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的本源

音乐
情感心灵
2016年09月17日 12:08

《回归生命的本源》这本书,是小晶送给我她喜欢的书。小晶是我认识了十几年,但是十几年来一起吃过不超过五顿饭的朋友。我和她的关系,在她心里,是“有缘同频”四个字;在我脑里,是“灵魂之交”四个字。

这本关于生命的书,我很喜欢。因为喜欢,读得很慢,慢慢欣赏,读了两个月。还有些似懂非懂的部分,所以总是拖着不写读后感。 是啊!关于生命,我还不曾完全读懂我的生命。谁又曾读懂过自己的生命呢?

写书的作者马克·尼波读懂了他的生命。他曾经癌症,被解雇,在生与死的边缘,在丧失的恐惧和痛苦中,全然投入生命的生活哲学,实现了禅般的喜乐平静与澄明。

马克·尼波有他的别人不能复制的经历,我没有经历过他的经历,所以,这本散文,我除了慢慢地品书中优美的文字,调用了我右脑的想象力来读。除了似懂非懂和不懂的部分,有一些我读懂了,感同身受;有一些我没有读懂,靠想象力来理解。

比如书中多次提到人是有灵性之光的,可是我还没见过人的灵性之光是怎么样的啊。只能靠想象力了,想象着每个人都带了光,跟个灯泡似的。灵性高的人带的光大些,灯泡瓦数高些50瓦吧,灵性低的人带的光小些,灯泡瓦数低些5瓦吧。再想象着等我真的能看见人自带的光了,也挺有意思的哈。难怪有个灵性挺高的朋友说她做梦梦见我回公司做人力资源了呢,嘻嘻,我对人力资源没兴趣,对能看见人身体自带的光有兴趣。其实,用七脉轮的理论,当人第六脉轮眉心轮开了,是可以看见灵性之光的吧。呵呵,暂时没有体验过开了眉心轮,靠想象力咯!

引用书中要靠想象力来理解的关于灵性之光的部分:

1.真实这个词,表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面对面,心贴心地直面生活,不必假装,也无需执着海市蜃楼的幻象。只有当我们能够追随内心的悸动,才能开启无限的可能,灵性之光将从我们身上喷薄而出。

2.当我们允许自己全然体验当下的时刻,不管我们是怎样遭遇这一时刻的,我们都会感受到所有的人被激发时“活”起来的那个感受。往往在这种时刻,我们也会释放出身体内巨大的潜能,此时就是在释放自己的光。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本身就是来自神秘世界的一粒小小原子,本能就是去释放自己的光亮。

3.当时我无处可逃,只能退到当下里。当下不管多么令人痛苦,由于其确定性,反而让人无比平静。没有人能够戳破它或将其拿走。当下就那样简简单单地带着光存在于此。

4.当我们能够接受生活赐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就开始了本真的生活。然后,我们的灵性之光会与世界之光相遇。

这些是我读懂,能感同身受的一些部分:

1.当我们有所感悟却疏于表达的时候,我们就会陷入生活杂乱的网中,从而丧失了与生活之网的连接。表达就像血液一样,能滋养我们的各个器官。

---- 我现在进入一种不停地想写东西表达的状态,原来是滋养我的各个器官啊!

2.很多人把生活信条像穿救生衣一样紧紧套在自己身上,仿佛这样就能防止我们受到生活的冲击,但是这是妨碍我们活起来,让自己更有人性的关键。

3.我们大部分人受到的教育是,如果我们努力工作,谨小慎微,不犯错误,就能破解生活的密码,不会再遇到麻烦。

4.冒险并非坏事,而是一种必要的,绝美的生华。

---- 我原来是在努力工作,谨小慎微,不犯错误的状态,现在会打破这种状态咯。

5.当我们心无恐惧的时候,我们要带着爱去做那些细微的琐事,这样,就算到时候我们有所却懦,爱的力量也会触手可及。

6.我们每个人也都必须去面临各自不同的绝望。如果我们能够在这种绝望中坚持下去,生命就会慢慢向你展现其强大的韧性。

7.就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刻,路障成为我们前进的道路。破裂的门能透露屋外的阳光,破碎的心能让世界进来。就像摔裂的果子引来歌唱的鸟儿一样,我们破碎了规则,引来了天使,因为我们一度隐藏的内核终于被摔开了,露出甜蜜的内在。于是,我们就这样获得了成长。

