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徐丹妮
图片 / 网络
你所理解的学架子鼓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是这样,跟着音乐一起摇摆?
还是这样,要从娃娃身上抓起?
或者是这样,一边打一边让鼓棒飞起来?
上一期主页君写了一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严肃”影评,你以为主页君平时都那么严肃吗?
错了,人家可是玩得了小清新,咽得下重口味,可严肃可活泼的。这不,今天就“安利”你们一部酷炫音乐主题的电影:《爆裂鼓手》。
动次达次,动次达次,动动达次,和节奏一起摇摆、摇摆……
开外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如果我小时候好好练鼓,是不是长大后就能像他一样酷炫呢?
你以为学乐器有天赋就够了么?错,还得有一位优(mó)秀(guǐ)的老师才行呀。
19岁少年安德鲁成长在单亲家庭,一心想成为顶级爵士乐鼓手。
除了刻苦练习之外,他还遇见了自己的“伯乐”。某晚他在学校练习时被魔鬼导师弗莱彻相中,进入正规乐队训练,同时也开始为追求完美付出代价。
看看,这速度、这节奏,每天都要这样练习N遍,单调而枯燥,如果是你也会有想砸鼓的心吧!
(本宝宝发火了!)
安德鲁越是刻苦练习,与外部世界越是隔膜。唯一理解他的是弗莱彻,但后者的暴躁与喜怒无常扭曲了这段师生关系,更让安德鲁耳濡目染,连带自身的性格亦发生变化。最后当安德鲁终于登上纽约音乐厅的舞台,他才惊恐的发现原来弗莱彻一直等着将他打入尘埃......
不断练习、再练习,才有可能在音乐厅演奏时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原本他只是个凭着兴趣入行的新人,却意外遇见了魔鬼特训官导师,在层层重压下的精神崩溃。羞辱的眼泪,恶毒的诅咒,老师骂人的话挨个说了个遍。
为了让你们更真实的感受到老师有多“魔鬼”,主页君特意截了几张老师的表情,你们随意感受下。
(看似微笑只是个表象)
(普通版)
(高级版)
(严肃版)
(暴力版,这个表情太到位了有木有?!)
严师出高徒,有人说讨厌这部电影里的老师,也有人说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训练出如此优秀的天才。
电影的最后,安德鲁在音乐厅里演奏。
表演一开始,老师把安德鲁骗到台上是纯心想毁了他的,只是没想到他会返回来继续打鼓。而最终让老师心意回转,也就是后来的眼神交流还有技术指导,外加帮忙扶正乐器,是因为安德鲁在强大愤怒和不甘之下打出了最牛的solo,让老师终于有了一个最牛的学生出现,算是满足了老师多年的一个心愿。
要是你没有办法准备打架子鼓打到满手是血,练歌练到嗓子发哑,那么还是安心读书、安心工作吧,艺术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的。
主页君曾经也学习过几年的钢琴,懂得背后枯燥单调练习的时光有多难熬,也懂得背后的痛苦。
不过那些受过的伤、流过的泪,终究会化作路上前进的动力,陪伴着你走上艺术成就的巅峰。
你是独一无二的,做你自己就好。
喜欢的事情就应该坚持做,遇见困难不放弃,默默的坚持,直到开花结果。
电影的结尾实际是悲剧,媒体的影评也多少在这一点达到共识,大概正是如此,片中固然有励志的成分,但是成功的代价是少年纯真的丧失,如果本来尚有纯真的话。
但不管结局如何,他至少为他的梦想努力过、奋斗过。
生活从不会善待任何人,包括那些为了梦想一直默默耕耘的人,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要为了心中那永不磨灭的梦想之光孤独前行,星爷不都说了嘛,人要是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