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年尾还有些时日,但铺子已经简短地在做一些年度总结了。
国产电影方面,今年算是回归正轨了,没给人那么多的惊吓。
至于国剧,在动辄几百亿播放量的市场压力下,
虽不说良心剧满地走,但也有几部非常不错的:
《白夜追凶》、《白鹿原》、《大秦帝国之崛起》、《无证之罪》……
《白夜追凶》
其中,铺子发现漏了一部。
该剧在豆瓣上,七万多人打出8.3分,基本已经锁定了年度十佳剧。
与其他年度好剧相比,它的题材内核也十分新颖。
年度最装神弄鬼的国产剧就是它了。
今天我们就来补下课,说下《河神》。
这部剧改编自天下霸唱所著的小说《河神·鬼水怪谈》。
天下霸唱的名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就算你不是一名灯丝,但至少也听过他的「鬼吹灯系列」。
《鬼吹灯之寻龙诀》
中国影视圈最具影响力的IP里,「鬼吹灯」绝对是前几位的。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与《河神》同台竞技的就有两部《鬼吹灯》。
一部前传《黄皮子坟》,一部后传《牧野诡事》。
《黄皮子坟》
顶着原著光环的加持,可惜都相继栽了,平庸或雷人。
两部加起来的评分还没原著名不见经传的《河神》高。
真是让人分外好奇,万众期待的成为了哑炮,名声不显的反倒是黑马。
不但剧里透着诡异,剧外的故事也掺着奇异。
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其实说起来,《河神》和《鬼吹灯》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人员配置上,都是两男一女三人行,每个人性格都很鲜明。
《鬼吹灯》里,胡八一老干部,雪莉杨女王范,王胖子混不吝。
《河神》中,三位主人公也是各具个性。
由李现饰演的男主郭得友,从小就是跑江湖的,社会气很重。
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梳着前卫的脏辫,说话办事很是嘚瑟。
女主顾影(王紫璇饰),郭得友的青梅竹马。
能和郭得友这种浑人走到一起的,自然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
打扮上毫无淑女样,头上似鸟窝,身着碎布衣。
随时都神神鬼鬼的,
打个架也是东倒西歪,没个正型。
三人小团体里,唯一正常点的就是男二号丁卯(张铭恩饰)。
一水的西装马甲长裤三件套,穿得很正经。
身份也有头有脸,商会第二代当家,还出国去留过洋。
因此办事探案非常现代化,相信科学,相信理论学说。
三个个性不一的人为同一目的走到一起,从而发生化学反应。
这是《鬼吹灯》的勾人之处,也是《河神》吸睛的一种方式。
除了人设上,两者主题也都很相似。
天下霸唱的小说最有趣的地方,莫过于八个字——
三教九流、五花八门。
这儿说的两个成语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
它们都指向了同一种东西,那些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职业。
《鬼吹灯》里,天下霸唱写道:
“七十二行,盗墓为王。”
《鬼吹灯》的故事就是围绕寻龙摸金、盗墓下穴展开的。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而倒斗就属于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里的一种。
《河神》中,虽不是掘金下墓,却也围绕其他职业展开。
看主角三人就明白了,都不是啥正经营生。
郭得友,人送外号小河神,水性特别好,专门负责水下捞尸。
郭是由师父老河神养大的,一身本领都传承自古代。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他有特殊本领,同他一起长大的顾影也不例外。
他与水打交道,她就与鬼神为伍。
顾影是神婆家传,玩的是跳大神,请阴兵。
看似最体面的丁卯,其实也和地下世界沾染不少。
他家商会是做漕运的,占据一方码头,靠此营生。
虽然有点得罪人,但一般这种地方最多的是什么人?
文化水平不高或者有前科的,为谋生计只能卖体力。
而能降服他们的,自然手腕要更硬。
所以说什么商人,本质就是黑社会。
没一个不是是干正行的。
不难看出,《鬼吹灯》和《河神》的主题是很近,甚至说相同的。
它们都是借几个人之口,讲述了中国的怪谈民俗,引人进入其中。
那么问题也就来了——
既然人设相似、核心一致,为何《河神》脱颖而出,《鬼吹灯》这次栽了?
难道是《河神》更尊重原著?
这就说笑了,其实剧版和小说出入还是很大的,就拿人物来说。
原著里,郭得友可没有这么放肆,他有点像胡八一,挺沉稳的。
丁卯也没这么高大上的身份地位,他原本只是郭得友的小跟班。
至于顾影,书里根本没有,完全就是剧集自创的一个角色。
莫非是改编得非常好?
《河神》电视剧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下。
时间民国时期,坐标海河和淮河的交界处天津卫。
捞尸专家郭得友和小女友神婆顾影,意外认识了富二代丁卯。
和往常一样,郭下水工作,从水中捞起了一个死婴。
至此开始,仿佛开了一道封印,城里怪事频频发生。
他们身不由己地卷入事件中去。
随着调查加深,仨人发现,这与一个叫“魔古道”的组织有关。
而且郭得友的师父、顾影的养母、丁卯的父亲、政府秘书长……
无数人都与这事脱不了干系。
乍一听,这故事虽然有不弱的悬疑性,但这个操作并不算太新鲜。
叙事上它也有失误,有不少童鞋觉得,此剧有点拖沓缓慢。
剧的前半部分,有许多插科打诨,和主线联系不是那么强。
俗话说的好,要先声夺人。
可此剧先期不算特别勾人,需要耐心才能等来戏剧的高潮。
前两者都不算站得住脚,那么就是有特别创新的地方?
