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胡歌车祸后,在2007年出版的心路集《幸福的拾荒者》里面,提到过两位恩师,一位是何莹老师,另一位是潘胜华老师。趁着今天是教师节,秋秋想跟大家聊聊他们之间令人感动的情谊。人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对孩子来说是最幸运的事,而做老师的,能遇到一个好学生,也是最幸福的事。在名利沉浮、趋利避害的娱乐圈之外,能拥有相知相交、亦师亦友的真挚情谊,不仅是因为胡歌幸运,更是因为他心性清澈、深知感恩。
表演启蒙老师:何莹
何莹是胡歌的表演启蒙老师。在《我和何老师的故事》里,胡歌写道:“与何老师的相识要追溯到1990年,那时我才年小学二年级。我就读的向阳小学开设了许多课外兴趣辅导班……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何老师——很喜欢开玩笑的一个大姐姐。”当时,胡歌8岁,而何老师刚20出头。在学校参加了何老师的朗诵班之后,胡歌又跟着她去了少年宫的话剧班,但中间有过中断,直到初二那年才算正式加入。“我们排的第一台戏《红手绢的故事》在当年的上海市第二届学生艺术节上获得了一等奖。从那时起,我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明白‘演好戏要先做好人’的道理,我在话剧团度过了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时光。”
2011年胡歌在电影《辛亥革命》中扮演林觉民,何老师在微博上称赞他“把林觉民演活了”,胡歌回复道:“何老师 不管有多苦 有多难 我们都一起走过来了 ‘要演好戏 先做好人’这是您给我上的第一课”。时隔五年,他再次重提“演好戏要先做好人”这句话,可见这句话在他内心中的分量。
至于胡歌为何会说“不管有多苦 有多难 我们都一起走过来了”,等下再聊,还是回过头去继续说说少年胡吧。胡歌的重情重义,被圈内人常常提起,而这一点,是他从小就有的品质。何老师去年10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了胡歌年少时令她颇为感动的几件事:“胡歌小时候是那种哪怕淘气你也舍不得骂他的孩子。很乖巧,懂规矩。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人的情谊很重,知道感恩,他总是默默地为你做一些事。比如有一台我个人专场的戏,他因为准备高考没有办法参加,作为老师,不自觉地就强势起来,跟他生气。很后来我才知道正式演出的时候,胡歌躲在剧场里看完了整场演出。还有一次,我喜欢的一个学生,要回老家读高中。那时候还是使用公用电话,他没有等到我,就一个人背起行李走了。我很伤心,哭着打电话给胡歌。胡歌竟然一个人跑到火车站,在服务台的大喇叭里找这个学生。就在离开的自动扶梯上,他们相遇了。胡歌告诉那个学生,我代表何老师来送你。回来后再打电话给我说,何老师,我见到他了,我把他送走了。”
然而胡歌跟何老师的缘分并不仅限于表演启蒙上,相似的劫难将他们更深地连接在了一起。2006年5月,就在胡歌发生车祸的3个月前,何老师也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车祸,虽然从鬼门关被抢救了回来,但是后遗症依然严重——“左眼失明,记忆部分丧失,语言和算术能力都有一定的障碍”。而当胡歌发生车祸的那一刻,他想起的第一个人就是何老师,他觉得何老师能挺过来的话他也能挺过来,何老师是他的榜样。
青葱的胡歌与何老师。(图源:澎湃新闻)
2015年胡歌三剧连播,好评如潮,他对于表演转型的坚持,在车祸之后的积极和乐观,被媒体热捧。所有人都感念于他的正能量。然而,尽管胡歌如今已经能在无数采访中云淡风轻地谈及车祸对他的意义,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从灾难中浴火重生,个中艰难,非外人可知。何老师的友人曾赠与她一句话:“灾难对于愚蠢的人是无底深渊,对于聪明的人是巨大的财富”,在胡歌发生车祸后,她将这句话转赠给了胡歌。2007年何老师出版了《爱能创造奇迹》,胡歌在序言中写道:
“在经历了一场劫难之后,我们都看似平淡地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一一昨日与今天的距离很遥远,位移却似乎是零。这让我想到了一滴水的形态,它自天上落下汇入江河湖海,又从地表蒸发,没入云端,周而复始,连续不断。
这种循环在大自然中很常见,命运的安排也会让它在我们的生命中毫不吝啬地出现。这个圆形的轨迹,或轻如气泡在瞬间幻灭,或重如磐石,在内心深处留下永久的印记。很多时候因为结果的可预见性,人们往往忽略了过程的重要,而这恰是我们成长与蜕变的途径。
