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恐怖游轮》是我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之一。 一个循环的世界, 看完给人以警醒,我们总是在说,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怎么怎么样,但是,真的是这样么?其实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恐怖游轮》
我很喜欢类似这样时间轴的电影,这部电影我其实看了两遍,终于看懂了一些。看完以后的感觉是,好像看到了拖延症的自己。一次又一次,一圈又一圈,疲惫而痛苦。却依然会在下一次做同样的选择。无力逃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其中挣扎。
而在07年的时候,有部电影叫做《时空罪恶》,其实电影跟恐怖游轮玩的是一个套路。
这一部没有恐怖游轮出名,但是也算是此类型中的佳作了,大家可以搜索看一下。剧情思维逻辑缜密,除了主角个人不符合逻辑的当局者迷外,没有什么硬伤。算是一部小成本科幻佳作,剧情很简单但也很绕,反正就是坚持了一点,发生过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中年男子海克特和妻子克莱拉搬到郊外一幢别墅居住,他用望远镜观察四周的景物,却意外看到一个正脱去衣衫的妙龄女子。海克特心感疑惑,决定前往女子出现的灌木丛中查看一番,结果遭到一个手持尖刀、全身缠满绷带的男子的追杀。
海克特仓皇之中逃入一所空旷的实验室内,并在其中的大水槽内躲了起来。
次日,当海克尔回到家时,却看到另一个自己正和妻子搬家具,他不知不觉穿越时空来到了一天前。原来水槽是一个时空机器,海克特的命运无意间发生了改变。
起初看这部电影以为结构会像是《恐怖游轮》一样,构成一个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循环,但看完电影细细梳理之后,发现影片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在时间上是一个蛇形结构。
简陋的拍摄手法,但是却让人头皮发麻。关于时间空间的扭曲,象征着无知,愤怒和淡定的自己,不可或缺任何一环。战胜自己很难。
而另一部便是2014年的《前目的地》,原名叫做《Predestination》,不太理解为什么译成前目的地。
电影本身作为一部澳大利亚投拍的低成本独立科幻片,两位“年轻”导演把原本就短小的小说文本在加入了一些视觉和叙事细节之后扩充成了一部90分钟的硬核科幻。
虽然如今的我们看过了诸多“无限循环”的故事,但Robert Heinlein的这个故事才应该是最开始在时间环中探讨宿命论的先行者之一了。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什么叫“逃不出的宿命”和“发生过的都是不可改变的”。
电影讲述了时空劳工局特工曾经奉命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阻止当年给城市造成巨大伤害的恐怖分子“闪灭炸弹客”的破坏活动。
谁知他的任务失败,在经过漫长的康复后,他再度踏上征程,发誓要将闪灭炸弹客绳之于法。
此番他以酒保身份混迹市 井,某天偶然结识了笔名“未婚妈妈”的作家。作家向他讲述了其匪夷所思的人生。当年作家曾是名叫简的孤儿,性格古怪的她在应聘太空公司失败后,短暂坠入爱河,并生下一名女婴,结果她的人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工打算带着“未婚妈妈”去杀掉那个负心汉,然而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