---- 不曾想过,前段时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我恐惧过,绝望过,然后成长了呵呵。

这些是要去修炼的部分:

1.矛盾的时候,亏心地对他人说“好”其实是对生活的否定,这时就需要我们对他人真诚地说“不”,从而激活我们本真的不设防。这样,我们才能对各种生命的转折说“好”。说“好”是我们与凡是万物连接的纽带。

2.一点点爱心驱使的行动都能自然告诉我们下一步应该会如何。所以,你不必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而反复排练,只要“开始”就行了。

3.当你发觉心跳加速时,就用冷静的头脑让自己整个人慢下来;当你思维开始活跃时,就让疲惫的身体帮整个人慢下来。耐心修炼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身体,心灵和头脑都暂停一下,直到三者能够合而为一。

4.所以,下次你发现自己还有三项任务有待完成,而同时又有种声音在默默地呼唤你的时候 – 也许是从树丛后面喷薄而出的阳光或一段动人的音乐让你不得不驻足倾听 – 不妨让自己暂时回归内在,来体验自己心灵扩展的神秘片刻。

面带微笑地品味生命力河流的佳酿,面带微笑地捡起之前放下的工作,面带微笑地将自己置身于那些很个人但又合一的旅途中,来体验这一迷失自己但深化自己的片刻,面带微笑地让自我的雨滴投入向更广阔的海洋。

5.我们在经历挑战之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里来恢复。这并不是说风暴和泥泞不会吧我们折腾得筋疲力尽,而是我们来之不易的韧性会为我们在逆境的挣扎中提供足够的润滑液。对生活说“好”,意味着我们要在一定程度上接纳绝望,让我们的灵魂得以呈现,从而为为我们提供庇护。

6.身而为人的修炼就是令在世间昏昏欲睡的我们觉醒过来,并保持持续开启的修行过程。

这些读得似懂非懂的部分,似懂非懂,不要紧,慢慢消化:

1.要学会索取我们需要的,只需要练习接受我们被给予的。这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的旅途。

2.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释放自己的灵魂,如特定的人,某一类电影或某个具体的音乐。开启生命的深度,要求我们正视这些神圣的时刻,这种时刻无所不在:在我们沉浸其中的音乐里,在蓦然觉悟的真理中,在认识到我们身上携带的某种神秘力量即将降临的时刻。

3.从物理的,超自然的,灵性的或情感的角度讲,我们都有机会去感知自己脚下的大地。当我们站稳脚跟,就会感受到身体中那股生命的脉动,这个时刻,我们就开始感知到万事万物的根本所在。

4.对于雨滴而言,喜悦一刻在于融入河流之际。投入比自己更广博的存在的那一刻,雨滴并没有丧失自己的本质,只是放弃了原有的形状和个体身份,它没有切底消失,而是通过放开自己的边界,加入了比原来的自我更广博的世界。在此刻,雨滴同时迷失了自己但也扩展并延续了自己的存在。

5.我们是应该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与计划,回归内心呢?还是抵制发掘这种深藏于内在生命活力的呼唤呢?没有人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决定。我们会不断去面对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时刻,也是灵魂在地球上的功课。

6.我们最初执着的理想,不管多伟大,都不过是我们的灵魂赖以驶入世界的车辆。而能够向世界展示我们的灵魂,才是我们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7.当生命活力与神秘性相碰撞,产生的就必然是人灵性的浮现于升扬,也许不亚于灵性大师在冥想中实现的洞见,或那些遭受濒死体验而实现的灵魂觉醒。

8.只有做我们自己,我们才能够体验与生俱来的与宇宙合一的状态。

呵呵,因为不能一次读懂,继续放在书架,有缘的时候再读吧!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