这一年来,身边的朋友一直深深被何老师的坚强与乐观感动着,鼓舞着。当我与她的生命在最惨烈的地方产生交集的时候,也是她的微笑在我的内心植入了无比强大的力量。然而书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恐惧、悲伤、无助、迷茫的赤裸裸的灵魂。相反,只有当她受到来自外界的关心和爱护时,才会幸福地轻轻吟唱。不知在多少个夜晚,泪水悄然滑落,不知有多少次挣扎,是放弃还是坚持。令人欣慰的是,在面对‘To be,or not to be’的时候,何老师的选择总是那么坚定。”
何老师在去年的采访中也谈到了他们在劫难背后不为人知的艰难:“重生也好,涅槃也好,不是这么容易的。不是说从鬼门关走过一次之后,就是重生了,有时候你回来面对的是万丈深渊。我眼睛的失明,胡歌面部的重伤都是致命的打击。事故之后,我们迅速回归社会,面对以往的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重回荧幕,他眼角的疤痕需要化妆打光才能规避掉露给观众的破绽,他心里会很内疚。我离开学校,需要重新打造自己的平台,心里也有恐惧。破茧的时候,需要咬断茧丝,会出血,会痛。你能不能真的自己去咬断它?非常难。”
今年2月15日,胡歌和话剧团的小伙伴去看望何老师
令人感恩的是,不管有多苦多难,这对不一般的师生,彼此一路扶持,总算都挺过来了。正如胡歌在序言中所说:“在与命运抗争的这场血泪交融的战斗中,我看到了一条如彩虹般绚烂的生命轨迹,它指引在外游荡的灵魂迷途知返,它让所有人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声乐指导老师:潘胜华
说起车祸总是有点沉重,但是胡歌能跟潘胜华老师结缘,也算是因为车祸。胡歌在《幸福的拾荒者》里说,他做了艺人后一直想找位声乐老师好好学习唱歌,但无奈没有时间,车祸后需要养伤休息,而他不想空度时光,正好可以拜师学艺。
跟潘胜华老师见面前,他听说这位老先生很有个性,只在家里授课,不会轻易招收弟子,而且拒绝短期培训,尤其拒绝那种学了几课就想出去出唱片的人。但是见面之后,潘老师却远没有他想象中那么严肃,反而像极了金庸笔下的老顽童——他说唱歌是令人愉快的事情,怎么可以板着面孔呢。试音过后,潘老师跟胡歌约法三章,务必保证有足够的上课时间,不可急功近利。而他有个习惯,收徒只收三课学费,之后再要给就翻脸不认人,那天胡歌和工作人员硬塞的结果是差点被他踹出门。“潘老师的理论是,他教学并不为了赚钱,只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他毕生的愿望是能够成为一名歌唱家,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实现,他把自己多年来对音乐的执着贯注到学生的身上体现,学生为他实现梦想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此后,潘老师跟胡歌成了忘年交。在跟胡歌的短信往来中,潘老师常自喻风清扬,把胡歌比作令狐冲,常常互相打趣逗乐。胡歌对潘老师也是一腔深情。潘老师上网出了问题,一个短信胡歌就跑来解决,陪潘老师去看牙医,给老师订购绵羊奶粉,时不时送上最好的茶叶、洋酒还强调说让老师留着自己喝可别送人,想着老师需要骑自行车特意买了阿玛尼的羊皮手套让他骑车的时候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满满的都是真挚的心意。
虽然胡歌常常谦虚地说自己只是“胡乱唱歌”,然而潘老师却对他的资质和潜力大加赞赏:“上了三堂课以后,我发现他的声音条件非常好,一下就可以到High C,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天分条件。在他的专辑里有一首歌《去爱吧》,音很高的,就你们平时听那个信乐团阿信的这种高音,胡歌完全有能力唱。我希望他以后是完全的实力派,成为中国最好的歌手之一。他完全应该做到。”
虽然在《蓝光》之后,胡歌专注演戏,再未出过新专辑,然而师父的教诲却一直牢记心间。微博知名音乐博主耳帝评论说:“2011年,胡歌出了首歌叫《高手》,一听不禁让人吃惊胡歌居然能唱这么高了?这歌的后半部分有达到#D5(#d2)的嘶吼的高音,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男声的音域,虽然他的方法还不是完全科学,但已经远远地甩开了很多鲜肉们一大段的距离。等到去年的《琅琊榜》时,他唱了首《风起时》,能明显听出无论是气息、音色还是共鸣,都已经不是偶像玩票的性质了,声音的气质也更加成熟。最近在《金星秀》上还秀了一段《我的太阳》,这个气息的控制,在演员中已经是相当少见了。”胡歌今年春节的时候在上海团拜会上高歌一曲《我的太阳》,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完全没想到一直唱流行歌曲的胡歌也能唱歌剧,而且唱得还不错。其实这首歌是胡歌去潘老师那儿上课时的练习曲,潘老师看了视频后颇感欣慰,说“至少给个90分是不过份的”,但提到胡歌不想唱歌了的时候又把他批了一顿:)
