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后,在珠城的广场、公园,有这么一类健身者,他们有着几十甚至上百人的队伍,扛着彩旗,背着音箱,放着音乐,快步疾走,嘴上还喊着口号,很多人称之为“暴走团”。
(资料图)
暴走团健身参与者说,“音乐有节奏感,口号很来劲,走个5公里也不觉得累。”也有人说,“音乐、口号太吵,扰民,而且成群结队,能不能安静平和地健身?”9月5日、6日晚上,淮河晨刊记者走访了龙子湖公园、市民广场、张公山公园、淮河文化广场、淮河圈堤,均看到暴走团的身影。对此种健身方式,市民褒贬不一。
现场:一个公园好几个暴走团
9月5日晚7时许,住在富丽园小区的陈女士听到了窗外纬四路上响起的音乐和呐喊声。“暴走团又要上坝子暴走了。”陈女士说。
9月6日晚,在龙子湖公园,记者看到3个暴走团。在市民广场,暴走团至少有3个。张公山公园和淮河文化广场均有暴走团,他们有的穿着统一的队服,两人或三人组成一排,走在队伍前头的扛着彩旗。有人手提或肩背音箱,放着节奏感强的音乐,在队伍的前列或中间位置,走得很快,普通人要小跑才能跟上。
暴走团大小不一,多的上百人,少的二三十人。他们边走边大声喊“我健身我快乐”“一二一”等口号。暴走团的出现,让晚上游玩的市民可用道路变窄了,有正在路上行走或健身的市民,纷纷靠边让行。
声音:锻炼身体不该影响他人
“我要是一个人锻炼,肯定坚持不下来,这么多人一起,大家会互相鼓励监督,这样健身我觉得挺好的。”今年40多岁的罗先生说,其一直想锻炼,试了几次一个人,最后都没坚持下来,跟着暴走团既能交到朋友,还能坚持下去。
对广场公园内的暴走团,很多市民认为自己受到了影响。“有一天我骑电动车从淮河文化广场经过,遇到暴走团,他们竟然让我停下来,让他们先过。”尤先生说。张女士常在张公山公园锻炼,可自从有了暴走团,她只能在家里跑步机上跑步了。“太吵了不说,有一次差点被撞到。”张女士说,公园内的路本就不太宽,暴走团经过她只能躲开。晏女士说,“不光公园内,他们还在道路上走,占据了人行道,有的还占据机动车道,不看红绿灯,多危险。”
“公园是人们散步休闲的地方,大家一天班上下来,到公园放松,音响声音这么大,还怎么让人放松呢。”吴先生说,任何人都有强身健体的权利,但是锻炼者也不能只为自己锻炼,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且影响公共安全。
建议:相关部门参与监管引导
有市民认为暴走没必要非要追求集体的阵势,也不是非要放大声音。也有市民认为,对暴走关键要在健身与扰民之间找到平衡点,尽量给行人留条道,尽量不要放很大声的音响。这既要健身者的自觉自律,也要相关部门的监管引导。
“如果暴走团能戴耳机或是不放音乐、不呐喊,队伍能瘦一些,不把道路占满,不影响别人,谁还会对他们有意见呢。”市民程先生希望暴走团的人能够自律。“外地有的公园管理者,会对暴走团进行监督引导,希望蚌埠也能有相关部门出来管管。”市民赵先生认为,监管方要跟上市民锻炼的热情,加以引导。
“我建议晚上学校操场对市民开放,暴走团晚上去学校操场暴走。”尤先生说,暴走团围着操场走,不用占道、穿马路,既不扰民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