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大师马友友担任2017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总监

音乐
环球爱乐
2016年09月10日 08:11

马友友

历经近两年的筹划,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Youth Music Culture Guangdong,YMCG)即将于2017年1月举行!音乐周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广州交响乐团和广东省星海音乐厅承办,计划今后每年举办一届。这是继2005年至2007年举办三届“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和2010年举办“广东亚洲音乐节”之后,广东省将举办的又一项立足广东、放眼世界的重要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同时,在著名指挥家、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的力邀下,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家马友友先生将担任“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艺术总监!

马友友先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也是广州交响乐团的老朋友。他与广东文化艺术的首度结缘,就是在2010年由广交主导举办的“广东亚洲音乐节”中,与余隆先生和广州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音乐节的闭幕式音乐会。其后他又曾两度来穗演出。马友友先生拥有丰富的艺术经历,崇高的艺术地位。结合他多样性和前瞻性的艺术理念, 马友友先生必将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注入不同于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文化品牌活动的艺术基因,并为“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构筑一个极高的起点!

2016年9月7日晚,在音乐周的举办场地之一、位于广州二沙岛的广州交响乐团排练厅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建宏作为音乐周主办方代表,联同承办方代表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和音乐周艺术总监马友友,共同对外宣布了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的具体安排。

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将于2017年1月7日至20日期间举行,届时将组建一支由35岁以下青年演奏家组成的“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管弦乐团(暂名)”,成员全部经考试或邀请的形式加入。首届音乐周乐团成员将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华人青年演奏家,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由著名美国指挥家迈克尔·斯特恩担任。由马友友先生亲自挑选及领衔的12位导师,包括:张万钧(Lynn Chang)、麦克·布洛克(Mike Block)、王亮(Liang Wang)、金南·阿泽姆(Kinan Azmeh)、约瑟夫·格拉姆利(Joseph Gramley)、蒂娜·布莱思(Tina Blythe)、钱睿隆(Reylon Yount)、吴彤(Wu Tong)等将在整个音乐周期间参与教学、讲座、举办大师班及演出音乐会。青年音乐周乐团的组建体现了文化的汇聚和交流。乐团成员们在音乐周期间会参加主办方安排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种不同形式的演出、大师班、艺术论坛、文化交流活动等,使每一届参与乐团的成员并不仅限于古典音乐的表演合作,更感受文化的汇聚与交融。在整个音乐周期间,每天都会举行演出和交流活动,包括音乐会、大师班、工作坊、讲座等多种形式,其中大部分音乐会活动将以公益性或低票价形式呈现,方便公众参与。首届音乐周安排在广州的公开活动从1月7日持续至15日。1月16日至20日,计划安排音乐周乐团赴港澳地区巡演。

对于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和音乐周乐团,作为艺术总监的马友友先生透露了他的理念:“音乐和其他艺术、人文以及科学一样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我们的社会借以发现真理、创造信任、分享理念的工具。当人类演奏、歌唱、写作或者探索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创造美和知识,同时也在对人类最大的挑战寻求解决的办法。我认为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不仅应拥有高超的表演技术,还应该关注艺术的力量以及世界对这种力量的需求。基于以上思考,我邀请大家参加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首届音乐周为期14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导师团队将集结在广州,目标是推动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青年音乐家们缔造信任和交流文化。课程将涉及音乐造诣和公民修养。项目由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音乐家和教育家所带领,旨在加深学员对古典音乐风格的了解,通过学习演奏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让学员探索与践行核心艺术价值——好奇心、交流和协作,共同创造不同背景的年轻音乐家之间的信任和文化交流。当我们结合音乐如何能回应别

人的需求展开讨论时,我们希望,这种方式将创造强大和令人难忘的时刻,从而鼓励同情、希望和理解。我们希望,音乐周会给参与者不仅留下美妙的音乐体验,也能为他们带来新的技术和灵感---音乐和音乐家在我们日益复杂的21世纪的世界中可以发挥的强大作用。”马友友先生希望参与音乐周的青年音乐家们都能思考内容(Content,即如何理解音乐)、交流沟通(Communication)和受众(Reception,思考音乐是为满足谁的需求,自己、听众还是作曲家?)这三个核心问题,明白了这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另据音乐周主办方透露,目前国内尚无一个围绕青年主题的国际性音乐艺术品牌活动。广东一向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敢为天下先。“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应运而生,正当其时!不论从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地缘关系和对外联系等方面来说,广东都得天独厚。省会广州位居中国一线城市之列,曾是中国对外通商的唯一口岸,更是千年商都,历史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文化底蕴丰厚。“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作为一扇明亮的窗户,透过广东看世界,透过广东看中国。作为今后每年举办的标志性文化艺术品牌活动,“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将以音乐做抓手,力图搭建出一个令青年一代互相加深了解、增加互信、促进文化互融互通的交流平台。

