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解决学习问题只需读懂此文--如何系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音乐
靠谱家庭育人
2016年09月28日 16:07

这个话题,问的人最多,说明大多数家庭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马上能解决的,但是确实真的能解决。我把我的一些经验和研究结果分享给大家,希望给你一些启发。

一、为什么说每一个儿童天生就有学习热情?

首先我要证明一点,就是儿童都对学习有热情,但不一定是学科学习。比如:

1、幼儿都喜欢翻箱倒柜,这是探索空间--当然如果被你以安全的名义禁止,那么他们就会逐渐丧失这种能力;

2、儿童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力--当然,如果你只让他们看电视,或者让他们发呆,他们不会去想象;

3、儿童都喜欢游戏,这是发展他们学会规则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当然,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游戏机会,那么他们就很难融入团队;

4、儿童都喜欢破坏物品,这是他们在探索和研究物质组成--当然,如果他们的行为被禁止他们就不愿意去了解世界的构成;

5、儿童都喜欢玩水玩沙子,这是发展他们的构建能力--当然,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体验,他们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发展缓慢一些;

6、儿童都喜欢走坎坷的道路,这是发展他们的行动能力--当然,如果他们这样的行为被呵斥,内心就会不满,行动能力就会欠缺,就无法从身体的能力发展中获得自信;

7、儿童都喜欢干活,他们喜欢洗袜子、过家家,这是发展他们做事的能力--当然,如果这样的行为被禁止,他们就不会愿意去洗洗涮涮,会把这样的事情看成是麻烦;

……

真的是举不胜数,我不用讲实际的案例,您就能发现这一点的存在。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明白,儿童都有学习的热情,只是此热情不是彼热情。

其次,我要证明一点,就是儿童都有求知欲和上进心。但不仅限于对课本的求知,也不仅限于对成绩的上进。

1、孩子到3岁之后,他们的认知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周边环境物品大致名称和功能有所了解之后,就会开始问“为什么”。他们想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与成人得过且过的心态相比,非常可贵。如果你在这个阶段,忽略了孩子的提问,或者简单粗暴地拒绝,那么他们可能就会放弃这种思考和求知欲望。可是您要知道,学科知识,也是能够满足他们求知欲望的呀!

2、他们会废寝忘食地研究一些事情。比如幼儿时的恐龙、童话故事,小学时的探险、解密等。他们学习起来的状态,我想你应该记得,会忘记吃饭,会不想睡觉;如果他们的行为被粗暴地打断,那么他们慢慢地就不会那么专注,就不会在一个领域深耕,他们就根本无法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

比如Bob先生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恐龙,我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环境创设,比如购买各种恐龙模型,观看《龙行天下》光盘、参观自然博物馆、购买各种版本的恐龙图书、一起玩恐龙大战的游戏,经常进行恐龙知识问答的游戏,等等。

在他对不同事物产生不同兴趣的不同阶段,我总是会发现,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他总是那么不情愿。小的时候是研究恐龙,现在是研究作曲。每天到了睡觉的时候,总是那么不情愿,总想再做点什么,再玩点什么。

3、他们会渴望更上一层。Bob先生研究恐龙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都会奉献给这一切,贪婪地奢求一切与之相关的物品和了解机会。现在研究作曲和乐器演奏,他经常告诉我,他把这个曲子练习完成之后,他就想要练习另外一首他喜欢的曲目。前几天看了“考上清华的秘密”课程里面,一个清华学子分享他小时候看一本书,叫小故事大道理,我买了一本,他就看到一个故事:

为了让儿子迅速提高小提琴水平,迎接中央音乐学院的选拔考试,妈妈不惜重金给王宁请到了市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

第一次上课,王宁便感觉到了小提琴大师的与众不同——他竟然丝毫不关心自己的现有水平,只是自顾自地摆出了一份非常难的乐谱让王宁拉.王宁面露难色地拉起那份乐谱,中间停顿了大约二十余次.刚拉完,小提琴师便宣布道:“这次课就到这里吧,你把这份乐谱带回去好好练习,下周这个时候准时来上课.”

