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字塔之谜:
《普罗米修斯》的美术设计阿瑟·麦斯(Arthur Max)介绍说:“‘工程师’的科技是超乎我们所能知晓或理解的,但是它必须在视觉上很有巧思。我认为那也是最困难的挑战,因为我们必须与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科幻片生物(指异形)一较高下,试着创造出能够与之匹敌的事物,是真正的棘手之处。”
而本片,除了再现出科幻界的“圣杯”——《异形1》中经典的“世界主宰”与驾驶仪,最有创意的一个点,要属“金字塔丘”的整体设定。因为《普》是一部科幻片,而不是纪录片,为突出剧情的悬疑氛围,编导们要将异星上许多事物的完整描述打散、穿插、编织在一个个情节中。
但Soho007e的这个探索行动,就是要跟你一起,从剧情中把这些零散的元素一一抽取出来,看看能否更加全面、清晰地还原这个神秘的“金字塔丘”。以鉴赏主创者们的智慧;以判断,他们是否真能与30年前的异形设定匹敌。
1、金字塔数量
画面上清晰地显示,“普罗米修斯号”发现的这一群金字塔一共有五个。每一个金字塔前的空地上,都画有圆形的线条,标出了“地下空港”的位置。据此可以得出,LV-223上的这一个基地,可以停泊五架马蹄飞船。
而影片最后,肖就是驾驶“漫游者”载着大卫,从坠毁在第一座金字塔旁的马蹄飞船出发,驶向了第二座金字塔(下图)!
2、外部线条与造型
金字塔的地理位置,选在了高度超过喜马拉雅山的群山环抱的一块空地上。哈罗威博士正是通过地面上的那些线条发现了端倪:“直线不是神创造的,那只能是人造的!”
有人发帖吐槽:这次科考行动还要靠肉眼?仪器呢?连人造卫星都没发射就敢登陆异星?
实际上,只要稍加留心,我们会发现“普罗米修斯号”早在进入LV-223之前,就发射了两枚人造卫星,监控地形、气象等数据(下图1);并由飞船上巨大的雷达天线(下图2)接收,呈现于电脑屏幕(之后的玻璃沙尘暴就是由气象卫星监测到,并由副驾驶钱斯报告舰长的)。在哈罗威肉眼发现地面线条之前,电脑屏幕已经将线条亮色标注出来,甚至标出了金字塔的位置和高度!(下图3)
是的,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导演独具匠心地构思出故事,并用心良苦地将线索隐藏在影片中,期待着有心的影迷能够读懂。
a、地画线条
接着,我们来看看金字塔外部地面的线条,是否让你似曾相识?(下图):
是的,它多像地球上的“纳斯卡线条”!
【注:纳斯卡线条(Nazca Lines),也称“纳斯卡谷地巨画”,是纳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图形,位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它是存在了约2000多年的谜局:那些绵延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图案,镶刻在大地上。直到20世纪初,飞机开始飞越秘鲁上空,现代人才发现这些奇迹。因为这些画实在是太大,在地面上根本无法看见。】
回到《普罗米修斯》,斯科特试图用镜头语言,为这个千古之谜做出了自己的注脚。这些线条成为了骑师族导航的重要标志。
实际上,斯科特早已把飞船的位置,用这些地画明显地标示给我们看。联系比较,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把剧情前后联系起来,你会发现,自己仿佛戴上了3D眼睛,视力变得空前的清晰!
b、金字塔造型:
1异星上的“斯芬克斯像”
【注:斯芬克司像:狮身人面像】
我们还发现,实际上正如这些摆在眼前,我们都置若罔闻的线条一样,骑师族的许多很明显的信号,人类都视而不见!联系上文,我们得出这个基地在2000年前,是危险的黑水试验基地。那么骑师族有没有留下任何的标识和信号呢?(下图)
在原始剧本中,金字塔边上,有一座独立的雕塑——“在远远的海岬那边有一座类似于斯芬克斯的威严的巨面雕像”,“ 因为风化的过于严重,已经无法确定其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
而我们知道,随着设定的讨论和修改,金字塔变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金字塔丘”,斯芬克司像也移到了金字塔顶部。这个“金字塔丘”造型,来源于吉格的一幅画作。这个设定自然是与上文我们分析的,骑师族的建筑多呈弧线甚至圆形相吻合的。
于是,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原来,骑师族早就提醒着我们,基地的危险,甚至它可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禁地!原来,导演早为下文做了铺垫与暗示。
误会、错觉、颠覆、危机……这和《异形1》中的,未破译之前,把警告信号当作求救信号的桥段何其相似!突如其来的情节突转,颠覆了之前的理解,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与惊悚——原来如此,早该想到啊!
