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龙河,漓江的妹妹

电影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7年11月13日 10:53

畅游阳朔漓江遇龙河漂流 西街泡吧活动精彩照片

洪烛

姐妹的河流

从桂林至阳朔,漓江最美的一段。阳朔的水景号称“一江一河”,不仅有漓江,还有遇龙河。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被誉为“小漓江”。当地人告诉我: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我倒是觉得,遇龙河更像是漓江的妹妹,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没有姐姐那么大的知名度与富贵气,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更耐看。桂林山水甲天下,至少有一半是漓江的功劳。漓江早已是圈粉无数的超级明星,可又有多少追星族能有缘且有福绕到绝代佳人的背后,发现漓江还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妹妹?在阳朔,这一对姐妹真正是天女下凡般的双子星座。姐姐比妹妹更华丽,妹妹比姐姐更清秀。遇龙河,活脱脱就是漓江的另一个版本。你很好奇漓江成名前长什么样子吗?那就去看看遇龙河吧。遇龙河就像是刚进入青春期的漓江,有一点青涩,还有一点羞涩,仿佛被你看一眼都会脸红的。

我多年前和几位诗友游漓江,乘坐豪华空调船,走的是从桂林磨盘山码头至阳朔段航线,需要好几个小时,除了在甲板上看两岸青山以及擦肩而过的渔船,最难忘的是还有一顿新鲜鱼虾的午饭(包含在并不算贵的票价里):一边品味美食,一边凭窗欣赏美景,美景才是最好的下酒菜。美景比美酒更能助兴,我当场给漓江写了一首诗。在漓江上面,有酒相伴,有诗相伴,有朋友相伴,真是神仙般的旅行。想起《晋书·毕卓传》所云:“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其实酒不在多,菜不在贵,在美景面前,关键是不能少了诗与朋友。船到终点,意犹未尽。桂林的诗友说起遇龙河(我第一次听见这条河流的名字),用了“不是漓江胜似漓江”的广告语,问我是否愿意接着游览?考虑到假期即将结束,我只好回答:下次吧。

如此回答算是许愿的话,这次我来阳朔,则是还愿的,还自己未了的心愿。这次我专门来看遇龙河的。漓江已美得不能再美了,被说成“胜似漓江”的地方,究竟还能美到什么程度?我得看一看。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弥天大谎。看了之后才明白:“不是漓江胜似漓江”,这么勾魂的广告语,还真不是骗人,遇龙河拥有的是另一种美。

遇龙河拒绝游轮,水上的交通工具是竹筏。渔夫划的是竹筏,游客坐的也是竹筏。渔夫划的竹筏上面,也有乘客的:几只鱼鹰。游客在竹筏上所坐的位置,正是鱼鹰瞭望的位置。我站在鱼鹰的角度看风景,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一只鱼鹰:只不过不是在捕鱼、觅食,而是在寻美、觅诗。

梦里见过的地方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何时改名的呢?那与水上修起第一座桥有关。古时候此河没有桥,过河只能靠竹筏摆渡。明代永乐年间,因暴雨引发山洪,一位赶考的书生无法过河,为前途尽成泡影而痛哭,水底一条龙被感动了,浮出河面,翘起龙尾把书生载到彼岸。书生一举中了状元,把赶考遇龙的故事向皇帝汇报,获得恩准:在遇见龙的原地建造一座桥,命名为遇龙桥。此举不仅答谢龙的救助,也方便了两岸民众的生活。

我乘坐竹筏,从遇龙桥布满藤蔓的桥洞下穿过,回头一望,总觉得遇龙桥的造型似曾相识。不管你信不信,我肯定见过这座桥的。莫非,我的前世曾是那位差点被洪水阻挠了前程的书生?

幸好,兼任导游角色的梢公,正在讲解遇龙桥:老电影《刘三姐》的第一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年刘三姐撑着竹筏,唱着山歌,缓缓穿过遇龙桥底,让中国人记住了她的歌声,她的故事:“哎山顶有花山脚香嘞,桥底有水耶桥面凉嘞,心中有了不平事哎,山歌如火出胸膛……哎虎死虎骨在深山嘞哎,龙死龙鳞哎在深潭嘞,唱歌不怕頭落地耶,阎王殿上唱三年嘞,如今世界实在难嘞哎,好比滩头哎上水船哎,唱起山歌胆气壮哎,过了一滩又一滩嘞……”

梢公绝对想不到,他的讲解,无意间解开了我心中的迷惑:我确实见过遇龙桥的,不是在前世,而是在童年,一部老电影里面。童年的印象就是深刻,把这座桥的造型复制在我脑海里了。更确切地说,是电影《刘三姐》拍得太好了,不仅刘三姐的形象让人难忘,连作为她瞬间背景的遇龙桥,也使我过目不忘。

山越来越老了,水却没有老。漓江在阳朔最大的支流,叫遇龙河,怎么看怎么像一次艳遇。一年四季,都是春水。歌越来越老了,唱歌的人却没有老。你以为她就是刘三姐,其实是刘三姐的女儿,即使唱着老歌,也永远十八岁。刘三姐出发的桥越来越老了,从桥洞里穿过的竹筏却没有老。溯流而上,就能长出青枝绿叶。故事越来越老了,听故事的人,还是那么年轻。竹筏上站立的鱼鹰越来越老了,像白发将军,游在河里的鱼却没有老,跳起来有三尺高。在美景面前,我也像鱼鹰一样老了,忍不住问水里的影子:“你这个写诗的廉颇,尚能诗否?”