王宁一头雾水地回到家里,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师不对他作丝毫指点.但是,既然师命已下,他也只好耐心地按照师嘱练下去.可是乐谱实在是太难了,练了几天,王宁都快对小提琴失去信心了.

第二周上课前,王宁担心极了,因为他还不能顺利流畅地拉出那首曲子.没想到老师连问都不问就又给他摆出一份更难的乐谱,于是王宁又在新的乐谱中挣扎了一周.

第三周,第四周……以后周周都是如此.看到曾经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小提琴今天竟拉的声涩僵滞、错误百出,王宁简直快要崩溃了.

痛苦地挣扎了3个月之后,王宁忍不住对着最新的超高难度的乐谱哭了起来.他抽泣着问老师道:“老师,这太折磨人了.你是不是想告诉我,我根本就没有拉小提琴的天赋?”

老师淡淡地一笑反问道:“你这么认为吗?那你拉拉这首曲子.”说着,老师又递过来一份乐谱,王宁打开一看,竟然是第一周的那首曲子.他调了调琴弦,开始演奏,结果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演奏得如行云流水般顺畅、美妙!

“这,这怎么可能?”王宁惊讶万分地问道.

“为什么不可能?站在山脚处,你会觉得自己连半山腰都难以达到.但爬上山顶时,你就会觉得半山腰不值一提.世间万事万物,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小提琴大师缓缓地说道。

bob先生看完这个故事,他就总想让自己去试一下这种方法,这不是上进心是什么?

二、为什么大多数儿童很难对学科学习产生热情?

在我看来,大多数儿童,其实是对学习内容有兴趣的。比如语文让他们开始自主阅读,算数让他们能够理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英语能够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为什么很难对学科学习产生热情呢?这是因为学科学习的模式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糟糕体验,让他们败了学科学习的胃口。

1、 碎片化的学习不符合儿童在世界中有机学习的模式。

这个是教学体系设计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体系,它不是在培养一个有能力的儿童,它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教师,或者学问研究者。他们把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的成长和知识体系,揉碎了,分门别类,系统教学。实际上,他们把大学的那一套东西搬到中小学去实践,注定会失败。当然不是说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教学模式都是僵化的,失败的。

2、 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让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

在我眼里,最佳的学习模式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把事情说清楚,创造条件让孩子主动学习。学生能学多少算多少。学得不好的,进入慢班慢慢去学。学得快的,快马扬鞭,挑战高精尖,最后进入快班或者超常班学习。

现实世界当然有慢班,也有快班。但是,慢班的孩子被评价为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没有前途。快班的孩子意味着前途不可限量。

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是笨蛋,因为学科学习只代表生活的一个方面,只代表能力的一个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没有其它机会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只能被学习成绩分为三六九等,那么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

所以,大部分孩子会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受伤害,从而证明自己不是那块料,或者证明自己不行。

据我们研究发现,一个孩子不断地被证明自己不行,那么他们就会丧失勇气和机会,最后……

3、学习过程变成痛苦的过程。

孩子们在学校会因为教育体系的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而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这对于一个无法选择学校,无法选择老师,无法选择是否上学的孩子来说,基本上就是绝望。

当这种来自社会和学校体系的评价简单粗暴传递到家长这里之后,就会变成一种压力,狰狞地胁迫家长继续向孩子施压,让这套价值评判体系无时无刻地渗透到家庭。于是,作为心灵港湾的家庭,作为心灵导师的父母摇身一变,成为家长,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继续摧残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

大多数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1)不断地敦促。仿佛只要按家长说的去做,学习成绩就能提高。

