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听雨必于空山破寺中,寒雨围炉,可以烧败叶,烹鲜笋。
——陈继儒《小窗幽记》
立秋已一月有余,天气也异常给力,虽说不是火辣辣的太阳高挂在天空,但却闷热无比,比朗照更让人心焦。自以为很多时候酣畅淋漓来的更为舒服。于是我渴望下一场我期望中的雨,在屋里听听雨声。
在现代都市听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水泥钢筋的世界连雨声都少了些纯粹。《小窗幽记》中说:空山听雨,是人生如意事。听雨必于空山破寺之中。试想在寂静无人的空山破寺之中,听雨穿林打叶的声音,雨落在不同的树叶之上,奏出一曲天然的音乐。在这样乐曲声中,烧上堆干干的败叶,烹调这着美无比的竹笋,不由得感叹古人的闲情逸致。
王维在诗词中也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针间的缝隙丝丝缕缕的照进来,照在流动的溪水之上,水波潋滟,月光被揉碎,星星闪闪,随溪水流动。这时浣女归来,渔舟轻巧的穿过荷叶翩然而来,荷叶摇曳多姿。清秋佳境,令人忘返!可以说是世外桃源!
奇怪的是我看到“空山破寺听雨”这六个字,脑中浮现出的并不是书生与知己好友相伴听雨的场景。倒是聊斋中常见的一幕:空山破庙之中,没有人烟,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耳边时不时传来滚滚雷声。一个书生,被雨淋湿,匆匆忙忙的跑进破庙中,放下东西之后生起一堆火,在火边烤衣服,读书。而此时会出现一个浑身湿淋淋的绝妙女子,当然或鬼或狐,与书生之间会上演一场浪漫的爱情故事!
下雨的时候蛮适合做点事情的,只是不同的季节做的事情也会有不同。张潮在《幽梦影》中写到:“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但是仔细思量颇有道理。似乎很合乎每个季节的特点。如果此时下场雨,那么要找个人下棋了,只是自己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
《幽梦影》一书中还有对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风的特点的描述: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春日里百花争艳,风自东来,无比的温和醇香,恰好如美酒佳酿一般,使人心醉;夏日烈日高照,酷热难当,恰好有凉风自南方而来,仿佛清茶一杯,消热祛暑;深秋时节,天气已凉,万物萧条,有西风凛冽而至,味道狠列;冬日严寒,有朔风呼啸而至,如针入肌肤,如芥末一般辛辣。
此时正吹着如茗一样的夏风,只是不知道期望中的雨何时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