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后 那些有关电影的“蹉跎岁月”
——天水市电影行业40年变迁史
近期,抗癌药降价之事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而相关题材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也是票房大卖,影响深远。不少观影者认为《我不是药神》堪称数字电影发展史上的良心之作,以其良好的音效、清晰的画质给观影者带来深刻的感官印象和优质的体验。

“如果是当年的胶片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放映效果可能要大打折扣了。”从事放映工作近40年的王集说,改革开放40年,电影业从样板戏、胶片电影、数字电影再到VR技术的介入,水平一直在改进提升,也越来越能满足观影者的需求。可以说,40年间电影在我市走出了一条充满生活色彩的时代传奇之路。
◆天水日报记者王雪梅

1、放映岗位感受电影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电影放映方式和技术层面发生着巨变外,电影的其他方面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王集介绍说,在他印象中,改革开放前的电影几乎都是样板戏和战争片,其他类型的影片很少。电影刚到天水时,市民们观影的热情并不高,前来看电影的人少之又少。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上世纪80年代,大量港片进入大众视野,上世纪90年代海外大片又蜂拥而来,市民们的观影热情越来越高。近些年,《战狼2》、《红海行动》、《芳华》等热门国产片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影院也成了市民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到了贺岁档、暑期档等档期,我市各影院更是一票难求。
不难看出,电影已经成了我市市民精神需求的重要元素,也从侧面反应出,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
王集在电影放映这个岗位上走过了近40个年头,胶片电影放映了二十多年,数字电影放映了十多年。可以说王集见证了从上世纪到现在我市电影行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变革,亲历了近年来胶片电影被数字电影代替的技术飞跃,感受着观众们因生活质量变好而带来的观影方式、理念的变迁……这其中,技术在变,场所在变,服务在变,体验在变,可不变的是人们对电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影市场的繁荣,也昭示着一个城市文化的繁荣,电影无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各大影院纷纷落户我市,影院为了拉拢客源,在竞争中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
“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不紧跟时代步伐就会被淘汰。更换陈旧的音响设备、把所有的座椅换成软包座椅、开设豪华观影厅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排片量,也能为顾客提供更舒适的观影环境。”我市一影城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什么时候,他们对硬件和软件的提升都一直很重视。

2、国有公司经历“世间冷暖”
1992年,天水的电影行业成绩骄人,国有发行公司城市影院放映收入超过了200万元,开创历史最高水平。200万的收入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巨款”。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影行业被视为天水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工作的顶峰时期,当时全市设立了市级电影发行放映机构1个、县区级7个、发行组5个共13个单位,电影放映单位达到387个之多。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立体电影《欢欢笑笑》与《快乐的动物园》首次与天水地区的观众见面,又加之天水城乡掀起宣传放映科教电影新高潮,天水地区的电影行业空前繁荣,殊荣不断:1986、1989年,甘谷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两次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至1987年,甘谷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张家川电影公司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卫生优生优育科教电影月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电视片白鹤奖”、“全国首届农村科教电影汇映月先进单位”等殊荣。
而为天水电影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作为推动我市电影行业大力发展的功臣,也曾随着天水的发展两次变更名称。1978年,天水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更名为天水地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985年天水地改市,又更名为如今的天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期间,电影业的快速发展见证了天水的改革发展。
遗憾的是,1996年,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省电影公司实施电影放映院线制,由于天水城市影院经济效益差,设备陈旧,无法融入院线制,省公司也相应地停止了对天水所有电影节目的供应,导致全市95%以上城市影院停业,许多电影院被拆迁改造,天水城市电影放映事业一度低迷。
“以前最红火的时候,影院从早上五点到凌晨十二点,每天安排的场次很多,但还是场场爆满,票房一度创下新高。现如今,大部分国有影院不是拆迁就是被私人企业租用,辉煌不再的天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也由之前的1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24人。”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总经理张育红说。