(2)不断地剥夺孩子们游戏、发呆的权利,仿佛只要坐在桌子前就能够提升成绩。殊不知,大多数儿童磨蹭的原因都是因为父母对学习过高的要求,而采取磨蹭这种方式来疗愈自己的内心。《考上清华的秘密》课程内容里面,有一个清华的女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她妈妈就逼迫她周末花大量的时间做作业。其实她觉得作业很快就能做完,但是如果你一旦做完去做其它有趣的事情,父母就会焦虑得不行,所以她在那段时间被迫磨蹭,把一个两小时的作业磨蹭到一天都是有可能的。

(3)不断地抱怨、批评、指责、恐吓。

我不能说家长不能敦促,也不能说家长就只能放任,但我真正想说的是,你做什么都行,但是请不要把这个过程变成痛苦的过程,请不要把学习变成令人憎恨的事情,否则它就会被主动地逃避。你想一个道理:谁愿意去做一些让自己愤恨的事情?谁会主动去拥抱导致你自尊受损,失去爱和价值感的东西?

而这一点,我想大多数家长恐怕是没有想到的。

4、孩子的学习能力被剥夺殆尽,搞好学习是一种奢望

如果你仔细看了第一条,儿童天生就具有学习意愿,你就应该思考:孩子天生的学习意愿是否因为父母的忽视而被消灭?学习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发展起来,或者因为家庭和学校体系的原因,而被引入歧途,那么搞好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孩子搞好学习到底需要哪些能力呢?

(1)正常或者超常的智商。超常的智商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而超常儿童更是有极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更喜欢智力挑战。所以父母只要搞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环境搭建,孩子就能发展得很好。

遗憾的是,很多智力正常的儿童,因为父母和老师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他们,用错误的态度去教育他们,让他们在痛苦的状态去学习,他们的智力就会因此而受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物理损伤。发生的过程是这样的:当儿童在痛苦的状态学习,他们大脑的神经元就会拒绝连接,他们的大脑会刻意僵化来抵抗这种痛苦。所以,他们的神经元就会逐渐失去活力连接,最终永久性地断路。

(2) 求知欲和上进心。这一点可参考第一条内容去发现这种问题的存在。

(3)广泛多元的智力活动。我比较推崇的方式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认知,行万里路是让认知通过实践和体验变成终身的记忆,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规律的认知和知识碎片的体系化。

在一个生活单调、价值体系单一的家庭,儿童的智力活动会受到限制,会被极端的价值体系和狭隘的思维方式所局限,而不会去质疑、求知、探索、研究、发现、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儿童的思维能力就会滞后,甚至固化在某种水平上而不再有突破。这样的儿童,怎么可能超越当下的水平而去挑战未来的无知?

三、影响儿童学习意愿的非智力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儿童的成长环境,确实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力水平发展。这是一个硬指标,这意味着: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水平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显著不同。这是真正的起跑线,如果你没有关注教育,没有搭建好的成长环境,没有去开展多元的智力活动,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受影响,而让学科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除此之外,儿童在成长环境中所构建的学习心态,也会极其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意愿。

(1)父母关系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好,会导致儿童对家庭生存环境的担忧,因为这意味着家庭随时可能崩溃,从而让孩子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儿童处于压力中而得不到解放之时,他们的情绪、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2)亲子关系的影响。亲子关系不好,儿童就会厌恶甚至恨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在乎学习,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去讨厌学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惩罚父母。

(3)师生关系的影响。学科老师对待孩子态度不好,或者处理问题不公平,会导致孩子厌恶这个学科。如果班主任对孩子不公平,那么可能会让孩子厌恶学校而放弃学习。

(4)人际关系的影响。 儿童从爬行以来就有一个趋势,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而融入社会获得更大的支持。青少年对人际关系的依赖,远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内向、气质,不良习惯或者品格差劲等问题,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挫败。甚至心智正常的儿童,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

(5)新初一和新高一问题。这两个阶段容易出现伙伴关系尚未构建、竞争优势荡然无存、新的学科面临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孩子内心受挫,而无法动弹。轻则郁郁寡欢失去信心,重则不愿意去上学。

四、到底如何系统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和热情?