马友友1955年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华人家庭。4岁起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于同年举家移民至纽约,他在纽约形成早期的思想及价值观。随后,跟随李纳德·罗斯( Leonard Rose)教授在朱莉亚音乐学院进修。马友友荣获多个国际杰出奖项,包括1978年的艾弗里·菲舍尔奖、1999年古尔德奖、2001年国家艺术奖章、2006年丹·大卫奖和松宁奖、2008年世界经济论坛颁发的水晶奖、2010年的总统自由勋章、2012年的极地音乐奖以及2013年维尔切克基金会现代音乐奖。2011年,获颁肯尼迪艺术中心终身成就奖。2002年,马友友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文化大使,曾经培训和指导全球来自立陶宛、韩国、黎巴嫩、阿塞拜疆、中国等国家的学生。马友友曾担任联合国和平使者及参与美国总统委员会的艺术和人文学科事务。他曾为八位美国总统表演,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邀请他参加第56届总统就职仪式的演出。

从马友友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我们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众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象力的元素。

他最大的目标之一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马友友于1998年成立非盈利艺术与教育机构“丝路计划”,推广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艺术及传统文化的研究。他领导“丝路计划”主办“丝绸之路乐团”音乐会,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工作坊以及与主要文化机构创作教育资料和活动。

最近,通过与哈佛大学的密切合作,“丝路计划”得以进一步拓宽和推进教育项目规划。2013-2014学年,“丝路计划”与纽约艺术教育机构继续合作扩展“丝路连线”--为纽约市公立中学生专门设立的跨学科教育项目。开发新音乐作品也是“丝路计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曾委约及演出世界各国作曲家、编曲家创作的60多部新音乐和多媒体作品。

马友友还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学习交流与训练学院的创意顾问。他与指挥大师里卡多·穆蒂共同领导训练学院开发创新节目以及指导乐团艺术发展计划。马友友致力于研究音乐如何能对个人的生活产生变革的力量,以及如何增加机会让观众在身边的社区能体验到更多数量和类型的音乐。他与训练学院创建了公民音乐家运动,呼吁所有的音乐家、音乐爱好者、音乐老师和机构用艺术的形式作为桥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分歧,激发创造大众团体意识。

除了不断在音乐舞台上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受,马友友更致力于音乐教育的推动。他不但鼓励青少年接触音乐,更希望他们进一步参与创作。巡回演出期间,马友友都会排出时间指导大师班,参与学生(包括非音乐科系学生)一些非正式的活动。同时,在“亚瑟”、“罗杰先生的邻居”及“芝麻街”等电视节目中,带领小听众群进入音乐世界。马友友竭尽所能地为儿童塑造一个音乐的空间,以丰富而生动的方式让音乐与创造力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部分。

作为新力古典专属音乐家,马友友录制过90多张不同风格的专辑 (曾获17次格莱美奖),彰显他的音乐兴趣层面之广。除了古典音乐的大提琴曲目,他也录制许多由他首演的新作品及为他所写的乐曲。此外,他多项跨界的录音如与巴比·麦菲林合作的《天籁》、与麦克·欧康诺合作的《阿帕拉契亚圆舞曲》和《阿帕拉契亚之旅》以及荣获格莱美奖的向巴西音乐献礼的《感恩巴西》专辑,皆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马友友最近录音发行与伊曼纽·艾克斯、伊扎克·帕尔曼合作的《门德尔松三重奏》。他最新发行与埃德加·梅耶(低音大提琴)、克里斯·泰尔(曼陀林)、斯图亚特·邓肯(小提琴)录制全新曲目的《山羊雅集弦乐四重奏》荣获2013年格莱美最佳民谣专辑。尽管马友友横跨多种音乐领域,他仍保持古典音乐最畅销音乐家地位,新专辑一发行便立刻雄踞“告示牌”古典音乐畅销大碟,并在前15名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有四张专辑同时在榜上的记录。2009年秋,新力古典发行马友友30年来录制的所有90多张专辑的作品全集盒装纪念光碟。