c、入口与出口
在设计金字塔丘外观的时候,一定也考虑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一行人进入——探索——走出金字塔的路线。
1常规入口:我们看到,在圆形高墙的四面,各有一个垭口,漫游者号就由这里开进去。在金字塔巨大的塔身下,由石柱分割为一个一个入口,每个入口,都有一个半圆形的活叶门,类似于相机的快门一样开合。人类考察队员下车之后,就由这里进入金字塔。
2大卫入口:在影片后半部,舰长带队进金字塔寻找两位迷路的队员;而大卫听舰长说1号探测球发出生命迹象的脉冲信号,就谎称自己要回“普罗米修斯号”修理。实际上,他独自开了一辆车,从侧面的另一个入口,开进了金字塔(上图)。并一路追踪信号,直接把车开过隧道,来到了1号探测球发现的“世界主宰”飞船的入口。
3肖的出口:从金字塔到航空港,只有一条隧道,肖怎么才能很快地逃出生天,并向“普号”对话呢?原来,在航空港所在的地面,四面八方布满了一个个排气孔(上图)!肖在沿着隧道往回跑的途中,误打误撞地被飞船喷出的气浪冲到了排气孔下方,她拼命攀上相对于自己显得过于夸张的高高的石梯,爬到了地面(下图)。
接着,她飞身越过地面上逐渐打开的活页门,跑到了金字塔的侧面——有心的观众会记得,马蹄飞船最终就是坠毁在这一侧。
3、内部构造及功能
地质学家菲尔德,在进入隧道后,放飞了五枚“狗狗”(pups)——地形探测球。这五枚探测球分别有自己的编号:1、2、3、5、6(没有4。4号丢了?还是设计者是中国人?)。
上图中,我们发现:6号,负责探寻金字塔中央的柱洞;2号顺着顶部螺旋状切面探测;3号、5号,探测的是迷宫似的地下隧道,以及由它们连接起来的一个个密室;1号,则是顺着一条长长的地下隧道通往停泊着马蹄飞船的空港大厅(因为飞船大门紧闭,所以1号被关在门外面壁了好久,探测到内部有生命迹象——深眠仓内的骑师,以至不断地“普罗米修斯号”往脉冲信号)。
探测球往四周发射出无数激光,以感应周围空间的大小、形状,并将感应到的数据实时传送回“普罗米修斯号”,通过全息投影,在呈像桌上,逐渐绘制出金字塔的内部构造图。
感谢这些“狗狗”,让我们获得了比较清晰的金字塔内部的解剖图(下图)。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推想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a、总体构造:
故事告诉我们:这金字塔的上半部分,是骑师族在异形进行环境改造的巨型装置;地下部分,地形如复杂的迷宫,那是进行有关于黑水研究的基地;基地中有一条隧道直接通往金字塔前的地下航空港,内部停靠着马蹄飞船——“世界主宰”。
b、环境改造装置:
金字塔露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塔身,内部有一道道像海螺一样螺旋状的切面。它使阳光与水发生奇妙的作用,以改变空气、湿度、温度等各项环境指标,从而让人类在金字塔内部,可以自由呼吸,并感觉舒适。
既然是环境改造,改造的目标或说改造的范本,应该是骑师族的母星。那么金字塔内部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呢?
a、温度保持在零下12摄氏度。
注意,这是进入金字塔后,探测到的内部温度!可推测母星温度较为寒冷。回顾片首裂解DNA造人的一幕,巨大的飞碟掠过极地一般寒冷的冰原,在呵气成冰的瀑布边缘,年轻的骑师仅披一件麻布斗篷。褪去斗篷后,仅着一条内裤,却依然神情自若,动作流畅。足见骑师族的耐寒程度。
b、零度之下,水不结冰。
斯科特一直在用情节告诉我们,不要用地球的惯性思维去限制异星世界的各种现象。瞧,连我们所熟悉的“常理”在这里也被推翻了——骑师世界常年保持在零度之下,水却能长期保持液态。
c、生物科技特征
关于金字塔的环境改造设备,在原剧本中有这样的一段很有意思的描述:
“随着外面的太阳光线移动和调整,主殿变得更加亮堂了。现在光束完全集中了。一声巨大的‘叹息’响起,仿佛是金字塔自己在呼吸。一大颗水滴落在了沃茨的手套上。她惊讶的抬头观望。又是一滴落在了她的头盔镜上。然后金字塔里下起了雨。光束继续移动。主殿内略微黯淡下来。雨水瞬间停了,就像它开始时一样突然安静了下来。”
这段话在最终剧本《天堂》中被删改成为:“大束阳光从塔顶照射进来,射在了墙壁上。但那阳光似乎是有生命的一般,轻微地滋滋作响,似乎可以流动一般,沿着塔壁‘流’了下来。”
不管怎么变动,我们发现编导都在着力表现金字塔那不为人类所理解的神奇生物科技。在我们看来,这科技简直像是神话或是魔法。打个比恰当的比方——人类看这科技,好比远古人穿越到了曼哈顿。
我们看到,两个剧本中的金字塔,都仿佛是巨大的生命体,这与《异形1》中,对“世界主宰”飞船的生物属性设定是吻合的。
但影片最终呈现的结果,则强调了金字塔内部的水在零度以下仍然保持液态的神奇,而弱化了它的生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