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共和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中局部素材取自“凤凰公益”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别德马的西班牙诗人,在罗马遇见了因为内战而流亡的女哲学家赞布拉诺,听她讲述了一个广场上的悲伤的夜晚,于是写下一首诗《人民广场》。
那天晚上和今天一样/阳台也和今天一样/半开半掩/黑暗里传来附近河流的气息/浓稠/寂静/人群的寂静/慑人的寂静……在灵魂里/死去朋友的脸/在远处微笑着向我致意/他们的脸模糊——多年轻啊/死去的你们多么年轻!(长诗部分节选)
就在万家灯火中秋团圆时,一个年轻艺人用塑料袋结束了自己年仅28岁的生命。经鉴定,死因是抑郁症。或许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之前,他也听见了那种浓稠而寂静的黑暗河流的气息。
这首诗的作者别德马出生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一个显赫的政客家族,是一个著名的男同性恋。40岁时,出于对自己老去的恐慌,他写下一本诗集《身后诗》,假想了在自己死亡之后的场景。因为过于绮丽忧伤富有哲理又琅琅上口,别德马被中国读者誉为“西班牙林夕”。他的几乎所有诗篇中,都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这种情绪沉浸在日常事物里,不轻易为他人觉察。
我们通常认为物质是对抗抑郁症的最佳良方。世上除了钱,哪里还会再有其他问题?后来,无数事实印证了抑郁症能量之强大,远超过金钱的外延。比如这个死于中秋之夜的年轻艺人,年少成名,家境优渥,比如官二代别德马,一生并未有困窘之虞。二人的日子表面上看起来同样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然而,一种来自灰色地带的力量却使人心里的太阳蒙上了黑子。或许并非来自于罪恶或伤害,亦或者是人类原罪的一种表征。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医学界并不十分清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抑郁症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气质。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从香港文华酒店24层纵身跳下,留下寥寥片语“Depression(沮丧、抑郁)。我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于乔任梁、别德马相似,张国荣也因为性取向问题饱受过他人的非议。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环境因素”。虽然我们很难确定张国荣内心的挣扎里是否受到了此类问题的干扰。更可怕的是,人们仅仅凭借乔任梁痴迷于粉红色而怀疑其有同志倾向。当然,更没有人知道他的抑郁里面,是否有此一种长期被舆论误解的成因。诗人别德马在出版自己的自传之前,为了维护自己了不起的政治家族的尊严和脸面,不得不把自己和来自菲律宾的男友的爱情故事从书稿中忍痛阉割。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针对异于自己体质的他人做出的随意评判都可能是一次助纣为虐,推送了死亡的进程。
名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这个群体获得了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往往要付出相应的精神代价。已知的名人有海明威(自杀)、梵高(自杀)、顾城(自杀)、三毛(自杀)、崔真实(自杀)、亚伯拉罕林肯、玛丽莲梦露(自杀)、周星驰、Mr Bean、郑秀文、范晓萱、杨坤、崔永元……以及数十位韩国当红明星(部分自杀)。
明星之所以容易出现抑郁问题,甚至走上绝路,主要原因是:明星多为表演型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的特征是需要不断地得到外界的肯定,而外界的肯定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一旦他们得不到外界持续的肯定就很容易陷入抑郁。娱乐圈潮起潮落,可以让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人魂销魄散。在强大的压力下,有些人抑郁成疾,最终选择了离开人世,试图获得内心的解脱。
也因抑郁症在文娱界的高发,不少人几乎将娱乐圈和抑郁圈画上了等号。然而,“娱乐圈的抑郁情况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一位长期从事临床抑郁症诊疗工作的医生说,“作为公众人物,明星们的健康状况更容易得到关注。但对普通人而言,它更隐蔽,伤害也更大。”
也就是说,抑郁症不是名人的专利,更不是什么富贵病。我的母亲在七八年前患上了中度抑郁症,一不留神就徘徊在顶楼,几乎时时需要他人看护。极度厌食、暴瘦。几乎用了三年多时间才相应缓解了一些。这其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定期药物治疗。面对抑郁症,一位医生表示:宗教、健身、社交等辅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抑郁病症,但患者绝对不能心存“靠自己就能走出来”的幻想,对于抑郁症来说,“医学治疗才是根本。”
她自我治疗的辅助方式是学习音乐,每天机械地弹一段巴赫,沉浸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里反复挑战。并以养猫。我家里的白猫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功效,这让我母亲有了一个极其耐心绝不反驳的交流对象。最后,也是对她改变最大的:与病友交流。当然,我们建议她寻找那种走出了抑郁的病友,那位病友一度想要自杀,后来完全康复了。
那位病友曾决定去黄山的日出峰顶上跳崖自杀。结果,在她成功登顶时,她被突然升起近在咫尺的太阳震撼了,同时,她惊异于雾松与云海交织出的绮丽诡异的大千气象——世界如此之大,山如此之高,她却如此狭隘——这是一个几乎没有见过世面的普通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与不可思议。从山上下来之后,她彻底康复了。当然,其中最根本的是,她的家人每周定期送她去医院接受治疗,这给了她另外一个潜意识的心理保障——有专业人士在管理自己。这一切都非常重要,专业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自我体悟、理性的坚持,新鲜正面的外界刺激、陌生的美好的感染,几乎缺一不可。
当然,发展中国家里,绝大多数人都患有轻度抑郁。这些身体内在的隐患再向前发展一步,可能就将达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如果你经常不快、害怕人情往来,拖延严重、对事物的判断倾向于悲观、容易失眠、随便对付三餐、打不起精神、记忆力严重减退——恭喜你,你已经是抑郁症的初期了。
对于这一类人群,我们的建议是——其实我们的建议并不重要,一位巴西摄影师替我们做出了一个客观的说明。他的道具是酒。这位名为Marcos Alberti的摄影师用照片分别记录下了他的朋友,在喝完1杯、2杯、3杯之后的表情变化。
照片中几乎所有人在喝完第三杯酒之后,脸上都已经露出了难以言表的笑容。人生挺苦的,指不定什么时候你就抑郁了,不如,趁着还有挽救余地的时候,让自己有个小小的消遣释放的空间。喝得略微有点晕,把不如意和苦闷大声发泄出来,恢复笑得功能。对,三杯酒,把被囚禁的自己放出来。第二天起床,看见太阳照常升起,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这个世界不再有抑郁。
接触这个世界的方法有很多,欢迎关注啤酒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