综上所述,你应该对孩子学习表现不佳有了一些具体的认知,最好是能够对号入座,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到底如何唤醒和实施激励呢?我的建议是这样(按我认为的重要性排序):

1、良好的亲子关系

解决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连接的问题。当父母能与孩子进行心灵交流,那么孩子能够从此获得力量,拥有自信和美满,愿意倾诉问题,那么成长的困惑就能够通过沟通而化解。能够解决:价值感问题、成熟心智问题、人际困惑问题、学习困惑问题、学习效率问题、学习意愿问题

如何构建?

(1)学会倾听,听80%,说20%

(2)把孩子当成哥们或闺蜜

(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4)寻找共同有兴趣的话题

(5)放弃对孩子的管控

2、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给每一个成员带来生存的意义,能够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能够让每一个人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使命,能够让成员因为感恩而选择不去辜负彼此的期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强大的驱动力,让每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何构建?

(1)明亮而丰富色彩的家居装饰

(2)有固定的共同活动,比如聚餐、旅行、购物

(3)在吃饭的时候聊天

(4)有家庭会议机制

(5)对家族历史和文化有了解和共同关注

(6)多元的价值体系能够共存

(7)关注成员的内心感受

3、广泛而多元的智力活动

广泛而多元的智力活动,能帮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能够让他们习惯于智力挑战并从中获得快乐体验,能够让他们更轻松地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学科学习,能够让他们保持某种自信和精神状态。

如何安排?

(1)读万卷书。不限于读书,任何信息输入、交流都属于读万卷书。比如听故事、看电影、聊天……

(2)行万里路。不限于旅行,任何实践都算。比如参加培训、户外拓展、实践烹饪方法等等……

(3)交天下朋友。如《西游记》悟空的行为,与狼虫(凶残之人)为伴、虎豹(有地位之人)为群、獐鹿为友(善意好处之人)、猕猿(聪明之人)为亲……

4、培养成熟稳定的心智

成熟稳定的心智,能够帮助孩子轻松应对成长中的困惑。并不是说,就此能避免成长的伤害,而是因为你成熟,所以不会轻易为之所动,或者遇到困难你会理智地应对,想方设法解决它,而不是死扛着。它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人际挫败、师生关系挫败、学习压力、学习专注等诸多问题。

如何培养?

(1)广泛多元的价值体系

(2)广泛而多元的见识

(3)家庭文化传承

(4)父母的态度影响

(5)良好的成长环境

(6)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5、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

发现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拥有核心竞争能力,能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自信。能够解决学习志愿问题、解决价值感问题、解决学习能力问题、解决学习方法问题。

如何培养?

(1)发现孩子的天才

(2)顺势引导,发展为特长

(3)突破瓶颈,成为核心竞争力

6、在学习上真正突破

只有在学习成绩上取得重大突破,方能获得学习自信。可以解决学习自信问题、解决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学习执行力问题。

如何突破?

(1)找到最容易的学科

(2)用最多元的方式

(3)花大量时间

(4)从真正不会的地方

(5)降低目标

(6)获得进步

五、关键之关键

如果您现在处于,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我觉得缺少这几个方面的东西:

1、态度不好--你伪装成一个好父母是不行的,而是要真的成为好父母

2、缺少过程激励 -- 学会持续的激励很重要

3、缺少责任转移 -- 孩子为你在学,所以根本就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

4、你并没有真正去做点什么 -- 你只是在焦虑和梦游中,并没有真正去实践每一个方面

5、火候未到 -- 99度的水,不能称为“开水”,还差一把火才能烧开

关注靠谱家庭教育,学做智慧父母。公众账号加:kaopuqun

点击链接加入群【靠谱家庭育人群⑦】:http://jq.qq.com/?_wv=1027&k=2LEQhNw

愿意听我课程的,可加:jytao2016

愿意转播靠谱家庭教育公开课的群主,请加我taoyong809847

中国娱乐在线©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音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