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

余隆是活跃于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2016/2017乐季是他担任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第15个乐季。目前他还同时担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联合总监,并于2015/2016乐季起出任香港管弦乐团首席客席指挥。

余隆首次指挥广州交响乐团的时间要追溯到1993年,其后双方又有过多次成功合作。他于2003年就任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履职当年即率乐团与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一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欧非巡演,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卢森堡音乐学院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开罗歌剧院和亚历山大音乐厅演出,并于首个任期内(2003-2007)即带领乐团完成了世界五大洲的巡演。余隆在担任广交音乐总监至今的14年里,不但令广交成功跻身中国最优秀交响乐团之列,还于2005年和2010年分别创办了以广交为东道主的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CISMA)和广东亚洲音乐节,并担任其艺术总监。这两项国际音乐盛事至今为外界所称道,同时为广交建立了更为广泛的国际声誉。

余隆与世界各地众多知名交响乐团和歌剧院有着广泛合作,他指挥过的乐团有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汉堡国家歌剧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汉堡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等。2008年5月,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在梵蒂冈城保罗六世礼堂为教宗本笃十六世及八千余名听众演出了莫扎特的《安魂曲》,成为令全世界瞩目的重要文化盛事。

余隆的艺术生涯涵盖指挥和艺术管理领域。1992年,余隆担任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同年,他创办了中国的新年音乐会系列,并连续三年担任指挥,开启国内演出新年音乐会之先河。1993年起,余隆连续五年为香港市政局指挥歌剧演出。1998年,余隆发起创办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担任艺术总监。在他的出色领导下,北京国际音乐节已跻身于全球最重要的音乐节之列。2010年,他还创办了MISA上海夏季音乐节,并担任其艺术总监。

余隆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音乐世家,自幼随外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学习音乐。后求学于上海音乐学院和德国柏林高等艺术大学。鉴于余隆在推动当今世界古典音乐事业发展和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2002年,德国万宝龙文化基金会向余隆颁发了年度“万宝龙卓越艺术成就奖”;2003年,法国政府特别授予余隆“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意大利政府向余隆颁发了“共和国骑士勋章”;2010年中央音乐学院颁发的荣誉院士证书,表彰他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是国内艺术大学首次颁发“荣誉院士”称号,余隆成为我国艺术家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当年12月又被授予“2010年年度中国文化人物”大奖。2013年,余隆获颁国家级学术机构主办的最高艺术大奖“中华艺文奖”。2014年12月,他获得象征着法国最高荣誉典属体系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5年,余隆获颁“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同年荣获由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颁发的“全球公民”奖,以及由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颁发的“桑福德奖章”。2016年4月,余隆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荣誉院士。2016年6月,余隆获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十字勋章”。余隆还当选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首届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导师: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艺术总监马友友:

“音乐和其他艺术、人文以及科学一样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我们的社会借以发现真理、创造信任、分享理念的工具。当人类演奏、歌唱、写作或者探索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在创造美和知识,同时也在对人类最大的挑战寻求解决的办法。我认为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不仅应拥有高超的表演技术,还应该关注艺术的力量以及世界对这种力量的需求。

基于以上思考,我邀请大家参加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首届音乐周为期14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导师团队将集结在广州,目标是推动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的青年音乐家们缔造信任和交流文化。

课程将涉及音乐造诣和公民修养。项目由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音乐家和教育家所带领,旨在加深学员对古典音乐风格的了解,通过学习演奏不同类型的乐曲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让学员探索与践行核心

艺术价值——好奇心、交流和协作,共同创造不同背景的年轻音乐家之间的信任和文化交流。当我们结合音乐如何能回应别人的需求展开讨论时,我们希望,这种方式将创造强大和令人难忘的时刻,从而鼓励同情、希望和理解。我们希望,音乐周会给参与者不仅留下美妙的音乐体验,也能为他们带来新的技术和灵感---音乐和音乐家在我们日益复杂的21世纪的世界中可以发挥的强大作用。”

马友友

  1. 广东国际青年音乐周艺术总监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