嗯。。。老实说,好像也没有。
许多桥段明显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像是反派的绝活,蛊虫控制尸体,把其变成了活死人。
这不就是国产的丧尸,玩生化危机吗?
这些方面,它都只能说达到了可看的标准,并不算特别突出。
《河神》只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拍出了中国味。
纵览目前成功的盗墓题材作品,有两部是很成功的,电影《寻龙诀》和电视剧《精绝古城》。
它俩成功的基石都是,堂堂正正地拍盗墓摸金,将其作为核心。
再来看反面教材《黄皮子坟》和《牧野诡事》:
一个主打胡八一王胖子的青葱岁月,搞成了盗墓青春;
另一个瞄准胡八一雪莉杨的孩子,做成了嬉闹的喜剧。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
插入了笑声、成长等多重元素,不是不可以,但不应该喧宾夺主。
因为观众最想看的,还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阴阳五行,风水八卦。
《河神》的主人公虽然不是摸金校尉,却也秉持了这样的态度。
充满悬疑惊悚感的主线是骨干,倍感亲切的民间奇事作为血肉。
它从头到尾都在营造这种诡异奇绝感:
从片头开始,瘆人感就袭来,片首曲的词是这样写的:
江湖、科学、拳脚、真相、水性好、法医、神婆、记者……
看了国产剧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片头。
听着听着,一种迎面逼人而来的诡异感瞬间就渗出来了。
氛围立起来了,每一集开场的第一幕又会强化这种感觉。
一个说书人正襟危坐,手里拿着一方端木,桌上放着解渴用的茶。
用不紧不慢的语速,又扣人心弦的节奏,娓娓道来,上回书说到。
这既是前情回顾,又凸显了民间传说属性。
开胃小菜上了,接下来该正菜了,这才是重中之重。
它也准备得分外精致,荤素搭配,既有食欲又不油腻。
先说素菜,无所不在地地方特色。
警察局长,操着一口地道的天津片子,几句下来,满满的相声既视感。
这已经很鲜明了,更别说那些天津美食了:
果头儿配豆浆,糖皮儿就面茶
硬煎饼配果子,一定要加两颗笨鸡蛋
……
有趣又解闷,让人期待肉菜。
郭得友和顾影都是传统手艺继承者,人虽不正经但本事不小。
郭得友水下憋气没怕过谁,一下水就像燕子归巢、鱼儿回水。
顾影小神婆,做法事、搞通灵都会些。
他们所见所闻也是各种奇人、奇招、奇事。
从古时传下来的绳索技巧和缩骨手法;
各种幻术,把人弄得昏天暗地;
还有具备很强蛊惑力,能操纵人心的邪教高手;
当然也少不了与死尸打交道的盗墓者;
天下霸唱曾说:
“写一部《河神》耗费的精力,相当于写八部《鬼吹灯》。”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此言非虚。
因为难点不在于写,而在于收集。
为了写此书,天下霸唱共花费四年,其中半数时间都在收集天津轶事。
天津的风俗地貌,虽然说剧集受限于篇幅,
不能做到百分百还原,可基本的还是到位了。
主要的那些风俗怪谈,不但不落下,编剧还主动加戏。
郭得友所在的河神一脉有两大绝活:
一是水底下的功夫,二是点烟辨别冤屈。
书里面,第二项技能是被一笔带过的。
而剧里却详细地展现了出来,这反倒成了《河神》最具风格的地方。
郭得友点烟昏迷,精神进入异空间,一片黑暗空虚,只有他与死者。
《河神》这部剧就高级在这——
你以为看的是惊悚片的故事,其实却全是中国传统文化。
而文化是比故事更有穿透力和渗透力的,它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
小时候看西部片,未必知道美国近代史,但你知道美国牛仔精神;
看岛国的剑戟片也一样,日本民族的菊花与刀,自然好像就懂了;
咱们以前也有这种电影,那就是武侠片,诠释了中国人的侠义道。
《卧虎藏龙》
可惜随着时代发展,无论是西部片、还是武侠片都慢慢衰落了。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并不要紧。
因为之后,他们又发明了超级英雄电影,把个人英雄主义带向了世界。
而我们呢?依然在原地打转。
这种情况直到天下霸唱们出现,他们让人看到了另一片沃土。
原来我们脚下,就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
在铺子看来,这种民俗题材完全能和武侠一样,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
但前提还是质量,拍好再来说话。
如果都像《河神》、《寻龙诀》、《精绝古城》一样,那自然是好的。
假如只是为了蹭热度捞快钱,拍出一部又一部护宝笔记,
那么估计没等到它和武侠片一样有辨识度,就已经完了。
这种有了希望又被毁掉,比直接没希望来得更让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