竹筏抵近遇龙河与金宝河汇合之处,远远看见漓江右岸三座山峰相连,像一只缩着颈子的双峰骆驼向江边走来。梢公说那是青厄渡,阳朔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又叫骆驼过江。我喃喃自语:看上去怎么那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梢公又及时地揭开谜底:这里是遇龙河最美的一段,徐悲鸿的《漓江春雨》、《青厄渡》等画作,就是在这一带写生的。难怪呢,我想起小时候奶奶家的客厅墙上,就挂有印刷着《漓江春雨》这幅水墨画的年历。看来漓江之美,那时候就在我心里暗暗扎下了根,我早就是它的崇拜者。只是当年没想到,某一天真能身临其境。不,我的小小竹筏,确实驶进了一幅画里面。我也成画中人了。你们能看见我吗?我正冲着过江的骆驼招手呢。虽然是初相遇,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恍惚。如同歌曲《甜蜜蜜》所唱: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

即使第一次来漓江,也会有久别重逢的感觉:在梦里,在画中,在电影里,我见过你,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漓江,一个梦里见过的地方。

估计徐悲鸿踏遍青山邂逅漓江,又惊又喜,仿佛终于找到梦中情人。徐悲鸿于1935年11月2日应邀来当时的广西省府南宁考察,爱上此地的风土人情。1936年5月21日就携所藏书画36大箱,由沪启程再下广西。6月2日抵达南宁,被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9月上旬,随广西省会迁往桂林,徐悲鸿居住桂林图书馆作画。其间,乘小舟从桂林到阳朔,陶醉于漓江风光中,在《南游杂感》中写道:“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江水盈盈之,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细泻,有同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乃人间仙镜也!”徐悲鸿在碧连峰下寻找住所,路过一座三开间砖木结构的平房,看见门前两棵繁花满枝的玉兰树,就像在异乡结识知己,便租屋住下,篆刻“阳朔天民”图章一枚,作为在阳朔绘画之用。李宗仁知道后,派人购下此屋,赠与徐悲鸿作画室。这就是今天位于阳朔县政府左前方的桂林阳朔徐悲鸿故居,与“孙中山先生下榻处”隔街相望。

徐悲鸿经常背着画夹,去县城外的“潘庄”写生。“潘庄”邻近金宝河与遇龙河交汇的青厄渡,当时为广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潘宜之所建,现为高级宾馆。对岸是竹篼寨、穿岩、犀牛岭一带村落。站在“潘庄”,视野极好:除了骆驼过江横空出世,还有鉴山古寺、聚龙潭、穿岩古榕、月挂高峰、凤楼晚照等景点吸引眼球。正是在我现在所立足之地,八十多年前,徐悲鸿为骆驼过江的风景所倾倒,泼墨画出《漓江春雨》。据说这里也是徐悲鸿与廖静文的定情地。

在青厄渡,听人提起阳朔“老八景”,说是从唐朝就开始流传了。为了弄清是哪八景,以便日后能逐一踏访,我从山泉《阳朔“老八景”觅踪》一文中,摘录了景点名称及相关的诗词:

第一景:东岭朝霞。岭在县城隔河东岸,逶迤数里,绕抱县城,每当旭日东升,霞光灿烂,草木生辉,非常之壮观。明.廖东升诗赞:“云收曙发闪睛空,谁画朝霞绚岭东;五色惊开织女锦,九光佛山太阳红。”

第二景:市桥双月。在县府前街中,恰当闹市,双拱平桥,水光月色上下相映,妙不可言。曾有诗云:“桥悬虹影枕清流,夜静山城暮霭收;天上蟾蜍沈素魄,一溪双月碧潭秋。”

第三景:鉴寺僧钟。碧莲峰北面山脚,昔为鉴山寺,僧人早晚呜钟礼佛,响彻全城。今寺改为楼,登楼一览漓水群峰,尽在目中。有诗云;“禅光虚寂薛萝浓,石径萧萧香雾封;何处泉呜空谷啸,翠微堆里一声钟。”

第四景:马山岚气。山在碧莲峰之右,天欲雨时,岚气先起,缠绕山腰,恰似匹骏马,披着白绢腾空飞跃。有诗描其雄姿:“马山气势如天马,天娇凌空欲化龙;四面岚气晴更好,高腾云汉作奇峰。”

第五景:龙洞仙泉。洞为龙跃山小岩,内有石盆注水,长年不竭不溢,此奇观人称“仙泉” 。有诗云:“仙洞烟岚复几重,桃花流出水溶溶;南山文豹终须现,试聘春云起卧龙。”

第六景:白沙渔火。白鹤山脚,漓江平静开阔,对面有洲,一片白沙,渔舟夜鱼,鸬鹚展翅,渔火点点,白沙闪闪,如流星似飞萤壮观至极。有诗云:“沙明水碧晚姻含,片片轻舟绕市南;款乃支离依崖泊,流星飞影照空潭。”

第七景:簧空万云。宫在今阳朔镇小大门东,左边临江处,昔有“万云亭” ,今石址尤存,建筑华丽堂皇,与山水天云交相辉映,形成水天一色。有诗云:“巍峨宫阙彩云封,曙色平增桃李容:泮水风清芹藹秀,四时常做五云封。”

第八景:西山晚照。西山即屏峰山,当夕阳返,樵牧归唱,景色奇绝。有诗赞:“日挂林梢下半空,山门开处咽残红;寒山妆点秋容淡,天作王维一画工。”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徐悲鸿 竹筏 明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