3、农村电影发展欣欣向荣
2002年是我市电影业的转折年,我市借着国家实施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以及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机遇,对电影发行放映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并积极探索院线制改革途径,我市城市影院运营体制开始从单一的国有发行公司转到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院线公司新体制。
从胶片放映转到数字传输放映新体系,从原始粗放型转到信息化管理新手段,不管是在技术体系层面,还是管理手段上都有了飞跃性的突破。同时,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式启动。
“1996年到2001年,是我市电影业发展的瓶颈期,一直到‘十一五’期间,天水市农村电影才得到恢复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完成了农村电影院线体制改革。2008年,省上组建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总体思路,农村电影快速发展了起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传媒管理科科长刘旭东说。
记者了解到,自2002年以来,按照全省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要求,我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有34座。其中,秦州区3座(杨家寺乡杨家寺村、太京镇甸子村、玉泉镇王家磨村);麦积区4座(新阳镇胡大村、马跑泉镇崖湾村、马跑泉镇甘江村、五龙乡刘家湾村正在建设);武山县17座(城关镇、洛门镇、马力镇、滩歌镇、四门镇、鸳鸯镇、山丹乡、高楼乡、桦林乡、咀头乡、榆盘乡、温泉乡、杨河乡、沿安乡、龙台乡等15个综合文化站和杨河乡小庄村,滩歌镇王磨村固定放映点);甘谷县2座(谢家湾乡谢家湾村、六峰镇新庄村);清水县2座(白驼镇白驼村、永清镇原泉村);秦安县3座(王尹乡尹川村、安伏乡安伏村、五营乡邵店村);张家川县3座(恭门镇恭门村、梁山乡梁山村、龙山镇汪堡村)。
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组建农村电影建放映队139个,全市放映队全年放映30060场次。

4、数字电影迎来最美春天
近年来,节假日到影院“看大片”,已从流行时尚变为普通需求。尤其节假日的黄金场次均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大片”的票房效应越来越明显,这是我市各影城负责人共同的感受,特别是国产影片整体水平的提升,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尤其被影迷们称为“国产良心片”的各种题材的电影让各大影城的票房更是涨声一片。
随着2010年,我市首座城市多厅数字电影院——天水太平洋电影城正式运营,我市数字电影迎来了春天。据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市共有城市数字影院12家,银幕63块,座位5883个。其中秦州区5家、麦积区2家,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秦安县、张家川县各为1家。
“影城营业9年,数字电影从一开始不被市场认可到现在的经营良好,从摸爬滚打中找出路到发展黄金期,行业发展新态势不断涌现,我们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秦州区大众南路一影城负责人马女士告诉记者,从2016年以来,随着全市电影院的不断增多,观众也出现了分流,整个电影院经营呈现出平稳趋势,但并不影响经营。
据马女士介绍,2017年她所在的影院共接待了22万观众,暑期档、贺岁档最为火爆,一天的接待量能达到1000人左右,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影院安排的影片都以优质的国产电影为主,也有极少数外国影片会穿插其中。影院每年都会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放映一些公益场次,包括正能量的红色电影、纪录片等,主要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学生群体。
“看电影已经成了休闲娱乐的一部分,因消耗时间短、视觉效果强烈而深受欢迎。”市民段斌承说,只要一有新电影上映,我都是早早地从网上买好票,就等放映的日子带家人一起去放松放松。
5、本土电影如雨后春笋
天水文化氛围浓厚,民风淳朴,是个有内涵有故事的小城。近年来随着电影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市拍摄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土电影和微电影。

▲微电影《爱·如己初》首映海报
其中不乏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幸福快车》、道德模范题材微电影《爱·如己初》,以及公益微电影《一路上有你》、农村教育题材《长大了我们都要嫁给你》、首部红色题材电影《小儿锦》等诸多感人微电影。

▲电影《小儿锦》截屏
2017年,由天水市文明办、天水日报社联合出品,天天天水网、天水主流传媒有限公司摄制的道德模范微电影《爱·不释手》以绝对优势斩获被誉为中国公益微电影“奥斯卡”的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十佳评选活动微电影十佳和剧本十佳,天水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也成为全国唯一斩获微电影和剧本“双十佳”的团队,这也是全省唯一一部由新闻媒体自主编剧、导演、拍摄、后期制作的获奖作品。

▲微电影《爱·不释手》首映海报
在高峰论坛环节,天水市文明办和天水日报社联合发起的“天水市道德模范微电影系列工程”受到与会专家领导关注,也得到了担任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专家的认可和赞扬。

▲电影《幸福快车》截屏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影视剧拍摄成绩喜人。“电影《幸福快车》获得第17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第13届中国长春国际电影节优秀故事片奖,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入围参展影片,并在央视6套播出。电视剧《苦乐村官》也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2015年拍摄的四集纪录片《祖脉天水》反响热烈,2017年还拍摄了《后悔来得及》、《陇原妹子》等多部影视剧。”刘旭东说。
“我在《沉默的森林》里出演反派一号梁大龙,这是我第一次拍摄院线电影,这部戏的主角除了我之外都是专业演员,在对戏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演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对角色的把握,肢体、面部表情、眼神的表现,内心戏的释放,还有导演对整部戏的掌控,拍摄手法以及具体的细节,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我市拍摄的微电影中有不俗表现的天水本土演员袁鹏辉说,他会把在外面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当中,如遇到合适的角色和剧本,还是会努力争取,平常也会多注重演戏方面的知识,塑造更多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