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魅力

电影
曲艺
2017年11月20日 13:22

朴学东

无论电影多么流行,话剧都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现场感。

无论网上销售多么便捷,作者签售仍然会吸引大量读者,其中一个原因,还是现场感。

无论广播,电视,网上音、视频多么时尚,现场版的北京评书总是有着独特的魅力,不少观众愿意到书馆欣赏,其中原因不仅仅是现场感,更是因为它凝聚着评书表演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真挚呈现和执着坚持!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北京文化元素深入血脉的我,从小爱听评书,但有幸在现场聆听北京评书时,已过不惑之年。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一楼座无虚席,英姿飒爽、一头银灰大波浪的连丽如先生一上场就是满堂彩!随着她浑厚、大气、充满磁性的声音,听众被带到遥远的古代,置身于连先生用生动语言绘就的场景,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更是扣人心弦……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已经飞快过去,当醒木再次响起,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而我的思绪,仍在评书的故事中,久久回味……

后来,我先后到宣南书馆、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崇文书馆)、天桥艺术大厦多次欣赏北京评书,成为了忠实粉丝,逐渐熟悉了现场版北京评书的环境和氛围,熟悉了保留和传承这一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们,也开始思考现场版北京评书魅力的缘由。

现场版北京评书的魅力,在于一气呵成。一个小时的评书,按照正常语速,也是上万字的容量。表演者时而从容淡定,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表演的流畅,是脱稿前提下的言如泉涌。没有“重拍”、没有“补录”、没有暂停,完全靠扎实的功底和精心的准备,把一段书通顺地讲完。记得连丽如先生曾在评书中全文背诵《铜雀台赋》,并结合故事情节恰到好处地点评,评书、评人、评情、评事、评理,让观众十分享受地沉浸在情境之中……

现场版北京评书的魅力,在于真诚互动。连丽如先生曾经回憶她第一天说书,父亲连阔如只嘱咐了一件事:每天开书前要和听众聊天,用行话说叫“贴身靠儿”……每次去听书,我都会看到连丽如先生在书馆门口和观众聊天,或签名、或合影,七十多岁高龄的她风度翩翩,笑容可掬,那么亲切、慈祥;每次演出结束,她会继续和观众寒暄,如老友一般;演出过程中的互动,更是表演者与观众互相听到呼吸声的默契。她的老伴贾建国和众弟子亲力亲为整理桌椅、打扫卫生、给观众沏茶倒水……这和谐融洽的氛围,加深了与观众的感情。

现场版北京评书的魅力,在于与时俱进。源自生活的艺术,才能生命力常在,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现场版的北京评书较之广播电视评书更吸引观众,评书的开头,总有表演者一段自然的“导入”,不仅承接上次结束时的“扣子”,还经常与当时的社会热点、听众日常生活的关注点紧密结合,表演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现挂”更是平添了幽默与风趣。有一次,连丽如先生在评书《三国演义》中忽然出现了一句英语“A beautiful young lady……”不仅未让听众觉得有违和感,反而与当时书中的内容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引来一阵掌声和会心的笑声。

现场版北京评书的魅力,在于融会贯通。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融会贯通。连丽如先生曾说,评书界和梨园界是鱼水之情,唱戏的喜欢听书,说书的必须听戏,评书演员借鉴京剧的唱念做打,京剧演员通过听书增加文史知识……我多次在现场听书,感到北京评书融会的不仅是京剧,表演者语调的抑扬顿挫,眼神的活灵活现,动作的一招一式,展现出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子,让观众在听书中体验到综合艺术享受。2013年8月,在梅兰芳大剧院“戏从书来,书中有戏——纪念连阔如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演出中,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北京评书与京剧同台的画面。连丽如先生与京剧花脸演员李扬扮演的曹操共同演绎“横槊赋诗”,舞台上时空变换,评书表演艺术家与既是评书也是京剧中的经典人物直接对话,精彩、深刻、创意无限。

百闻不如一见,现场的魅力妙不可言。我得知不少观众来书馆听过一次书后,深感现场听书与在广播里听书气氛全然不同,于是来听了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成为固定观众。可见,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更多的宣传、呵护与支持。

今年,北京评书恢复现场演出满十年了。十年中,连丽如先生的白发又增加了不少,期间还曾因身体不适暂别舞台。当她再次出现在舞台上,精神矍铄地敲响醒木时,观众发自内心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欣慰地看到,王玥波、梁彦等连先生的弟子,表演水准日趋成熟,北京评书后继有人。

作为忠实观众,我觉得下面这句话是对北京评书的最佳评价:“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而说这句话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endprint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评书 人物 启迪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