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亲爱的老伙计,峨影厂第一部译制片是这样诞生的

电影
四川外联号
2018年07月25日 04:28

/

米家山、高明洁、张国立、宣晓鸣、钟金虎、翟永明的1988。

从上到下为米家山、高明洁、张国立、宣晓鸣

噢,我的老伙计,《我不是药神》票房过28亿了!真不敢相信,豆瓣网友竟给了它9分。我敢打赌,印度成了中国人最近的谈资。我向上帝保证,印度不只有神药还有励志歌舞片。

看在上帝的份上,告诉我为什么欧美人民交流满口老伙计,还不停地打赌,就像尾巴被门夹住一样?

除了少数出国的人,大部分中国人一开始是通过电影认识其他国家的人是如何生活的。海外电影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听懂原声的都是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要听懂角色间的对话,主要依赖的是电影译制片。194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诞生了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现在再来感受,你会发现这部片子中人物念对白的时候,就像含着一颗萝卜在说话。这就是长影的译制片风格。

新中国首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到了1988年6月,这股译制浪潮传到四川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时,峨影厂拥有中国国内最好的录音车间之一,但也成本高昂,不得不寻找新的创收办法维持它的运转。与现在年产600部的中国电影市场井喷状况不同,拍摄10部故事片是中影公司当时分配给峨影厂一年的工作量。而据峨影录音车间领导之一的钟金虎回忆,为了养活那个设备精良的录音间,他们需要在一年中总共完成18部作品,通过翻译制作海外影片达到车间满负荷运行,扭亏为盈。

峨影制片厂

一天,峨影厂接到了那份来自中影公司的简短译制委托函,聘请钟金虎担任译制片组的制片主任,统筹整个配音工作。他又聘请了档期之外的拍片导演米家山来做配音导演。

136分钟的印度电影《孔雀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峨影厂第一部译制片。

电影《孔雀女》海报

虽然这部译制片很多人至今都没看过,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的豪华配音阵容。现在,用带有历史沧桑感嗓音主持电视节目《国家宝藏》的张国立,当年凭借着“酥到骨子里”的声音获得配音角色;曾让葛优完成跑龙套到主演角色转换的米家山是这部片子的配音导演,同年他执导了喜剧讽刺电影《顽主》;被誉为“当今国际最伟大诗人之一”的翟永明是这部影片的场记;周润发的御用配音导演宣晓鸣也是这部电影的配音演员……当时那群意气风发的年轻男女现如今都成为了相关领域的关键人物。

在配完《孔雀女》后,米家山就导演了《顽主》,张国立与他再次合作

不过,上面提到的所有人做的都是幕后工作。在他们接手的前三年,印度国家电影发展有限公司根据该国著名残疾舞蹈家萨哈迪·缠尊的经历拍摄完成了这部影片。为了找到给萨哈迪·缠尊配音的年轻女声,米家山颇费周折。

“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找演员就只有人找人。”米家山几乎把四川人艺、四川广播电视台等文艺团体都找了个遍,结果仍与他预期中的人物形象有所偏差。“找到配音女演员,可以说是一个偶然”,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米家山随口提起这件事,结果他弟弟说,在中科院计量研究所有个同事的女儿就很适合来干这件事。“有一种感觉,就像你找了半天找不到的突然一下就出现了。”

《孔雀女》剧照

高明洁那年只有16岁,还是个高中生。被选中前,她对译制片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碰巧看过的《茜茜公主》和《巴黎圣母院》上。高明洁看过那些国外影片后也曾设想过,如果“自己也能做就好了”。仿佛命运的一次突然降临,她的念念不忘终于听到了回响。

与高明洁一起试音的不少是成熟的配音演员,但她却不觉得紧张。米家山把她准备的录音作品和试录的一些片段制成录音带,交给领导审查后不久,高明洁获得了为萨哈迪·缠尊那个角色配音的任务。

高明洁

为了让参与这部译制片的唯一新人进入状态,米家山让高明洁住进峨影厂,她也成了唯一一个需要跟组的配音演员。

试录的时候不紧张,真正开录后就难免了。年龄小,声音训练经验主要来自校广播站、升旗仪式、夏令营等小活动的高明洁要与比她年龄大的专业男配音演员搭戏。米家山为了做到完美演绎各个角色的声音,不仅挑嗓子,也考察配音演员的性格与片中人物的贴近性。于是,“每换一拨我都很害怕,因为他们都是很知名的男演员,而我属于零经验的,就生怕把我换掉。”

印度电影《流浪者》曾在中国很红

除了寻找演绎角色的好声音,译制片也考验配音演员能否口型对准。口型对不好,观众就会走神,发现声音并不是荧幕上的演员说出来的,弄不好会变成一个笑话。为此,拿到中影公司的翻译文案后,米家山和翟永明在现场根据剧本上各个角色的说话时间,不断微调对白文字的长短。

至于用什么语调、腔调来配,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那时,长影的东北口音、上影的欧美腔已经形成各自明显的特点。但米家山认为,这是一部亚洲影片,“所以我很确定,我们不会像长影或者上影那种腔调、语调靠拢。”

原版印度语演绎的《孔雀女》在中国的译制,最终使用的是标准普通话。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这部没有夸张腔调的青春励志影片终于和中国观众见面,让中国人从大荧幕上感知到印度人的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同时掀起了译制外国片的浪潮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掀起译制海外影片的浪潮也成就了一个黄金时代,让当时的文艺青年可以借助视觉和听觉畅想中国以外的样子。而当年那些译制参与者在重现昨日世界过后,随后奔向了自己的前程。

高明洁就是其中一个缩影。“这部片子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蒙,觉得以后我就要去做这行了。”现在,高明洁是深圳广电有名的主持人,她从《孔雀女》的配音经历开始就一直从事着与声音相关的工作,后来也给峨影与日本合作的一部电影《熊猫的故事》配过音。

高明洁配音的《熊猫的故事》

©朱晓剑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中国年轻一代观众对原声电影的喜好比例上涨明显,但译制片并没有完全退出影院。在译制片从主流转为支流之际,那些老影迷却仍能想起当年峨影的这部片子,他们还能通过追溯记忆,重温当初换个方式看世界的欢喜。

峨影厂60年关联阅读

采编:刘映红

图片:均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四川外联号为公益性质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源于网络,相应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在后台留言告知,我们将尽快沟通并处理。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译制片 葛优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