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存大量不适镜头 是谁让孩子们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
姜戈弗里曼
2018年02月23日 20:04

2018年电影春节档票房再创新高。而《红海行动》当为最大黑马,截至今日票房已破15亿,成为继《湄公河行动》、《战狼2》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军事题材主旋律影片。

但不知道各位在观看《红海行动》时是否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家长带着自家小孩走进影院,来看这部他们以为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影片中存在着大量"少儿不宜"的血腥暴力镜头,包括爆头、断肢,甚至恐怖分子的划喉斩首镜头,都赤裸裸的、无差别的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这里面就包括那些很明显还未成年,甚至更小的儿童。

连我这样的成年人看后都觉得不适,不敢想象孩子们看后会是什么感觉。我们平时放在嘴边口口声声的"保护未成年人",怎么到了现在又是另外一种光景了呢?究竟是谁让孩子们走进电影院,来看这样一部绝对的18+影片?

平时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我们都心知肚明,有的游戏甚至连红色的血丝都不能见。为什么到了这里,更大尺度的画面就能肆无忌惮的出现在未成年人的面前呢?是爱国主义加成,是审查的双标,还是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PY交易?

要说复杂,这事背后的千丝万缕岂是我等刁民能知晓的。但要说简单,也很简单,便只是"分级"二字。

电影分级在国外早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制度。根据内容将影片划分为不同等级,用以约束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观看,保护未成年人不会过早的接触成人内容。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普遍得到认可的分级制度,在我国却迟迟未提上日程,即便是一个体量如此庞大,潜力无穷的市场,靠的仍然是"电影审查",一刀切,上面说了算。十岁孩子不能看的内容,三十岁的大人也不能看。

早在很久之前,就有人呼吁电影分级制度,多年未果,至《湄公河行动》,这样的呼声日渐强烈。再至去年的《大护法》,今年的《红海行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分级的重要性。哪怕仍旧无果,我也愿振臂呼一声,愿有一人听到这样的声音。

《湄公河行动》、《战狼2》、《大护法》、《红海行动》,因为某些原因,这些电影选择性忽略了片中的血腥镜头,而无一例外的,这些电影全部是被寄予厚望,或者是"有利可图"的国产电影。本应是宣传社会正能量的载体,却因为这些不和谐的镜头,产生了与未成年保护完全相悖的效果,岂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我们不敢奢求与国外一致的分级制度,但至少可以尝试“中国特色分级制度",或者在进影院之前提醒一下家长,这个影片不适合您的孩子观看,我认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人会说,难道分级制度就能保证孩子们不会进入影院去看这样的电影吗?网吧不是照样有未成年人进入。制度先行,如果没有一套成熟的标准指引,我们永远不会做出改进,只能在落后的国区徘徊。我不是在呼吁某些不敢奢求的自由,完全是抱着一个心声和出发点,"救救孩子们吧"。

我在看《红海行动》的时候,后排的大人一直让小孩捂眼别看。小孩偷看,大人呵斥,怎么这点自觉都没有?这个自觉,不应该由你们来完成。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红海 湄公河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