论我都看了,我也是怀着一种审视的心情走进电影院的。
当剧终的音乐响起时,我庆幸在电影开始前有捏了张纸巾在手上,不用像旁边的小姑娘那样在电影开始后从包里翻找不到纸巾,只能偷偷用衣角抹泪。
窦靖童为动漫电影《声之形》创作推广曲《See you again》,歌曲延续影片中“重遇”的精神主题,只言片语中透露着她对影片的理解与感悟。
从影院出来的路上我忍不住细细回味了一路,一边再一次惊叹于电影在意境和技巧上的绝妙,一边又生出一种绝望而无力的感觉——现在的国外动画电影已经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处在国内的我还能看到超越他们的作品吗?
《声之形》讲述的是,拥有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两重身份的主人公石田将也,在决定自杀之前,重逢了曾经被自己霸凌过的聋哑少女硝子,两个人互相挣扎前行,努力改变,互相拯救的故事。
这部电影真的是一件艺术品,像是暴雨放晴后草尖上的水珠,闪亮、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令它在一众商业爆米花片中,显得是那么的珍贵。
看完电影出来,我忽然理解了那些愤怒的批评这部片子的人——因为这部片子就是给他们看的,他们就是导演所希望的目标群体,封闭内心拒绝交流的人们。
山田导演曾经在文部科学省访谈时说道:“想要了解对方”、“尝试拥抱未知的事物”、“虽然很笨拙但还是想要去接触他人”、“刻画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的心灵”才是本作骨子里想要讲述的东西。
很多批评《声之形》的人,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大叫着“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们”,这种单方面的封闭沟通渠道,从出发点就与《声之形》相去甚远。
《声之形》中,一开始将也也是封闭了自己的心,他最早也是怀着“为自己”的态度去重新接触硝子,并没有想着去“理解”硝子,自以为做着对她有益的事。
京阿尼在作画上也做足了功夫,纷飞的樱花,闪亮的溪流,活泼的锦鲤,柔软的白云……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的美,仿佛是世界在大声的对两位主角呐喊:“看啊!快看看这美丽的世界!看看周围的一切,请充满希望吧!”
而将也和硝子,却只是低着头,默默地揪着面包往水里扔,他们都在做着自以为是的“正确的事”,其实却表达了对一切事物的排斥和拒绝。
而终于,在经历了一系列冲击性的事件之后,将也明白了,自以为的“理解”并不是真正的理解。
他心中呐喊着“我再也不逃避讨厌的事情”“从明天开始会好好看清大家的脸”“从明天开始会认真倾听大家的声音”的时候,那才是他迈向理解与沟通的第一步。
而最后站在学园祭的广场上,将所有人脸上的大叉拿掉之后,前所未有的喧闹冲击着他——绚烂的彩带在空中飞舞,衣着鲜亮的人们,周围的窃窃私语,孩子的大笑……强烈的生的活力让将也泪流满面,将也的新打开了,他也于此获得了新生。
《声之形》在处理“与残障人士的交流困难”方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在硝子和将也进行手语交流时,并不是由字幕直接打出手语的语言,而是由将也复述一遍硝子所说的话,将也和硝子对话时,也是用和手语一样速度念出他想表达的语言。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处理是在拖时间、占用剧情,然而我觉得这是导演在用心让我们体会“和残障人士的交流困难”。
他们的世界就是这样,他们的交流就是这样,缓慢而又努力。而处于健康状态的我们,如果连这点为他们体谅的心情都没有的话,又如何能走入他们的内心呢?
山田导演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在制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考虑了很多,不过要说内心最大的想法,我觉得那肯定是“无法原谅”。遭遇了惨不忍睹的失败的人、伤害了他人的人、因为无法从过去的束缚中逃脱而倍感苦恼的人,别移开视线,在后悔之后创造未来。如果本作能成为这一契机的话,我会很高兴。
其实每个人成长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因为班里同学的家庭结构异常,或者是某个同学的发型和衣着和大家不一样,而对他进行集体的孤立和排斥。也许和片中的主角们不一样,并没有参与核心的霸凌,但是也远远地观望着那一切。
你们还记得那段青春吗?记不得也没关系,去看看这部片子吧,你会想起来的。校园里每个人的角色,《声之形》里都有。
看着电影里的那些孩子,我想到了我的初中时代。
那时候我被一个人霸凌,讽刺的是,这是我交到的第一个朋友,这对我的打击很大。在家长向学校反映后,班主任出面将我和她分隔开来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遇到了很好的班主任)。但与此同时,班里还有另一个女生被几乎全班的同学排斥,因为她学习成绩不好,打扮也很土气。而刚刚脱离了被霸凌者身份的我,虽然很同情她的遭遇,但是完全不敢去和她有交集,因为我害怕,如果和她扯上关系之后,是不是又将再次被霸凌?
