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电影
艺术百家
2018年05月01日 15:23

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海报-一带一路 倡议为影视创作开辟新思路

张同道

摘要:现有全球化纪录片格局形成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电视纪录片品牌化,纪录电影回归院线且频频成功,新媒体纪录片展露头角。在全球化语境里,中国纪录片还属于本土化,距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路程。文化是软实力,而纪录片则是软实力中的硬通货。2011年以来,中国纪录片启动产业化行程,国际化推进迅速。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纪录片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构文化品牌,实现中国文化传播,这正是《世界纪录片产业论丛》所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电影艺术;全球化;电视纪录片;记录电影;新媒体;文化软实力;文化品牌

如果说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还略显抽象,那么互联网、好莱坞、麦当劳、微软和苹果则感性地诠释了全球化的含义,对于世界,全球化从20世纪80年代进入计时:对于中国,加入世贸协定的2002年可谓开端。从中国衣服包装不同肤色的人群、中国玩具娱乐不同种族的儿童,到中国城市随处可见的麦当劳、中国院线高潮迭起的好莱坞大片,中国已然置身于全球化海洋。当然,全球化并未一统天下,它把世界分为两块:一部分是国际化,一部分是本土化。面对西方强势文化,中国选择经济国际化、文化本土化的战略方针。现在,中国经济一路攀升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文化依然处于国际弱势地位。原因不一而足,现实境况是中国文化产业尤其传媒产业,落后于实体产业至少30年。

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要求“讲好中国故事”。走出去就必须国际化,否则还只能在自家小院散步。因此,中国文化产业、尤其影视传媒产业也将进入全球化时代。

文化是软实力,而纪录片则是软实力中的硬通货。2011年以来,中国纪录片启动产业化行程,国际化推进迅速。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纪录片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构文化品牌,实现中国文化传播,正是《世界纪录片产业论丛》所研究的课题。

一、全球化纪录片格局

现有全球化纪录片格局形成于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电视纪录片品牌化,纪录电影回归院线且频频成功,新媒体纪录片展露头角。

电视纪录片呈现明显的全球化特征:近年来,国际化品牌实现了全球范围传播,并从不同地域吸纳资源,整合营销,其文化影响力与经济能量占据行业主流地位。并且国际品牌之间的合作成为发展趋势,一些重大项目往往是合作的结果。美国DiscoveryChanel已于2008年上市,2015年在224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累计订户30亿,收入为63亿美元

美国National Geography Chanel也在170多个国家落地。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法国和德国合作的ARTF也通过联合制作与节目发行的方式进入全球市场,成为国际化品牌

多数国家纪录片属于本土化,即使有个别节目进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是与国际品牌合作的结果,整体而言,没有国际认可的品牌

纪录电影重回院线是一个全球化思潮,首先从美国开始。2002年以来《科伦拜恩的保龄》《华氏911》等社会问题影片不仅电影院票房大卖,还获得奥斯卡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每年130多部纪录电影进入院线放映其次,欧洲纪录电影也频频发九《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海洋》等一批自然纪录电影全球放映,人文内涵、电影美学与技术标准堪称极致,并取得票房成功。十年里,法国平均每年超过70部纪录电影在院线放映,几乎同时,纪录电影在亚洲获得成功。2004年关注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的纪录片《生命》在台湾票房胜过故事片,此后《无米乐》《拔一条河》《看见台湾》等影片不断冲击票房纪录。2009年,韩国纪录电影《牛铃之声》吸引了近300万观众,并发动一场乡愁思潮。5年后,《亲爱的,别过河》再次取得票房成功,超过500万观众涌进电影院。

新媒体纪录片展露头角。近年来,新媒体纪录片逐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如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和凯文·麦克唐纳制作的《浮生一日》,联合Youtube网站从全球征集素材,讲述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参与者多达数万人。

二、中国纪录片发展之路

在全球化语境里,中国纪录片还属于本土化,距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路程。

当然,一些中国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包括一些重要电影节),但多数是独立纪录片。即使获奖作品也难以在国际主流媒体传播,市场前景黯淡。

但所有熟悉中国纪录片的人都已嗅到国际化气息,只是仍在焦灼地寻找路径。

2011年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色彩日渐浓郁: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英国RRC的资深制作人,甚至雅克·贝汉、菲尔·阿格兰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常常来中国传经送宝:中国纪录片人出现在国际纪录片集会上,如法国戛纳电视节、阳光纪录片节、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法国阳光纪录片节已在中国举办3届,一些年轻人纷纷登台提案:中国电视节上国际嘉宾日益增多,如四川电视节、上海电视节、广州纪录片节。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

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初显成效。《故宫》《超级工程》《颐和园》等通过国际合作在全球传播。中国电视机构甚至出资参与国际品牌合作,如《非洲》《隐蔽王国》。近两年,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直接与中国电视机构合作,制作了《运行中国》《跟着贝尔去冒险》《鸟瞰中国》等节目,在国际电视网播出。

中国纪录片也启动工业化进程,央视纪录频道从创意、管理、制作到传播系统向品牌学习。《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次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品牌,并成功地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市场效益,为纪录片打开一片开阔的产业空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连续出台促进纪录片发展的政策,并批准北京东方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三家纪实频道上星播出,为中国纪录片建构了足够宽敞的市场空间。

天生流淌着市场血脉的新媒体并不急于投入纪录片制作,多数仍在纪录片传播上用功,冷静地寻找机会。2015年初《穹顶之下》的传播显示了新媒体的威力,而《侣行》无意间打开一条影响力与市场融合的新路。不过,新媒体纪录片究竟将向哪里去?我们依然在摸索。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纪录片 中国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