戳视频链接听胡歌《我的太阳》:http://v.qq.com/x/page/k0312lkg2rm.html
去年三剧大火,胡歌令人意外地没有趁胜追击,而是选择暂停接戏,回归生活,为未来的表演吸收养分。他终于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时间做一直以来想做的事。今年情人节,他没有情人,但有亲人,去看望了病中的潘老师。然而遗憾的是,潘老师的病情加重,3月9日与世长辞。胡歌彼时正在云南拍摄索尼代言广告和新剧《猎场》的最后几个镜头,加班加点地工作才得以回沪,然后却又得赶回云南继续工作。他在微博上写道:“《猎场》昨日正式关机 郑秋冬杀青了 这个人的灵魂在我身体里住了太久 从我第一次读到剧本 我就是他了 我演绎着他 他震撼着我 他使我乐观 使我无畏 使我强大 当然 也使我幸福和温暖 可惜 师父@潘胜华psh 看不到这个我最爱的角色了 离开了 没有痛苦或许也是好的 留下来的人要往前走 秋冬之后是春夏 哪怕头破血流 也得往前走”胡歌跟潘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令人感慨。
除了何莹老师和潘胜华老师,胡歌对其他的老师也一样感恩。今年9月1日,上戏党委书记楼巍在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提到胡歌常常回去看望他们的事:“两个多星期以前,校友演员胡歌来学校看戏,我说你现在明星最大了,找你很难了,他对我说,我不是常常来看你吗,只是我不愿太多地在学校和其他公众场合出现,因为我不知道现在社会和市场对我的这种评价是否准确,我是否已经到了这个地位,别人可以不清醒,我自己要清醒,我要冷静思考怎样才可以持续地不辜负大众的期望,做一个好演员。”
9月8日,胡歌作为年度最具影响力演员参加GQ年度人物庆典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非常非常多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帮助,我觉得他们在我心里面是一样的重要。我想对所有教过我的老师说,他们不仅教给了我知识,他们更多的是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这是一辈子都获益良多的。”这就是胡歌,老老实实演戏、踏踏实实做人,再大的光环下,也能一直保持清醒、不断反省、深知感恩。不管是在高峰还是低谷,无论是在圈内还是圈外,胡歌总是以真心换真心,十年如一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发自内心地喜欢他、赞美他,愿意一路帮助他、陪伴他。秋秋想,这个道理,绝不仅仅适用于师生间吧。感谢胡歌,感谢胡歌的老师,也感谢秋秋的老师,能遇到你们,真的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运的事,愿你们永远幸福、安康。
本文资料出处:
1、胡歌:《幸福的拾荒者》,接力出版社,2007年6月
2、何莹:《爱能创造奇迹》,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007年12月(序言转自胡歌吧)
3、《胡歌表演启蒙老师谈“师生情”:我与他有撞不碎磨不灭的情感》,澎湃新闻,2015-10-30
4、标有“云南卫视”的视频截图,均来自于2010年的综艺节目《音乐集结号》
5、胡歌、何莹、潘胜华新浪微博
6、耳帝:《内地男演员的唱歌水平大详解,要知道跑调也能分高低》
7、《楼巍书记在上海戏剧学院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ps.这篇文章因为写到老师和车祸,秋秋不知不觉就变得严肃啦(标题也有点古早风是不是→_→),下一篇打算写个脑洞大开+好玩儿的,噗。
作者介绍:我是秋秋,纯胡椒、理性粉。不时写写ღ胡歌。有趣的、有深度的,只要是他的。
更多内容,在胡椒不胡说:hjbhs920(“胡椒不胡说”的首字母+老胡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