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为博取观众眼球,一些“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剧之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就是所谓的抗日神剧,已经遭到观众唾弃,有观众戏称:“鬼子坚持了14年真不容易啊。”然而抗日剧《亮剑》却一致好评,红火了13年,其热度赶超了某些偶像剧。这是为何呢?
看抗日神剧的时候,观众有一种被戏弄的心情。其实观众看抗日剧,更多的是希望能看到真实的历史,希望这部剧能真实反应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李幼斌版的《亮剑》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再现了那段历史。《亮剑》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这就是他吸引人的地方,因为他是真实历史的再现。
为了防止某些人对号入座,《亮剑》中的主要人物并非单纯某个人物的原型,而是多个原型的综合体。第一主角李云龙,最主要的两个原型分别是中将王近山和少将钟伟。其中李云龙和王近山的相似度高达60%,和钟伟的相似度高达40%。第二主角赵刚也是多个历史人物的综合体,原型分别是大校蔡铁根和少将李震。
由于王近山和李震都是“问题将军”,所以作者以小说虚构的形式,来反应一代功臣的风采和结局,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两大主角李云龙和赵刚分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独立团团长和政委。两个人一武一文,一个冲动一个理智,一个鬼才一个人才。李云龙是泥腿子出身,赵刚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二人从最初的水火不容到最终的生死之交。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因战功卓著,都被授予少将军衔。李云龙去了部队,赵刚去搞政治。在一次会议上,赵刚为了抵制左倾错误路线,在会议上气愤地说道:“既然你们忠奸不分,我这个职务不干也罢。”赵刚这句话,语惊四座,整个会场竟然沉默了两分钟。赵刚这句话,被文哥当成了“小辫子”,被污蔑为反革命。
赵刚是一个文人,他曾经对李云龙说,如果自由和尊严受到挑战,他会选择反抗或死亡。这次他履行了他那句话。赵刚的精神受到了侮辱和羞辱,他的信仰受到了侮辱。赵刚说道:“士可杀不可辱”,说完自杀了。抗战时期,赵刚说他可以为信仰献身,李云龙骂他是书呆子。这次李云龙信了,说了5个字:“说得好,老赵。”这5个字,字字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