后来在初二的时候,那个女生转学走了,我在自己费心建立起来的小团体中心惊胆战的过完了初三,每天都害怕着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团体崩裂之后自己被所有人排斥。
终于,到了初三最后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疯狂的写着毕业纪念册,我也没有例外。而在整理收回来的毕业纪念册时,我意外地发现,里面有那个曾经霸凌过我的“犯人”的所写的页面。
我并没有把纪念册给她,也不知道她是怎样得到的,但过了这么多年,她的纪念册是全班将近六十个人里唯一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的。
她在毕业纪念册的留言页面里写到:“希望我们能做朋友。”
当时的我震惊了,因为我初中三年见着她就绕道走,从来没和她说过一句话,她为什么还想和我做朋友?
就连我现在都不确定,她的纪念册有没有被当时气冲脑门儿的我扔掉。
但是这句话一只盘恒在我心中,我一直一直非常好奇她是出于什么心态写下的那句话,我直到昨天,每次想到这件事,心里都还呐喊着“她做了那些事还想要我原谅?做梦!我永远无法原谅她!”。
而看完《声之形》后,我似乎理解了。那张毕业纪念册,这是她向我递出的橄榄枝,她想和我和解的信号。而当年年少的我,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单方面的关闭了和她的沟通渠道。
现在想来真是遗憾不已,也许三年里她也想过和我沟通,但是均被我躲开了。而最后一次,好不容易将写着含蓄话语的毕业纪念册递到我手上,我也拒绝了和她的交流。毕业后我们也分别去了不同的学校,再也没有见过面。
看完《声之形》后,我不由得想了又想,要是回到那个年代,再次遇到她的话,我会怎样对待她呢?
这也许是很多人心中都有的遗憾吧,年轻的时候我们太过稚嫩,并不懂得如何传达自己的心声,有的人错过了便是一辈子的错过,有的人失去了便是一辈子的失去。
所以在《声之形》里,将也能够再次遇到硝子,遇到植野,遇到川井,真是太好了啊。
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世界线完美的安排。
也许最终大家并没有像好莱坞电影里那样皆大欢喜,但是相比起一开始绝望的互相对立,封闭交流的渠道相互攻击等状态已经好很多了。
这一点我很佩服京阿尼的运笔,不愧是描写校园日常系的高手。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永远无法做到完全和解的,他们最后的状态,恰好是一种很真实的状态。他们开始愿意打开自己心灵的屏障,愿意为方便沟通做出努力,已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做到的最好的事了。
嫌学手语麻烦的植野开始学起了手语,不会说话的硝子也努力说出了话来回应她,佐原直面了自己的软弱并道歉,一直看不上将也的川井向他送上了千纸鹤。
大家都是多么好的人啊,哪怕被伤害了也在努力的和对方沟通、接触。
当看到硝子的眼神变得亮晶晶的时候,我也湿了眼眶。硝子一直一直在等待这一天吧,她所做出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哪怕这个回报还是一颗小小的绿芽,但是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最后将也流出的眼泪,何不是我的眼泪呢?将也已经获得了新生,我是不是也能放下过去了呢。
看着将也孩子一般的哭着,我不由得想,连将也这样的人都能努力的活下去,努力变成更好的人,我也应该能做得更好吧。
《声之形》真是能让人狠狠地哭出来,又能让人充满希望的电影。导演的意识形态已经如此之高了,在我的眼里《声之形》已经算是一部艺术品了。能看到《声之形》真是太好了,感谢京阿尼,感谢山田导演,感谢大今良时。
最后我想说,《声之形》这样一个艺术价值要高于商业价值的影片,某些人以对待纪录片一样的态度对其中的某些经过艺术处理的细节以吹毛求疵的态度进行挑剔,是略显刻薄的。何不好好坐下来,暂时的忘记缠绕在心中的怨念,打开你的心扉,走进《声之形》的故事里,去理解将也、理解硝子、理解植野、理解川井,去感受那份独一无二的触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